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嗜冷菌总数、酵母和霉菌总数从第1d至第12d逐渐上升,然后下降;乳酸菌总数从第1d至第8d逐渐增加,然后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的好氧菌总数、厌养菌总数、乳酸菌总数、嗜冷菌总数、酵母和霉菌总数变化规律进行测定和分析,为我国传统中式香肠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工艺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对天然色素香肠成熟过程的理化指标和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色素香肠中的水粉含量前8天急剧下降,NaCl含量随着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增加;脂肪和蛋白质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6天时基本稳定;细菌总数在前8天急剧上升,12天后缓慢减少;乳酸菌前4天增加,第8天开始下降;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前12天增加,12天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雪茄外包皮烟叶在成熟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以雪茄外包皮烟品种GH-1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打顶后0、7、14、21、28、35 d取中部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打顶后,随着叶片的成熟烟碱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打顶后前21 d上升较为迅速。总氮含量在打顶后前10 d迅速上升,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打顶到叶片成熟,氮碱比一直呈下降趋势,且打顶后的前21 d下降较为明显。成熟前期总糖、还原糖含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钙和镁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钾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海湾扇贝低温无水保活过程中营养成分和生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条件下,采用充氧保湿处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无水保活20 d,测定无水保活过程中海湾扇贝的营养成分、糖原、乳酸含量,以及总挥发性盐基氮( TVB-N)、游离脂肪酸( FFA)、硫代巴比妥酸( TBA)和盐可萃取性蛋白氮( EP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充氧保湿条件下,随保活时间的延长,海湾扇贝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略微下降,粗灰分含量上升,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原含量和EPN值呈下降趋势,且在11~20 d的保活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11~20 d的保活过程中显著升高( P<0·05); TVB-N值呈上升趋势,且在15~20 d的保活过程中显著升高( P<0·05),但保活20 d时的TVB-N含量仍低于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GB2733—2005)中对海产贝类的TVB-N可接受限0·15 mg/g;FFA、 TBA值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平缓,变化幅度小,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充氧保湿条件下,低温无水保活20 d的海湾扇贝营养损失和品质风味变化均较小,且保持着良好的鲜活状态。  相似文献   

6.
苹果花器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POD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在整个花期中,雄、雌蕊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但雄蕊蛋白质含量在初花扣前4天迅速上升,以后缓慢上升。雌蕊在初花4天后呈直线上升;POD活性雄、雌蕊表现差异较大。初花后前4天雌蕊呈上升趋势,以后POD活性迅速下降。雄蕊初花扣两天活性开始下降,4天后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时期番茄植株体内氮、磷、钾、钙、镁含量的变化,试验采用袋培方式,全生育期不施基肥和追肥,定期进行随机取样,分别测定番茄干物质及植株体内根、茎、叶、果中的氮、磷、钾、钙、镁含量和吸收量。结果表明:番茄全生育期内,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速度整体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定植后19~46d为苗期,干物质主要集中在叶中,定植后46~74d为开花结果期,干物质仍主要集中在叶中,但果中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定植后74~103 d,干物质集中在果中。随定植天数的增加,根中全钾、全镁的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全氮、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全钙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定植后32 d全钾含量及定植后60 d全钙含量呈现迅速下降;茎中全氮、全磷、全钾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从20.92、4.45、50.85 g/kg下降到13.79、1.01、26.00 g/kg,全钙、全镁呈上升趋势,分别从5.06、0.31 g/kg上升到10.97、0.36 g/kg;叶全氮、全磷、全钾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从48.96、4.41、34.03 g/kg下降到24.52、1.65、15.76 g/kg,全钙、全镁元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5.37、0.43 g/kg上升到16.38、0.52 g/kg;果中全氮、全磷、全钙、全镁元素含量均在定植后32 d最高,分别为42.75、6.43、5.40、0.32 g/kg,然后均下降;全生育期内对5种元素需求的大小顺序为钾氮钙磷镁,各元素吸收量比例约为1∶0.11∶1.23∶0.39∶0.01。本研究结果为番茄植株健康生长和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激素水平上探讨烤烟叶片成熟机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中部叶和上部叶CTK含量均在移栽后100 d达到峰值,此后,CTK含量呈下降趋势;生长素(IAA)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上升—下降的趋势,后期IAA含量有所上升;赤霉素(GA)含量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整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脱落酸(ABA)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部叶移栽后93 d至正常采收、上部叶移栽后86 d至正常采收叶片ABA含量迅速增加。移栽100 d烟叶进入成熟期后,叶片中CTK与ABA的比值呈明显下降趋势;叶片IAA与ABA的比值总体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中部叶比较适合正常采收或延迟7 d采收,上部叶比较适合延迟7 d或延迟14 d采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贵州喀斯特地区钵苗机插条件下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对杂交籼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钵苗机插技术在喀斯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以C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3种机插密度水平(21.65万、16.84万和12.63万穴/ha)和4种施氮水平(0、75、150和225 kg/ha),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量仪测量主要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计算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成熟期测产并考察产量因素.[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Pn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整体呈上升趋势;Gs和Tr在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均呈整体上升趋势;Ci在拔节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在孕穗期呈下降趋势;叶片氮含量在拔节期先降低后升高,孕穗期呈上升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均在抽穗期整体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Pn和Gs在拔节期呈上升趋势,孕穗期先升高后降低,抽穗期呈降低趋势;Ci变化不显著(P>0.05,下同);Tr在拔节期逐渐上升,孕穗期逐渐下降,抽穗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片氮含量拔节期呈升高趋势,孕穗期和抽穗期变化不明显;水分利用效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均呈整体上升趋势;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均先下降后上升,孕穗期先上升后下降;产量呈降低趋势.施氮量与机插密度互作对孕穗期和抽穗期Pn、拔节期和抽穗期Gs、抽穗期Tr、主要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孕穗期的Pn、Gs和Tr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贵州喀斯特地区钵苗机插条件下,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分别为150 kg/ha和16.84万穴/ha时,C两优华占生育中期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产量结构优势明显,产量可达9399.26 kg/ha.  相似文献   

10.
方便米粉高温高湿干燥过程水分的扩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方便米粉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干燥的水分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方便米粉干燥的水分扩散系数为 (1.5~ 3.8)× 10 -11m2 /s。在较高相对湿度 (6 0 % )下 ,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量下降而减小。在较低相对湿度 (2 7% )下 ,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量下降而增大。相对湿度对干燥过程的平均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在相对湿度为 4 0 %左右时 ,扩散系数最低。方便米粉的干燥能为 2 10 0 0~ 2 4 0 0 0kJ/kmol。随相对湿度的增加 ,干燥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当相对湿度在 35 %~ 4 0 %时 ,干燥能最大。  相似文献   

11.
贮存温度对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氏杀菌乳受冷链的影响,一般货架期较短.通过对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在不同贮存温度8、10和12℃下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进行评估,探讨不同温度下影响巴氏杀菌乳货架期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1-5 d时间内,不同贮存温度下,样品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几乎不变;酸度在8和10℃下几乎不变,而12℃时有所增加;样品在8和10℃的感官品质不变,而12℃的样品在第4d感官品质开始下降;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在5d保质期内,样品菌落总数在8和10℃贮存均符合国家标准,而12℃贮存第5d其结果超过国家标准;样品大肠菌群,在5d保质期内,8℃贮存时未检出,10℃贮存第5d超出国家标准;12℃贮存第2d开始检出大肠菌群,第3d超出国家标准.说明贮存温度的控制对样品品质的影响非常重大,低的贮存温度及相对短的贮存时间有利于巴氏杀菌乳优良品质的保持.结果同时表明大肠菌群数量是影响玻璃瓶巴氏杀菌乳货架期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巴旦木在炒制过程中脂肪酸氧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旦木碘价在炒制过程中下降,再次炒制对碘价降低的影响最大,比前道工序降低了13.35%;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升高,初次炒制对其上升影响最大,比原料分别提高了142.86%,16倍和5.62%,控制合适的温度是保持巴旦木品质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影响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货架期的重要因素.[方法]巴氏杀菌乳受冷链的影响,一般货架期较短.通过对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在不同贮存温度8、10和12℃下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进行评估,探讨不同温度下影响巴氏杀菌乳货架期品质的主要因素.[结果]研究表明,在1~5d时间内,不同贮存温度下,样品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几乎不变;酸度在8和10℃下几乎不变,而12 ℃时有所增加;样品在8和10℃的感官品质不变,而l2℃的样品在第4天感官品质开始下降;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在5d保质期内,样品菌落总数在8和10℃贮存均符合国家标准,而12℃贮存第5天其结果超过国家标准;样品大肠菌群,在5d保质期内,8℃贮存时未检出,10℃贮存第5天超出国家标准,l2℃贮存第2天开始检出大肠菌群,第3天超出国家标准.说明贮存温度的控制对样品品质的影响非常大,低的贮存温度及相对短的贮存时间有利于巴氏杀菌乳优良品质的保持;同时表明大肠菌群数量是影响玻璃瓶巴氏杀菌乳货架期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研究可为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流通过程包括贮存、配送、售卖期的冷链监控和安全售卖,以及消费者冷藏贮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高白鲑鱼肉在冷藏(4℃)、冰温(0℃)和冷冻(-18℃)3个冻藏条件下理化品质、感官评价及微生物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理化(pH值、TVB-N值、TBA值、色泽和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及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研究新疆高白鲑鱼肉在冷藏(4℃)、冰温(0℃)和冷冻(-18℃)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分析高白鲑在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 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的高白鲑鱼肉,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均不同。pH值呈明显的先快速降低再缓慢升高的趋势;TVB-N值和TBA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色泽饱和度与各项质构特性指标同贮藏时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感官评价得分逐渐降低;而菌落总数则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冷藏(4℃)的各项指标变化速率最快,冷冻(-18℃)的品质变化速率最慢且差异最小;冷藏(4℃)6 d和冰温(0℃)10 d的高白鲑鱼肉明显腐败且伴有异味,菌落总数值为5.68和7.86 lgcfu/g,已超过加工食用的最高安全限量标准值;冷冻(-18℃)20 d仍为可接受收范围,至贮藏结束菌落总数的测定结果为4.52 lgcfu/g。【结论】 与冷藏(4℃)和冰温(0℃)相比,冷冻(-18 ℃)贮藏条件可有效抑制高白鲑鱼肉酸败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贮藏温度对高白鲑鱼肉整体色泽饱和度的变化影响较大,低温冷冻贮藏对减缓高白鲑鱼肉的固有色泽品质劣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棉籽壳培养料添加不同剂量的生石灰后,生料的PH值在最初五小时内下降甚快,以后逐渐下降,至出菇时呈现酸性。培养料灭菌后,PH值大幅度下降。添加2%的生石灰能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和提高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和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不同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pH值、亚硝酸盐残留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影响,并与自然发酵组比较.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发酵剂,香肠乳杆菌与木糖球菌混合发酵剂能迅速降低香肠pH值和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混合发酵剂和商业发酵剂的使用均能提高产品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吉烟九号在延边不同地区生长发育过程中烟叶多酚物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叶中的绿原酸含量在叶龄60 d时达到峰值,之后出现小幅下降,在叶龄90 d时达到最大;芸香苷和莨菪亭在叶龄60 d时达到最大值,芸香苷在小幅下降后又上升,莨菪亭则持续下降;烟叶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叶龄60 d时达到最高,此后逐渐降低,POD在叶龄90 d后仍有较高活性,敦化烟叶的多酚物质含量最高,汪清次之,龙井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混合发酵剂对猪肉香肠脂肪酸败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测定接种植物乳杆菌及模仿葡萄球菌后猪肉香肠在发酵及后熟过程中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pH、巯基质量摩尔浓度、羰基质量摩尔浓度、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及感官评分随时间的变化,并与自然发酵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酵后熟期间,接种发酵组猪肉香肠的菌落总数、pH、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质量摩尔浓度、TBARS值均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接种发酵组猪肉香肠的乳酸菌总数、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质量摩尔浓度及感官评价(尤其是滋味和气味)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说明植物乳杆菌及模仿葡萄球菌对猪肉香肠的发酵抑制了猪肉香肠的蛋白质氧化及脂肪酸败,同时对猪肉香肠的感官品质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