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2):116-118
为观察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对梅花鹿循环和呼吸的影响,6只成年健康梅花鹿被肌注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0.04 m L/kg,给药后全程监测动物的麻醉状态、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等参数。结果显示: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作用梅花鹿的诱导时间为(6.10±0.45)min,麻醉时间为(91.67±2.25)min,苏醒时间(33.0±2.0)min;梅花鹿在诱导期HR、RR出现一过性升高,进入麻醉期后开始降低,与诱导前比较变化显著(P0.05);麻醉期DBP、SBP、MAP、T和SPO2与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对梅花鹿麻醉期循环和呼吸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苏醒后各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犬眠宝与眠乃宁对犬的临床麻醉效果,本实验采用二种方法对犬进行麻醉,麻醉期间对镇痛、镇静、肌松、呼吸、心率、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犬眠宝诱导期为6.14±1.31 min,眠乃宁为11.3±1.2min.眠乃宁麻醉镇痛、镇静、肌松维持时间较短,在60min左右,而犬眠宝可达80min,二者差异性极显著(P<0.01).眠乃宁比犬眠宝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均严重,眠乃宁麻醉组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α-氯醛糖和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口服麻醉的麻醉效果,本试验用α-氯醛糖复合右美托咪定,对10只健康SD大鼠实施口服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对大鼠的基本生理指标、麻醉时期、麻醉效果进行连续监测(服药后10、20、40、60、80、100、120和240 min),以评估2种麻醉药物复合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大鼠口服药物后体温持续下降,在服药后80 min体温又呈回升趋势,直至监测结束时(服药后240 min)。麻醉全程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为(94.8±0.8)%,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分别在服药后80 min和60 min降至最低值(P<0.05);麻醉时期监测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时间为(16.80±2.56)min、维持时间为(124.00±9.40)min、苏醒时间为(48.80±5.36)min,呈现出诱导和苏醒平稳、维持时间长的特点;2种麻醉药物复合应用时,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确实,可提供约120 min良好的麻醉作用时间。结果表明,α-氯醛糖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口服麻醉具有麻醉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良好均衡等优点,但对常规生理指标干扰较为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α-氯醛糖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对大鼠直肠给药麻醉的效果,使用13 mg/kg的α-氯醛糖、0.6 mg/kg的右美托咪定对10只健康SD大鼠实施直肠给药麻醉,并对麻醉过程中大鼠的麻醉时间、作用效果、基本生理指标及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对2种麻醉药物复合使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时间为(9.50±2.30)min、维持时间为(73.70±7.56)min、苏醒时间为(28.10±3.12)min,呈现出诱导和苏醒快速、维持时间长的特点。镇静、镇痛及肌松效果良好,可提供约60 min良好的麻醉作用时间。常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大鼠麻醉全程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为(96.54±1.52)%,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分别在服药后60、60和40 min降至最低值,而后逐步升高,直至监测结束(服药后240 min)。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给药后,大鼠的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对其无损害。综合各部分结果表明,α-氯醛糖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进行直肠麻醉具有麻醉持续时间较长、麻醉效果良好均衡等优点,对常规生理指标干扰较明显,表现为先抑制后恢...  相似文献   

5.
对犬颈部肌注静松灵复合麻醉制剂,观察麻醉效果,监测并记录直肠温度、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气末CO2分压。结果表明:静松灵复合麻醉制剂具有诱导平稳,诱导时间短(6±1.5min),麻醉维持时间较长,麻醉效果好等优点。麻醉期间,对呼吸和心率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血压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舒泰50(替来它明和唑拉西泮合剂)对36只野生猕猴按(5.79±1.28)mg/kg的剂量肌肉注射进行麻醉,麻醉期间对镇痛、镇静、肌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舒泰对猕猴的诱导期为(2.72±1.72)min,平均诱导效果判定为"极好",麻醉期间体温为(38.74±0.46)℃,...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氯胺酮肌内注射和丙泊酚静脉注射对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全身麻醉的效果,将30头8~15月龄、体重15~25 kg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每千克体重0.01 mg肌内注射氯胺酮,B组按每千克体重2.0 mg静脉注射丙泊酚;两组实验猪均在术前30 min肌注硫酸阿托品每千克体重0.01 mg,缓慢注入麻醉药后,很快进入麻醉状态,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A、B两个组的诱导期分别为(4.47±1.55)min和(0.87±0.14)min;维持期分别为(51.27±8.61)min和(35.87±5.08)min;苏醒期分别为(7.60±2.10)min和(4.67±1.23)min。两组实验猪的诱导期、维持期和苏醒期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组间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的诱导时间短、起效快,恢复快速平稳,且无副作用,但丙泊酚静脉麻醉应根据手术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丙泊酚追加量;氯胺酮的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适合情况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是...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适合小熊猫的短效麻醉方案,试验使用氯胺酮和赛拉嗪对杭州动物园内16只成年小熊猫进行肌肉注射,分别统计雌雄小熊猫两种药物的剂量及麻醉各阶段的持续时间,通过评分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该麻醉方案对麻醉期间小熊猫生理参数(心率、呼吸频率和肛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6只小熊猫平均用药剂量为氯胺酮8.85 mg/kg,赛拉嗪2.93 mg/kg;平均诱导麻醉时间为6.38 min,维持麻醉时间为19.94 min,苏醒时间为24.31 min;不同性别小熊猫的用药量及麻醉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16只小熊猫的平均诱导麻醉质量评分为3.75分(满分为4分);维持麻醉期间平均镇痛质量评分为2.88分(满分为3分),平均镇静质量评分为2.94分(满分为3分),平均肌松质量评分为2.88分(满分为3分);平均苏醒质量评分为3.50分(满分为4分)。麻醉期间小熊猫的心率呈现一过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麻醉25 min后,心率趋于平稳;小熊猫的呼吸频率在5~20 min内较为稳定,接近苏醒时,呼吸频率有小幅上升,所有小熊猫均未出现呼吸暂停及无规则呼吸现象;小熊猫的肛温随...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右美托咪啶与舒泰(替来他明和唑拉西泮合剂)对虎的麻醉效果,17只虎(4只孟加拉虎、4只华南虎和9只东北虎)按0.025~0.038 ml/kg的剂量肌肉注射进行麻醉,最终以阿替美唑进行苏醒,分别对诱导、麻醉及苏醒效果进行观察和评分。右美托咪啶和舒泰联合用药对虎的诱导期为(12.24±4.56)min,侧卧姿势进入麻醉期,平均诱导效果判定为1(极好),麻醉期间体温为(39.4±0.95)℃,较正常体温高;呼吸频率为(7.50±2.56)次/min,下降极显著,血氧饱和度为(87.32±8.43)%,与麻醉前相差不大。平均麻醉效果判定为4~5(中度麻醉至外科麻醉水平),静脉注射颉颃药阿替美唑后,苏醒时间(8.31±3.87)min,平均麻醉效果为2~3(一般,好),苏醒过程中所有虎出现较明显的共济失调或不协调的现象,苏醒后6 d内未见神经症状及其他副作用。右美托咪啶与舒泰联合用药对健康的虎是一种有效的麻醉药物,但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共济失调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571-1576
设计并制作1台用于大鼠的循环式吸入麻醉装置,并对大鼠的麻醉效果进行手术验证。利用CDR绘图软件设计麻醉装置样图,然后收集所需材料根据设计样图组装吸入麻醉装置。随机选取10只SD大鼠,使用本装置将其麻醉进行常规手术(开腹探查和胃切开术),术中记录麻醉各个阶段的时间,并用生理监测仪连续动态监测大鼠呼吸(RR)、心率(HR)、血氧(SpO_2)、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体温(t),同时观察大鼠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以评价麻醉装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根据设计样图完成了吸入麻醉装置的连接和组装。用该装置对大鼠麻醉诱导的时间为(2.20±0.45) min,达到外科麻醉所需时间为(2.12±0.36) min,麻醉维持和苏醒时间分别为(45.18±0.12),(2.40±0.55) min,麻醉总时间为(51.40±0.24) min。术中大鼠镇静、镇痛、肌松弛效果良好,在手术后10,20,30,45 min时HR、SpO_2、RR、T、SBP、MAP均保持平稳,各项生理指标在每个时间点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吸入麻醉装置对大鼠麻醉效果确实、安全可控,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较快,可完全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用舒泰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实验兔进行复合麻醉在小型手术和试验中使用的可行性,试验在兔的耳缘静脉分别按体重注射舒泰(0.3 mL/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L/kg),记录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前(0分钟)及麻醉后5,10,15,20,25,30分钟的镇痛、镇静和肌松作用效果及体温(T)、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分别在麻醉前(0小时)及麻醉后1,2,24小时时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该复合麻醉方案的麻醉诱导时间为(2.6±0.4)min,麻醉时间为(31.2±5.2)min,苏醒时间为(8.5±2.6)min。麻醉后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进入良好的镇静状态,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5分钟;麻醉后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进入良好的镇痛状态,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0分钟;麻醉后15分钟大多数实验兔肌松状态良好,并持续至麻醉后第20分钟。与麻醉前相比,实验兔T、RR、HR、SpO2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在麻醉后10分钟显著下降(P<0.05);随后逐渐升高,基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舒泰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对新西兰兔麻醉效果,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分为2组,每组6只,其中舒泰右美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g/kg),舒泰丙泊酚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丙泊酚(6 mg/kg),对2种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结果显示:麻醉时期,舒泰右美组诱导期(2.6±0.4)min,麻醉期(31.2±5.2)min,苏醒期(8.5±2.6)min;舒泰丙泊酚组诱导期(3.6±2.24)min,麻醉期(50±5.48)min,苏醒期(3.8±1.31)min。镇静镇痛肌松效果显示,麻醉中舒泰右美组好于舒泰丙泊酚组。舒泰右美组体温、心率下降明显,舒泰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明显;2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肾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舒泰右美复合方案麻醉诱导期短,对新西兰兔体温和心率有抑制作用,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舒泰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期长,呼吸抑制明显,对肾功能影响较小。2种方案麻醉效果良好,均可用于兔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3种麻醉诱导方法在吸入麻醉中对试验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15只杂种犬,分为A、B、C 3组,每组5只。A组为盐酸氯胺酮、速眠新Ⅱ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组,C组为盐酸氯胺酮、地西泮注射液组,各组在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应用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在不同时间点对试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心电(ECG)进行监测,监测各时间点参数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并与A组数据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C两组与A组在麻醉后的心率、诱导5 min后的血氧、试验犬诱导期差异显著P<0.05,A组麻醉诱导剂对试验犬存在心率抑制作用,部分试验犬出现心电延迟;3组试验犬诱导期为B相似文献   

14.
实验用小型猪吸入性全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验外科教学培训需要,对62头实验用小型猪采用氯胺酮(10 mg/kg)和速眠新Ⅱ(亦称846,0.1mL/kg)联合应用诱导麻醉的方法肌肉注射,待动物进入麻醉诱导状态后再行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开启2%异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同时接入血氧监护仪(Nellcor),对动物生理指标无创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吸入麻醉前后SpO2差异显著(P<0.05);吸入麻醉15 min后小型猪生理指标开始趋于稳定;吸入麻醉后2小时和3小时SpO2和心率分别维持在98%和78次/min.术中无疼痛反射,肌肉松弛度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324-1328
为探讨舒泰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妊娠期梅山猪实施子宫卵巢全摘除术的麻醉效果,对6头8~10月龄妊娠60d梅山猪肌肉注射麻醉药(麻醉剂量为5mg/kg舒泰和3.3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观察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联合用药麻醉妊娠期梅山猪的诱导期为(2.4±0.7)(1.9~3.7)min,麻醉维持期为(76.0±8.9)(62.5~86.3)min;苏醒期为(92.7±17.9)(60.5~113.8)min。麻醉过程中梅山猪出现体温降低、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升高、血氧分压降低,但均可自行耐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用药麻醉能维持40~55min完全镇痛、肌松期。这表明舒泰与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用药对妊娠期梅山猪镇痛、镇静、肌松效果良好,完全能够满足猪子宫卵巢全摘除术等常规实验手术的麻醉需要。  相似文献   

16.
舒眠宁是本实验室研制的一种新型犬、猫用复方麻醉剂,在犬肌肉及静脉推注麻醉的基础上,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注舒眠宁,研究其对犬心血管、呼吸系统及麻醉效果的影响。选用成年杂种犬8只,无麻醉前用药,先静注舒眠宁0.05 mL/kg,然后接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其输注速率为0.1 mL/(kg.h),持续输注1 h。每隔5 min测定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指标,评分镇静、镇痛、肌松效果。结果表明:舒眠宁单次给药后起效迅速,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麻醉平稳,各时相呼吸数、体温、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率、血压个别时相差异显著(P<0.05),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在整个输注过程中,试验犬镇静、镇痛、肌松效果好。说明舒眠宁单次麻醉起效快,持续微量静脉输注麻醉平稳,外科麻醉期长,苏醒快,对心血管、呼吸系统影响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对西藏小型猪安全、高效、稳定的麻醉效果,创造良好的外科手术环境,试验采用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1 mL/kg)行诱导麻醉和吸入异氟烷行维持麻醉的联合麻醉方法对10头行氩氦刀冷冻术的西藏小型猪进行麻醉,观察以速眠新Ⅱ作为诱导麻醉对西藏小型猪的麻醉效果以及异氟烷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量、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表明:速眠新Ⅱ应用于西藏小型猪可达到诱导麻醉的预期效果,手术过程中异氟烷平均吸入浓度为1.78%,西藏小型猪平均心率为69次/min,平均呼吸频率为19次/min,氧饱和度范围值是95%~100%,麻醉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死亡。说明异氟烷联用速眠新Ⅱ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可应用于长时间的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对滇南小耳猪方便、安全、高效、稳定的麻醉效果,创造良好的实验手术环境,试验采用肌肉注射陆眠宁0.1~0.12mL/kg行诱导麻醉和氯胺酮5~8mg/kg、咪达唑仑0.25~0.5mg/kg作为诱导麻醉,静脉推注3%戊巴比妥钠0.3~0.8mL/kg对滇南小耳猪的全身麻醉,观察麻醉效果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量、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表明:肌肉注射陆眠宁、氯胺酮或咪达唑仑,复合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猪麻醉时间较长,滇南小耳猪平均心率为(67±3)次/min,平均呼吸频率为(25±4)次/min,氧饱和度95%~97%;麻醉过程中因气道阻塞出现1例麻醉意外死亡。说明陆眠宁+氯胺酮+戊巴比妥钠、陆眠宁+咪达唑仑+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都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可应用于长时间的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选用隆朋、咪达唑仑、芬太尼3种药物复合,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研究其对犬的麻醉效果.选用成年杂种犬6只,分别按照0.53mg/kg、0.2mg/kg、0.13μg/kg体重剂量一次性静脉输注待犬自然倒地,然后接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滴注,注射速度分别为22.2μg/kg/min、8.3μg/kg/min、5.5ng/kg/min,持续输注1h,评价机体各种反射活动及镇静、镇痛、肌松效果,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指标.结果显示,3种药物复合,单次给药后迅速进入麻醉状态,持续静脉滴注麻醉过程平稳;生物反射迅速减弱且持续存在;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良好;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各时相无显著差异(P>0.05),心率和收缩压个别时相差异显著(P<0.05),舒张压、平均压及体温个别时相差异极显著(P<0.01),但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内.说明3种药物复合对犬进行麻醉单次输注起效迅速,持续静脉滴注麻醉过程平稳,对心血管、呼吸系统及体温影响较小,苏醒较快,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野生动物园3岁雌性非洲狮产前出现里急后重、外阴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等症状,通过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综合性诊断为胎儿死亡,随即进行外科剖宫产手术。手术过程中对非洲狮采取赛拉嗪镇静、丙泊酚诱导麻醉和异氟醚维持麻醉。手术持续52 min,术中非洲狮体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等体征控制良好,麻醉保定效果确实,基本满足了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