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白痢是一种传染病,由于感染鸡白痢沙门氏杆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呈慢性隐性感染或者急性败血性经过。任何日龄的蛋鸡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雏鸡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能够迅速传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能够达到40%~70%。本文主要对该病进行简单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供蛋鸡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是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与致死率为90%~100%。随着雏鹅日龄增长,发病率与死亡率会逐渐下降。该病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感染为隐性,不呈现临床症状,通过粪便及其他排泄物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快,主要以病鸡、康复带毒鸡和接触污物传播,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发病率可达90%以上,平均死亡率5%~50%,感染严重者死亡率可达80%,为养鸡业中危害严重疾病之一,该病是否防治得当,对养殖户影响巨大,笔者就多年来对该病的防治经验分享于此,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鸡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主要发病特征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有血痰。该病的传染率极高,且发病死亡率极高,该病急性感染的感染率可达90%~100%,死亡率一般为10%~30%,严重可达到50%~70%,产蛋高峰期的商品蛋鸡死亡率较高。因此该病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1发病情况东辽县凌云乡凌镇村某商品蛋鸡饲养户饲养  相似文献   

5.
<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痰液,气管粘膜及喉头出血、肿大等。该病各个季节均可发生,其中以秋冬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眼感染,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其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快,一旦传人鸡群,3天内便可波及全群,感染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则在10%~20%之间。由于该病具有以上感染特点,常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蛋鸡伤寒病是由于感染伤寒沙门氏菌而发生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各个日龄的鸡都能够感染,其中种鸡患病后会产出携带病菌的蛋,即可通过垂直方式传播,还可通过水平方式传播。鸡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4~6天,排出黄绿色粪便,肝脏呈古铜色,肝脾出现肿大,小肠黏膜发生斑状出血。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更为多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发生该病,病死率能够达到10%~50%或者更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鸭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该病可侵害各种日龄的鸭,易感日龄为2~6周龄,发病率为25%~40%,死亡率可达10%~30%。呼吸道、生殖道感染和种蛋污染是该病主要的传播途径。鸭大肠杆菌病常与其他病混合发生,导致死亡率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抗原复杂,临床表現具有多样性,给该病的防治带来极大困难。本试验对荣昌县部分地区鸭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8.
<正>(一)流行特点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感染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猪,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患猪或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猪副嗜血杆菌病也叫做格拉塞尔氏病,是由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而引起的一种发热性、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仔猪保育期主要是由于感染该病造成死亡,同时容易诱发或者继发引起其他疫病。在该病暴发流行期间,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病死率可达到50%~90%,严重损害养猪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猪常发生的链球菌病主要有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及化脓性淋巴结炎和外耳炎等疾病。1病原该病的病原为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排列成链状。多数无鞭毛,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菌的抵抗力不强,60℃经30分钟即可杀死,常用的消毒药如1%~2%苛性钠、2%甲醛和5%~10%生石灰乳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2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份多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由于健康带菌猪所致。健康带菌猪引进一个未感染的猪群后,往往引起猪群中的断奶猪和育肥猪暴发该病。  相似文献   

11.
鹅副伤寒病的病原是沙门氏菌属细菌,其种类很多,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鹅和带菌鹅。该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直接经卵传播;经被污染的蛋壳、孵化器、出雏器或育雏器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感染。其他动物以及人均可传播该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可感染,尤以3周龄以下的多发。辽宁省辽中县某养殖户于2010年2月25日引入2000只雏鹅饲养,因发生该病,雏鹅相继发病死亡,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40%。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2.
<正>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影响保育阶段猪。该病可见于2周龄到4周龄的猪,以5周龄~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其他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有的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主。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对  相似文献   

13.
羊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广泛流行在绵羊和山羊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羊的肺脏组织和胸腔渗出液中均含有大量的病原体,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污染舍饲用具。在自然状态下,羊支原体性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染,该病发生后能够在羊群中猛烈传播,可波及全群,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它通常是零星或地方性流行。在临床上以高热、咳嗽、肺脏及胸膜的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1]。发病率在20%~30%,有时高达60%~80%,死亡率在10%~30%之间,3岁以下的羊最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肉鸡白痢是由于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而发生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鸡和火鸡都可感染,且全世界范围内都可发生。主要是2~3周龄的雏鸡易感,但小于15日龄的雏鸡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般常发病的鸡场内雏鸡发病率可达到大约20%~40%。成年鸡也可感染,但往往呈隐性或者慢性带菌,可经由粪便排出病菌,是该病重要的传播者。该病传播面积大,感染数量多,是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蛋鸡葡萄球菌病是由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葡萄球菌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通常在潮湿阴雨时节发生,在临床上往往呈现多种类型,病死率为5%~60%不等,严重损害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葡萄球菌还会导致人感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动物和人都可作为带菌者,导致该病更容易进行传播,加之容易出现耐药菌株,增加该病治疗难度。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类症鉴别以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一)猪传染性胃肠炎该病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高度接触性、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空肠和十二指肠,其次为回肠。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传播迅速,感染率可达90%~100%。有明显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常呈地  相似文献   

17.
衣原体发病范围较大,其临床症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幼鸽一旦染上此病死亡率可达到10%~20%。另外人类经常接触病鸽或接触到大量衣原体时也会感染上该病,严重的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1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绵羊次之,野生动物偶有感染。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高达50%以上,该病对养殖业危害很大,一旦发生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9.
鸭细小病毒病也叫做鸭三周病、鸭细小病毒感染症,是由于感染鸭细小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常是出壳后几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易感。该病的特点是快速传播、高病死率,发病率可超过80%,病死率为30%~70%不等,通常为40%~5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大,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降低,最大可在5周龄出现发病。患病雏鸭主要症状是肠炎、腹泻以及气喘。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正在产蛋的鸡产蛋率急剧下降,出现软壳蛋和畸形蛋。这种病毒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系的鸡对该病的易感性不同,产褐壳蛋的重型鸡和肉鸡最易感,产白壳的母鸡患病率较低,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如果该病进入鸡场,全场的产蛋鸡都会出现产蛋下降的症状,在产蛋高峰前后最为明显。所以该病是垂直传播,经蛋内感染的鸡,多数在全群产蛋达到50%到高峰时,出现排毒,以后产生抗体,水平传播较慢,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