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2004年3~12月定期测定安徽霍邱城东湖饵料生物量、采捕不同区域的银鱼样本,采捕工具为银鱼拖网,随机取样用8%福尔马林固定,测量体长、体重,观察性腺发育、食性,测定怀卵量、计算成熟系数。二、结果1.饵料生物。2004年城东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620毫克/升,季  相似文献   

2.
根据放养资料、捕捞量情况及城东湖饵料生物现状,对城东湖鱼产力、鲢、鳙鱼蕴藏量、银鱼产卵群体量进行估算,确定鲢、鳙鱼投放比例、投放规格及投放量,确定银鱼合理捕捞量,确定银鱼留存量。研究表明,城东湖每年投放鲢、鳙鱼种25万kg(合300万尾)为宜,鲢、鳙比例为5∶1。2005年城东湖银鱼合理捕捞量为12万kg,留存量为4.04万kg,留存量占资源量的25.1%。  相似文献   

3.
安徽霍邱城东湖太湖新银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期采捕银鱼标本,测量其长度和体重,研究城东湖银鱼生长特性.研究表明,东湖银鱼属于均匀生长类型,通过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描述其全长与体重的生长特征,计算出各项生长参数,求得东湖银鱼拐点月龄为4.55,拐点体重为0.35 g,体长生长没有拐点,综合考虑银鱼生长、繁殖特点及获得最大渔获量和商业价值等因素,最适捕捞期定在每年11月份.由于城东湖南北长,湖区内饵料生物分布不均,湖区银鱼在生长速度和个体大小上有较明显上、中、下游之分.  相似文献   

4.
王屋水库于1994年移植大银鱼,1996年产大银鱼10.5t。为保持大银鱼高产和水库综合养鱼的高产高效,在调查摸清水库鱼类资源和饵料生物基础的前提下,采取控制大银鱼种群的合理密度,调整鱼类的种群结构,适度进行网箱养鱼和人工施肥等措施,使大银鱼和鲤科鱼类均取得增产。1997-1998年2年产大银鱼61t,鲤科鱼类350t,收入296万元,每公顷水面年均产鱼465kg,收入3360元。  相似文献   

5.
唐富江  高文燕  李慧琴  刘伟 《水产学报》2020,44(12):2100-2111
大银鱼是东亚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本文对大银鱼分类、生长、繁殖、孵化与胚胎发育、移植与产量波动以及对其他鱼类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正后的大银鱼拉丁学名存在尚未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多年的移植增殖使大银鱼产生了大量新的遗传变异,形态上也有所改变,丰富了大银鱼的种质资源。不同纬度地区大银鱼快速生长的月份不同,虽然北方生长季节短,但大银鱼个体却不小于南方。大银鱼能否稳定地转变为食鱼性决定了其生长速率和最终个体大小,其种群内出现个体大小分化的饵料资源条件尚不清楚。种群内是否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决定了大银鱼的性选择模式,而相关的研究尚未开展。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其自然受精率高于人工受精率,因此,在增养殖中若能保留合适的繁殖群体量则无需人工投放受精卵。大银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比较清楚,足以指导受精卵的生产。大银鱼是耐盐碱鱼类,可用于发展盐碱水域渔业。饵料生物资源的过度消耗被认为是大银鱼产量跌入低谷的原因,但相关的定量生态学研究有待开展,以指导大银鱼的可持续稳产。本研究还针对大银鱼种群爆发对土著鱼类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白龟山水库移植大银鱼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大银鱼移植白龟山水库的增殖效果,表明白龟山水库具有适合大银鱼生长繁殖的良好理化环境和丰富的饵料基础,因而在三年内就形成了种群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臧运存  程征 《水利渔业》1999,19(1):24-25
大银鱼产量达到一个高峰后又呈急剧下跌趋势是水库大银鱼移植成功后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造成大银鱼资源下跌的原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相应对策及措施包括增加水体饵料生物含量、节制捕捞强度、保护银鱼资源、处理好农田用水与蓄水保鱼的关系、保护水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富春湖气象条件、水文特征、饵料生物及银鱼资源状况,就建设银鱼出口基地及移植基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银鱼属亚冷水性、一年生、淌水性定居小型经济鱼类,其适应水域范围较广,所受外部环境、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影响也较大,且许多环节都易使其种群和数量遭受重大创伤,银鱼产量大起大落。银鱼移植成功后与水体生物、环境形成的相互关系表明,银鱼移植符合水体多样性要求,银鱼产业是大水面渔业合理开发利用的典型示范,银鱼移植实践需要得到有效巩固,其工作前景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小江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摄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1~12月逐月对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相对重要指数百分比(IRI%)=79.97%),其次为枝角类(IRI%=18.86%),轮虫占比较少(IRI%=0.001%)。(2)3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并在5、6月维持较高水平的生物量,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 ind./L增加至26808.23 ind./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密度为151.98 ind./L;生物量为3.39 mg/L)达到全年最高。(3)在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较高的时期,由于太湖新银鱼对于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导致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17%~58%)显著低于其它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明晰太湖新银鱼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从松花湖采集了亚洲公鱼、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参考有关资料论述了松花湖的自然条件及渔业概况,移入小型经济鱼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种群发展的生态学分析和种群发展趋势及数量调控。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凉城县岱海自1985年移植大银鱼后,产量几起几落。2000年岱海大银鱼产量又创历史新高,产量高达540t,冬季人工采集大银鱼受精卵14亿粒全部投入湖中。根据这几年的研究经验,大银鱼过度高产将破坏湖中的基础饵料,造成产量大幅下降。2001年岱海大银鱼没有形成产量,浮游生物监测结果表明,2001年岱海的浮游生物量与其它年份同期相比明显偏低。开口饵料的匮乏可能是造成大银鱼早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于2002年3月在岱海渔场实验室内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大银鱼开口饵料食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试验用鱼 岱海网箱…  相似文献   

13.
水库移植大银鱼综合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法授精采集大银鱼受精卵,带水运输,向18座水库移植,已产生效益的12座,本文对移植操作技术、移植水域生态因于适宜性、体长生长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受精卵的质量、运输时间、移植水域的水质、底质、天然饵料水平等生态状况是移植成功的决定因素。水库移植大银鱼潜伏期一般1年,重复移植有利于种群的快速发展,移植密度353—11278粒/ha,均隔一年形成可利用种群,移植水域和原水域大银鱼个体的生长,视饵料状况而异,月龄和体长呈正相关关系,遵循y=a+bx(不同水域a值基本相同,b值有变化)直线回归方程。文章并对水库移植大银鱼对水库生态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移植后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组织内氨基酸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信伟 《水产学报》1992,16(1):71-74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和寡齿新银鱼(N.oligodontis Chen)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为重要经济鱼类。目前,有关银鱼种群生态与生长特性、生物学特性、生殖发育及移植引种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银鱼鱼休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是对这两种银鱼肌肉及寡齿新银鱼整体的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初步比较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籍成杰 《齐鲁渔业》2006,23(7):14-15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平原人造水库19333hm^2(29万亩),其中设计库容1000万m^3水体以上的水库17座。水源均来自黄河,水质良好,无污染。近几年淡水养殖生产发展较快,并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发展水库大银鱼增养殖产业,效益明显,2005年累计获利千万元以上。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大银鱼种群表现出不稳定性,一般生产效应维持1~2年,形成爆发种群后,随之迅速衰退,很难再形成种群。为了探索平原人造水库大银鱼种群生态规律,解决生产中大银鱼种群衰退问题,我们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水库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生态学规律对平原水库大银鱼种群生态学演变特点和变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平原人造水库增殖大银鱼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形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浮游动物食性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成为了库区优势种。为探究三峡库区太湖新银鱼种群生长规律,2019年1-12月,每月下旬在三峡库区小江6个采样断面使用银鱼捕捞专用拖网进行了调查,应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测度太湖新银鱼种群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9年太湖新银鱼在三峡库区小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时间动态上,太湖新银鱼种群生物量的周年变化为先升后降,3月开始迅速增长,在4月达到最高值(2080.08 kg/km2),随后逐步下降,7月捕捞旺季过后,生物量明显下降;空间分布上,太湖新银鱼春季繁育的稚幼鱼最先出现在上游的渠口和养鹿断面,之后下移,主要集中在高阳断面(867.16 kg/km2),其次是黄石和双江断面,而长江断面太湖新银鱼分布最少。研究表明,太湖新银鱼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由种群繁殖特征及库区水文情势决定,其种群在4月快速增长,与小江5月蓝藻密度急剧上升可能存在关联。建议在种群快速增长前,对三峡库区小江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群体进行捕捞,尤其是在3月的渠口和养鹿断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库大银鱼移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银鱼是我国名贵水产品之一,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被誉为席上珍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大银鱼适宜水域范围广,繁殖能力强,食物链短,增殖潜力大,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渔业开发品种。2006年笔者在垦利县永镇水库进行了移植大银鱼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水库概况永镇水库位于东营市垦利县永安镇,引黄干渠旁,水面面积666.7hm2,平均水深5m,是一座以灌溉、城市供水、养殖为一体的大型水库。该水库水源来自黄河水,进水条件较好,饵料生物较为丰富。水库有鲤鱼、草鱼、梭鱼、鲫、鲢、鳙、大闸蟹、对虾等多种水产品种,年产量300t。2主要技术措施2.1消除敌害,调整养殖结构由于有害鱼较多和鱼类种群结构较为复杂,在移植银鱼前,库内野杂鱼产量较高,约占渔获物的60%,2004年强捕野杂鱼180t,占渔获物总量的60%,2005年捕获60t,占渔获物总量的20%。经过强捕,野杂鱼比例降至20%以下,年产量维持在60t左右。大银鱼前期以浮游动物为食,后期要转食小鱼及小虾等,为保证大银鱼有足够的饵料,一方面,自2004年起不再投放鳙鱼种;另一方面,不仅要控制杂鱼的库存量,还要控制其规格。对虾是大银鱼的良好饵料,大...  相似文献   

18.
太湖敞水区小型鱼虾类生物量变化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敞水区各调查月份所捕获各种类的生物量指数大小和组成具明显变化,尤其是优势种间各月也具明显的更替现象,即使是同一月份,而在不同年份中其生物量指数及优势种也有明显的年变化现象。从垂直分布来看,银鱼在水温较高时有趋于中、下层水温较低处活动的现象。每年二次开捕影响着敞水区生物的变化以及种群的集散。从各种统计数据表明太湖鱼类小型化趋势仍在继续;同时对几种多年生鱼类体长与体重测定资料来看,同样具有低龄化的趋势。且湖鲚和太湖新银鱼的产卵期已不像过去那样集中,有延长与分散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红碱淖海子大银鱼数量变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建华  王丰  兀洁 《水利渔业》2003,23(3):33-34
红碱淖海子为高原型内陆湖泊,可养鱼面积5500hm^2,1995—1997年移植大银鱼卵5000万粒,1998年大银鱼产量357t。但由于水质恶化,饵料生物贫乏,1999年大银鱼产量仅18t,2000年仅17t,2001年产量为0。提出了恢复大银鱼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通过对黄壁庄水库增殖放流区的本底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库区游泳生物数量.生态环境、基础饵料条件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本次调查中没有捕到草、鲢、鲤、大银鱼亲体.草、鲢、鲤、大银鱼的卵和幼鱼以及敌害鱼类的调查结果也为零;浮游植物12种,平均密度为2644个/m^2;浮游动物10种,总平均生物密度为28736.6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122g/m^2;底栖生物8种.总平均生物密度44个/m^2.平均生物量35.76g/m^2。敌害生物本次调查未捕到。调查结果显示.该库区为草、青、鲢、鳙、大小银鱼理想的增殖放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