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介绍早春小拱棚茄子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的处理、播种及播种后的管理,以及定植、定植后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早春拱棚茄子生产是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民近年来的重要产业和经济来源,2003年栽培面积达到6.3万亩,但由于多年连续种植,茄子的土传病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据调查,2004年种植区发病率达到40%,重病地块病株死亡率达70%以上,个别地块绝产,只好改种其它低效益作物,为解决这一难题,作者与东昌府区有关科研人员,引进高抗茄子土传病害的野生茄子托鲁巴木等砧木和当地优良品种进行嫁接,有效地解决了早春拱棚茄子抗病性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3.
梁连东 《蔬菜》1994,(5):27-28
早春拱棚茄子丰产经验我场今年栽培了10亩地小拱棚覆盖茄子,由于采用了整枝管理,获得了提早上市和大丰收,5月10日开始上市批发,平均亩产4250公斤,亩产值3500元,比一般农户早上市半个月,亩增收1500元,现将经验介绍如下:一、栽培简介1.采用品种...  相似文献   

4.
防治葡萄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葡萄灰霉病发病率达30%~50%,一般发病果园减产20%~30%,重者40%以上,是当前制约葡萄生产发展的一大病害.生产上曾一度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葡萄灰霉病,由于产生抗药性,致使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为了寻找安全高效的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笔者几年来对葡萄灰霉病防治和预防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艺》2019,(23):25-26
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种药剂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g/667m2和500g/L异菌脲悬浮剂45mL/667m2组合喷施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6.
早春大拱棚茄子生理性病害的识别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早春大拱棚茄子育苗早、苗龄长,整个苗期正值冬季严寒季节(一般11月中旬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后早春气温不稳定,常发生一些生理性病害,使茄子产量、品质降低,影响了种植效益。现将早春大拱棚茄子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造成以番茄为主的蔬菜灰霉痛严重发生的原因,化学药剂防治的现状以及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并筛选出以25%茵思奇乳油为主的防治灰霉病的几种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市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早熟茄子已成为我市的主栽品种。新街镇是本市茄子的主要产区,目前全镇早春大棚茄子面积超过266.7hm^2。为防止茄子土传病害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我们和新街镇相关农技人员在大量研究、试验、示范基础上,结合山东等地先进经验,引进高抗茄子土传病害的野生茄子托鲁巴姆等砧木和山东优良品种全福大龙茄子进行嫁接栽培,总结摸索出适宜本地栽培及推广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并能进行秋延生产。现将早春拱棚茄子嫁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茄子灰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峰  贾磊 《蔬菜》2011,(9):30-31
由于茄子嫁接技术的大力推广,山西省近年来保护地茄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在冬季和早春茄子生产过程中,灰霉病危害较为严重。该病发生早,传播快,危害重,有些保护地病害率高达60%以上,而且一旦发生,很难控制,造成很大损失。为此,太原市农科所对茄子灰霉病的发生进行了细致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保护地番茄灰霉病逐年加重,第一、第二穗果损失10%~15%,严重年份达60%以上,已成为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该病主要危害番茄果实而与苗期发病无明显相关的特点,我们于1991年进行了以保果为主的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王向阳  吕丽  施青红  项链 《北方园艺》2011,(15):185-188
以红提葡萄为试验材料,分离出葡萄灰霉病菌种,选择酒精、桂醛、戊二醛、稳定态二氧化氯、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酸性电位水、臭氧等方法进行处理.食品添加剂均在国家允许的最大浓度范围内使用,研究其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效果,以获取采后安全、有效的葡萄保鲜方法.结果表明:3 μL/L的桂醛对培养基中和菌液中的葡萄灰霉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茵率分别为99.09%和99.10%;其次是臭氧,抑茵率分别为72.73%和97.91%.桂醛处理最佳时间为15 min以上,臭氧杀菌最佳时间为10 min以上.与对照相比,2种处理在新鲜葡萄上使用均能有效抑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直径.其中臭氧抑菌效果好于桂醛.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黄瓜的品质和安全,明确3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化学药剂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黄瓜灰霉病速效性较好,第1次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3.0%和78.6%,生物药剂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性,第3次施药后14 d防效为65.2%。建议黄瓜灰霉病发生初期可优先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田间危害严重时使用25%啶酰·咯菌腈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同时轮换使用其他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3.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X-75菌株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对番茄灰霉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经过对200株分离自土壤的细菌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后,得到了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X-75。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将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X-75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X-75与标准菌株AB245422 Bacillus velezensis聚于同一分支,同源性最高,达99.93%;利用番茄离体叶片对X-75菌株的防效进行初步检测,结果表明X-75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地采集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组织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灰葡萄孢菌株,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 分别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力。结果初步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接种草莓果实和叶片后均引起发病, 但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 并在不同草莓品种上表现也有差异, 显示灰葡萄孢菌株间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按照在草莓果实和叶片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大小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较强、中等和较弱3种类型。总体来说, 来自草莓和番茄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强, 来自辣椒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弱, 但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 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广西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259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株对多菌灵(carbendazim)、腐霉利(procymidone)和乙霉威(diethofencarb)的抗性检测,结果分为6种抗性类型:单抗多菌灵的类型(B~RN~SD~S)占36.3%,单抗乙霉威的类型(B~SN~RD~S)占24.7%,抗多菌灵和腐霉利的类型(B~RN~SD~R)占20.1%,抗多菌灵和乙霉威的类型(B~RN~RD~S)占6.9%,抗腐霉利和乙霉威的类型(B~SN~RD~R)占5.8%,同时抗3种药剂的类型(B~RN~RD~R)占6.2%。各地双抗或多抗菌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田阳73.9%,田东61.9%,武鸣30.1%,南宁8.7%,柳州2.6%。大多数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很高(EC_(50)>1000 mg·L~(-1)),大多数腐霉利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EC_(50)<10 mg·L~(-1)),而乙霉威抗性菌株中,双抗或多抗菌株的抗性水平较低(EC_(50)<5 mg·L~(-1));单抗菌株的抗性水平较高(25.1884 mg·L~(-1)相似文献   

16.
利用菌片接种法进行灰霉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对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中保存的不同来源地及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96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抗性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黄瓜种质材料的平均病斑面积在0~367.4mm^2之间,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娜  田淑芬 《北方园艺》2010,(13):184-186
研究了依天得、依天得Ⅰ号、依天得Ⅱ号、依天得Ⅲ号、多抗霉素B、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多抗霉素B 800~2 000倍液、依天得和依天得Ⅲ1 000~2 000倍液、依天得Ⅰ号1 000倍液、依天得Ⅱ号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均能完全抑制灰霉菌的生长;依天得、依天得Ⅰ号和依天得Ⅲ号,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对灰霉病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多菌灵和依天得Ⅱ号,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对灰霉病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尚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保护地采集番茄灰霉病菌,分离获得代表性菌株113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为6.263 4μg·ml~(-1)。  相似文献   

19.
仙客来灰霉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仙客来灰霉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客来灰霉病痛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在葡萄糖1:10及土壤浸提液l:15中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的适温范围是15℃~25℃、最适温度为20℃,生长的pH值范围是2~9,最适为3~6,光照对菌丝生长基本无影响,该菌生长要求高浓度的碳源和低浓度的氮源.  相似文献   

20.
进行发酵沼液对黄瓜灰霉病抑制机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沼液在室内对黄瓜灰霉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对灰霉病菌孢子形成及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镜检观察到发酵沼液造成灰霉病菌菌丝发生断裂、扭曲、分枝增多,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结合药前、药后的病情指数分析得出,发酵沼液在田间只减缓了黄瓜灰霉病发病进程,并未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