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种黄檀属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5种黄檀属(Dalbergia Linn. f.)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组成,以期为研究植物挥发物与昆虫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动态顶空循环吸附采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黑黄檀(Dalbergia fusca Pierre)、降香黄檀(D.odorifera T. Chen)、交趾黄檀(D.cochinchinensis Pierre)、南岭黄檀(D.balansae Prain)、印度黄檀(D.sissoo DC.)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和分析,并结合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不同树种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黑黄檀、降香黄檀、交趾黄檀、南岭黄檀、印度黄檀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别有9类57种、8类60种、 8类61种、8类58种和8类55种;5种黄檀属植物均含有烷烃类、芳烃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酮类和萜烯类等8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均达到40%以上;5种树挥发性化合物中有蒎烯、罗勒烯、3-蒈烯等33种共有成分。结果表明,5种树木有机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油松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构建生态保健型城市森林和人们合理选择游憩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7月上、中、下旬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连续3d在08:30,10:00,11:30,13:00,14:30,16:00和17:30,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采集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松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鉴定,分析其日变化动态;同时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分析油松总挥发物(TVOC)含量与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油松挥发物成分包括8类6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烯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挥发物成分。(2)夏季油松总挥发物含量日变化曲线呈"两峰三谷"型:13:00和16:00出现高峰,08:30、14:30和17:30出现低谷;一天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烯类成分含量下午高于上午,对人体有害的芳香烃化合物主要出现在08:30-10:00和13:00-14:30,但含量较低。(3)温度高、湿度低且光照强时油松释放的挥发物总量较大,反之挥发物总量较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与总挥发物含量的日变化一致性较强;总挥发物含量变化与温度、光照和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气孔导度相关性显著,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性极显著。【结论】夏季一天不同时段中,由于气象因子改变引起油松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释放的总挥发物量不同,具体成分及相对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各时段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神农香菊花、茎和叶香气成分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神农香菊花、叶、茎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为研究和利用神农香菊独特的芳香性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吸附结合直接热脱附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DTD-GC/MS)技术,对神农香菊花、叶、茎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及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神农香菊花朵中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最多,共72种,其中同时存在于花、叶、茎香气中的挥发物有55种。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在花、茎、叶香气中均占到总挥发物成分的80%以上,其中侧柏酮含量最高(50%),其他含量大于1%的重要成分有樟脑、桉树脑、β-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等。神农香菊花朵释放的香气量最多,茎、叶次之。【结论】神农香菊香气主要由萜烯类化合物组成,其花、茎、叶香气组成相似,但各成分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水枝插法检测黑皮油松针叶在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及周边3块样地各季节的抑菌作用,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皮油松的挥发物,并结合GC-MS技术对黑皮油松针叶挥发物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农大林地中黑皮油松各季节抑菌率明显高于其他样地的抑菌率,抑菌率在40.1%~73.4%。由黑皮油松挥发物成分分析可知,黑皮油松针叶中的挥发物有121种,相对百分比超过0.10%的挥发物成分共计34种,其中,夏、秋季节有机物种类及相对百分比较高,主要成分相对百分比中萜烯类最高。各季节黑皮油松挥发物萜烯类相对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秋季(62.86%)、夏季(62.74%)、春季(51.95%)、冬季(51.70%),其中单萜烯相对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34.21%)、秋季(24.31%)、春季(18.92%)、冬季(11.3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为瘿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质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后芒果叶片挥发性物质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健康叶片和虫伤叶分别含有65种和66种挥发物成分,其中45个组分相同,主要包括石竹烯、α-荜澄茄烯、十八碳烯、蒈烯、水芹烯、β-月桂烯、蒎烯等。瘿蚊为害后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31种和芳香族化合物13种,相对含量分别高达51.41%和41.10%,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叶片,成分也发生改变。虫伤叶挥发物除了萘和薁之外,主要物质包括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24.32%)、α-荜澄茄烯(8.92)、3-蒈烯(2.23%)、乙酸酯3-己烯-1-醇(2.23%)、4-蒈烯(1.06%)、柠檬烯(1.04%)、a-石竹烯(1.46%)。极微量物质包括辛醇、兰桉醇、斯巴醇、表蓝桉醇、长香茅醇,香豆素类化合物只在健康叶片中检测到,马兜铃烯、法呢烯和一些特殊萘和薁芳香族化合物只在虫伤叶中检测到。【结论】芒果叶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芳香族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瘿蚊为害后导致挥发物质和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北方乡土树种油松为研究对象,运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法,结合Porapak-Q吸附采样—溶剂洗脱—GC-MS分析洗脱液的方法进行样品采集与分析,对油松夏季健康木、夏季衰弱木、秋季健康木释放萜烯类挥发性成分组成进行分析,并研究挥发物释放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在本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评价不同条件下油松释放的挥发物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为人们合理选择游憩时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主要释放3-蒈烯、α-水芹烯、α-蒎烯、莰烯、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萜品油烯等8种单萜烯;不同条件下,油松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又存在着差异,油松夏季健康木主要释放以上8种单萜烯,且释放浓度呈现"两峰一谷"日变化规律,而夏季衰弱木释放的单萜挥发物比健康木多5种,分别为β-水芹烯、α-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β-罗勒烯、γ-松油烯,秋季健康木比夏季多释放3种相对含量均低于0.1%的β-水芹烯、反式-β-罗勒烯和γ-松油烯;3种条件的油松对倍半萜类挥发物释放极少,各物质相对含量均不高。研究显示,相比夏季而言,秋季健康油松林分释放的挥发物对人体健康更有益,更适合外出游憩。而夏季16:30-18:00期间也比较适合在油松健康林分内游憩。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粗枝云杉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有效指导园林植物配置.【方法】采用4种不同浸提方法所得的粗枝云杉叶和凋落物的提取液,对4种常见园林配置植物(刺槐、油松、侧柏、红豆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8种粗枝云杉提取液对油松、刺槐和红豆草种子萌发均具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而对侧柏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表现较弱;叶的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凋落物浸提液.【结论】在园林植物配置及人工混交林营林中,粗枝云杉可以与侧柏混栽,但不可与油松、刺槐混栽,且在林下也不适宜种植红豆草;粗枝云杉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叶中;不同物理辅助方法对粗枝云杉化感物质的浸提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红椿(Toona ciliata Roem.)、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velutina(Wall)King]和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Desr.)A.Juss]3种楝科植物挥发物组分,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了这3种植物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3种楝科植物挥发物组分有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醛类、烷烃类、酮类、酯类、酸类和酚类,且均以萜烯类为主,以(1R)-(+)-α蒎烯为主要成分。红椿释放22种化合物,萜烯类含量占67.41%;毛麻楝释放19种化合物,萜烯类含量占55.96%;非洲桃花心木释放21种化合物,萜烯类含量占81.27%。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储藏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测定了储藏过程中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Dongkui’果实释放VOCs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释放的VOCs中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其他烃等6类,其中,石竹烯是杨梅果实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占VOCs总量的47.06%;在储藏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在储藏4d时达到最高(95.91%),石竹烯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62.74%;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采摘当天最高,其中糠醛和正己醛含量较高,是醛类的主要成分,随后不断下降;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储藏6d达到最高,为5.80%.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夏季绿植广场VOCs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放式采样和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TD-GC/MS)的方法,对福州市五一广场有机挥发物(VOCs)成分和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五一广场共监测出219种VOCs,包括烷烃类45种、烯烃类17种、醇类15种、醛类16种、酮类12种、酸类11种、酯类29种、芳香烃类31种、其他类43种,各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总挥发物有机物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2.85%、5.79%、12.28%、6.78%、4.93%、5.63%、16.59%、29.58%、5.95%; 2)7:00总有机挥发物的浓度和数量都高,但浓度和数量的日变化趋势不一致,两者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3)五一广场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苯系物质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含氧有机挥发物和烯烃中的萜烯类物质(蒎烯、雪松烯)主要来源于五一广场的绿色植物释放,五一广场植物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4)市民在广场的游憩锻炼活动应该避开有毒挥发物聚集时段,选在对人体健康有益挥发物成分释放的集中时间段出行。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锻炼选在5:00-7:00、11:00-13:00、21:00-1:00这3个时间段进行,其余时间段有毒有机挥发物相对含量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