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鸡和火鸡(较罕见)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传染病,造成腔上囊坏死和萎缩。本病的同义名有:禽肾病、冈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和禽传染性腔上囊炎。 Cosgrove于1962年首先报道美国特拉华州冈布罗(Gumboro)县的肉用仔鸡中发生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自1957年起就已发生,当地称之为“冈布罗病”。由于在尸检时观察到明显的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义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冈布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有时还按其首次发现地的地名被称为“冈布罗病”。这种疾病侵害鸡的免疫系统致使鸡发生免疫抑制,表现为对其它传染疾病的易感性增强,面对常规疫苗接种的应答性降低。病因此病的致病因素是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这种病毒能长期存在于被污染的鸡舍中,而且对一些普通消毒剂具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冈布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发病情况 1987年在荷兰南部和比利时北部许多密集型养鸡生产地区都记录到了一种急性型传染性腔上囊病(冈布罗病,IBD)的爆发。自那时以来,这一感染在两国都已成了地方性疾病。在比利时,1987~1988之交的冬季,急性型IBD的发病率很高,虽然自1988年年中起发病已趋缓和,但病毒的毒力一般来说一直很强。大部分的爆发都发生在25~30日龄的鸡,但有报告说直至18周龄的育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卓  周君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10):23-23,2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镇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该病又称为甘布罗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亦称冈布罗病,是幼鸡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疾病。此病特点主要是腔上囊(亦称法氏囊)淋巴细胞遭到破坏,其他器官中的淋巴细胞也受到较小程度的破坏。严重感染的结果是,商品鸡群对免疫注射的抗体反应降低(免疫失败),或有强烈的注射后反应,并增高了对各种并发和继发感染的敏感性。这种现象称为“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冈布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个体液免疫器官,在免疫机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发生本病不仅使一些雏鸡死亡,使病愈的鸡长期生长缓慢,而且由于体液免疫机能受到损害,影响免疫接种效果,增加雏鸡对鸡新城疫等许多疾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由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病毒侵害鸡的腔上囊,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和继发感染,对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冈布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养禽业发达的国家广泛流行,我国也有不少地区发现了此病。法氏囊还叫腔上囊,10周龄左右的雏鸡法氏囊最发达,以后逐渐萎缩。法氏囊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当其受到损害时,直接影响免疫接种效果,增加雏鸡对鸡新城疫等许多疾病的易感性。1病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是环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这种病毒的抵抗力较强,耐热,56℃5h、60℃90m in都不能灭活,并可耐受光和紫外线的照射。在鸡舍内能存活122d,被污染的鸡舍长期保持着有传染性的病毒…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即鸡法氏囊病,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腔上囊,致使腔上囊明显肿胀、坏死和萎缩。IBD目前在世界各国养鸡地区皆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北京、华南、华东、内蒙等地早有报道,并分离出病毒。有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3~6周龄的鸡发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常常对养鸡业造成重大损失[2]。病毒感染幼鸡后,往往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体液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的抵抗力以及疫苗免疫效果下降,导致多种病原的继发感染,是一种最常见的免疫抑制病[3]。2015年7月广东茂名某阉鸡群暴发传染性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继发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染性腔上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青年育成鸡。该病自1962年在美国发现后,相继在英国、日本、中国、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和流行,尤其在养禽业发达的国家更为严重。在我国,IBD自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本病一直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科的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地区的肉鸡群,故该病被称为甘布罗病。我国于1979年在北京地区发现第一例传染性囊病。从此,该病开始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该病在全国各地广泛流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s Bursal Disease,IBD),又称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禽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病主要侵害幼鸡,以突然发生、短促病程、尖峰式死亡曲线、白色水样下痢、严重萎顿以及法氏囊和其他淋巴样组织的淋巴细胞大量破坏为特征。由于感染鸡极度虚弱和免疫抑制,在养鸡场中可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几点防控措施,以供养殖场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cosgrove首次报道于美国甘布罗镇的肉鸡,所以,该病也称为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为特征,感染鸡的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0.
鸡腔上囊病又称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属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对环境有高度抵抗力,毒力易变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损害腔上囊,引致B细胞免疫抑制,以侵害雏鸡和幼年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