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世界蜂群拥有量 2004年世界蜂群总数为59,978,589群,2003年世界蜂群总数为59,239,615群,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738,974群,增加的比例为1.2%.2004年,各大洲的蜂群拥有量分别为亚洲18,654,458群,欧洲15,380,400群,大洋洲684,571群,北美洲和中美洲5,631,760群,非洲14,541,500群,南美洲5,085,900群,分别占世界的31.1%、25.6%、1.1%、9.4%、24.2%和8.5%.  相似文献   

2.
光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群的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益。目前大型养殖场多采用人工补光技术为猪群提供光环境。本文综述了光环境对猪群的影响,并探讨了一种猪舍光环境设计方法,为猪群光环境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养羊业中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开辟非蛋白质饲料的来源,降低养羊的饲养成本,促使羔羊多活,增加经济收益,我们于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五日至五月一日进行了成年母羊喂尿素对羔羊成活和增重的试验。此试验在银光奶牛场羊队进行,供试羊为成年哺乳母羊,每群100只,其中一群为试验群,另一群为对照群。试验前每群随机取21只羔羊称重,试验群平均每只体重9.6公斤,对照群平均每只体重9公斤。试验群,每日每只母羊补喂尿素10克;对照群,每日每  相似文献   

4.
我对贵刊1999年12期刘纪涛同志的《一群蜂为多个大棚作物授粉及防盗方法》一文的观点持相反态度。我认为一群蜂不宜为多个大棚作物授粉。用一群蜂为多个大棚作物授粉的直接原因多出于大棚主为节省租金的目的 ,或是蜂农不顾蜂群只为挣钱而用一群蜂为多个大棚作物进行授粉。仔细分析一下 ,这种做法实际对双方都不利。我曾在1996年用2群蜂为4个大棚樱桃授粉。开始的几天还可以 ,由于不断搬动加上蜂群本来就不太适应棚内环境条件 ,群势迅速下降 ,几天后全军覆没。惨重的代价使我得到了一个经验 :一群蜂绝对不能为多个大棚授粉。众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牛γ—球蛋白制剂(Gammalean)对乳牛雄犊的使用效果,著者对80头1周龄以下的引进雄犊分为r—球蛋白投与群(5%r—球蛋白制剂,1ml/kg,一次皮下注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群,每群各40头。从引进开始经过1个月的观察,获得结果:①下痢的发生率,对照群为72.5%,投与群为62.5%;下痢持续在3日以上者,对照群为75.9%,投与群为64.0%。②肺炎的发生率,对照群为  相似文献   

6.
正蜜蜂群势是指一群蜜蜂中工蜂个体的数量和密度,是反映蜂群繁殖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蜜蜂群势强盛是养蜂优质高产的基础。蜜蜂群势随气候和蜜粉源等的周期性改变而有规律的变化。影响蜜蜂群势有蜂王产卵力、蜂群哺育力、工蜂寿命和蜂群分蜂性、管理方法等因素。一、蜂群中何为"势"蜂群群势,什么是势?我认为,中蜂每群3~4框、意蜂每群6~8框为基本群;蜂略多于脾为基本势。高于这一指标为强群,低于这一指标为弱群。强群在采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中旬在一群12周龄蛋种鸡群内发生了一种以跛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检查、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等综合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控制了本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去年(57年)蜂子出窖的时候,养蜂同叶没有不替曹祥惋惜的。他的25群越冬蜂,出窖只剩了五群,失敗的太苦啦!都認为他一、二年內不易恢复。但是秋季流蜜期过后,有人由楊木林了鄉來,談到曹祥的丰产情况:早春五群分成25群,还采了1,500市斤商品蜜。不禁使人驚訝!按我处(东北沈北、开原)的蜜源情况,平均每群每年分一群,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蜜蜂安全越冬的方法,1976年以来先后在我县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试验方法试验蜂群:在年丰养蜂场选出群势相等的10群蜂,从8月2日开始定群,5群为室外越冬,5群室内越冬(对照)。蜂王均为高加索(♀)与本地黑蜂(♂)杂交的同龄蜂王。采用苏式蜂箱,每群一王。8月15日经彻底治螨后,调整好巢脾,利用山区杂花繁殖越冬适龄蜂。  相似文献   

10.
某青年鸭场饲养两群北京鸭,一群800只的54日龄鸭于1984年12月12日突然发生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经过:该鸭场共喂养1500只北京鸭,分成两群,一群为54日龄鸭800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诊治两群法国巨型鹌鹁的病,根据临诊症状、剖检病变和药物治疗效果,初步诊断为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两群病鹑均为60天龄左右的初产母鹌鹑。一群为母鹌鹑130只,3天内发病15只,死亡4只;另一群为公母13只,一周内发病  相似文献   

12.
中蜂加继箱     
中蜂采用加继箱饲养,改中蜂蜂箱“趋向横卧式”发展为向“竖立式”发展的方向,这样对降低“分蜂热”,维持强大的群势,提高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效果都非常显著。一、组织主付群:将几群蜂划为一组,以一群为采集群(主群),以另几群为繁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集约化猪场的饲养管理模式为全年配种、均衡产仔、按周生产的方式。饲养管理要求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数据记录要全面、准确,生产统计分析程序化、制度化。猪群按管理及日龄划分为种猪群、哺乳仔猪群、育成群、育肥群。其中繁殖群是猪群的关键,繁殖群由种公猪和种母猪构成,每一猪群都有固定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4.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12):18-21
为了研究不同转群规模(Handled in Different Group Sizes[2])对育肥猪转群难易性、应激、胴体损伤以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以5个猪场中的360头猪作为研究对象,评估了不同转群规模(n=3头、n=5头以及n=10头)对猪场和屠宰场育肥猪的血液生化指标、胴体品质以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5因子设计(3个处理×5个农场),通过ANOVA方差分析不同处理的效应。结果显示:随着育肥猪转群规模的增大,转群难度增加了;而转群规模对转群处理时间无显著影响(P0.1);与转群规模为3头组相比,当转群规模为5头时显著降低了转群过程中对育肥猪血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P0.05);转群规模为10头时显著增加了由于打斗和转群所造成的损伤程度(P0.05);转群规模为3头或10头时,与转群规模为5头相比,其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火腿)pH24h和T45min显著增加(P0.05),且在半膜肌(后腿)中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而育肥猪猪肉品质不受上述处理的影响。综合上述结果,认为采取每5头猪作为一个转群单位,似乎是一种改善动物福利、胴体损伤和肉品质的最佳转群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繁杂,为防止猪群免受传染病危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免疫至关重要。总结归纳了免疫程序设计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旨在为规模化养猪场免疫保健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肉猪的管理     
正(一)合理分群生长肥育猪一般采用群饲。为避免猪合群时争斗,最好以同一窝为一群最好。如果需要混群并窝,应按来源、体重、体质、性情、吃食快慢等方面相近的猪进行合群饲养。为减少合群时的争斗,可采用"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分群后,宜保持猪群相对稳定,一般不任意变动。但因疾病或体重差别太大、体质过弱,不宜在群内饲养的猪,则应及时加以调整。分群时,还应注意猪群的大小和圈养密度。猪群大小是指每一圈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试制了一种花粉代用品,并用其饲喂温室中为草莓授粉的蜂群。取一份重量的天然花粉和四份重量的黄豆粉,混合后按一公斤混合粉加入1.5公斤糖水的比例加入糖水,制成饼,放在盘子里喂蜂。三个试验群每群约有4500只蜂,七天内各消耗120—190克花粉代用品,各个试验群所消耗的代用品量与各自的幼虫数量有关。四周后,试验群的幼虫数量从3716只猛增到5420只,而不喂代用品的对照群中幼虫仅有1652只。其中有一个对照群在三周后幼虫数只有984只,给这个对照群饲喂350克代用品,七天后群  相似文献   

18.
(一)母猪的群体结构1.种群结构与规模。种群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和生产群(商品群),其规模以生产群的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大约为,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0.2~0.25:1:4~6。核心群规模大小除了要考虑保证供应繁殖群所需种猪数量外,还要视具体育种方向和方案而定,太大太小都会影响品种改良进度。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一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隐性感染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通过血清学诊断方法,对西南地区昆明某犬群的3个品种共31头进行了血清分离,共检测出黄疸出血群、犬群、秋季群和流感伤寒群等4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位定地业余养蜂爱好者,3年前有幸认识了一位80岁高龄甘肃养蜂的鲁师傅.2016年农历四月,我家飞来一群中蜂,收捕后在传统竹编圆桶里养殖,经鲁师傅和多位养蜂师傅的精心指点,分出来的蜜蜂由传统养殖改成新法养殖.2016年1群蜂,2017年5群,2018年10群,2019年17群,收入可观.为感谢技术指导的鲁师傅,油菜花结束和鲁师傅来川养蜂时,我都去帮忙运蜂装卸蜂箱.我看装卸蜂箱的人们很辛苦,便想出一个既简单又省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