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后路椎体间植骨在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9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应用Steffee(44例)、RF(38例)、AF(82例)、RF-Ⅱ型(32例)进行复位固定并行后路椎体间植骨.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RF、AF和RF-Ⅱ型共152例均达到解剖复位;Steffee轴向复位差,水平复位满意.术后196例经6~24个月随访,按Wiltse分度法,各系统术后椎管容积有非常满意的恢复.按张光铂分类法,椎管侵占恢复至0~1度.按Franrel分级,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93.1%;腰椎滑脱症患者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4.5%.196例获随访病例术后骨折和植骨均获牢固愈合,无复位丢失,无术后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等.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具有三维空间内多重矫正力的灵活性和维持解剖复位的坚固性,恢复脊柱的生理解剖序列,为后路椎体间植骨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随机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方法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伤椎节段活动度、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功能恢复情况、伤椎Cobb角进行仔细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伤椎节段活动度、椎体前缘高度与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椎骨折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30例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骨水泥充盈,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取钉时统计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角)、伤椎前缘与后缘高度的比值,以及对腰背痛症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患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塌陷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Cobb角、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年取钉时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疼痛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稳定,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脊柱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各项临床治疗指标的改善情况(包括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椎管侵占率等).结果 对照组中疗效优秀33例,良好7例,尚可2例,差0例;观察组中优秀25例,良好9例,尚可5例,差3例.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椎管侵占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加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符合生物力学特征,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直接复位骨折间接椎管减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12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直接复位骨折间接椎管减压.对照组患者行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进行复位手术,椎板开窗直接椎管减压.记录两组的椎管狭窄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Z-形钛合金钢板前路内固度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Z-形钛钢板内固定,术后卧床3周,3周后戴支架起床活动。结果随访平均12.5个月,术后CT或MR显示椎管内压迫去除,植骨愈合。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改善12.7°,无继发脊柱后凸畸形。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以上的改善。结论Z-形钛合金钢板前路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减压彻底,固定牢固,不破坏后稳定结构,并能一期重建脊柱系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26例)应用后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则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而Cobb角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平均VAS疼痛评分是(3.10±0.79)分,低于对照组的(5.57±1.19)分(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可作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经椎弓根螺钉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56例患者,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优49例,良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5%。术后随访1~3年,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弓根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椎骨融合率第1年为90%,第2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使滑移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脊柱间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于骨外科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医院骨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探讨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患者治疗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治疗前改善极显著(P0.01);治疗后矢状面后凸角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科临床上对于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矢状面后凸角,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自制复位装置与传统后路置钉短节段固定对胸腰椎骨折伤椎中央高度恢复效果.方法 38例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n=23)或自制复位装置(n=15)后路经伤椎置钉及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中央高度压缩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平均随访13.0个月.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4~26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优良为82.1%。结论: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中应用。方法对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GSS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并随访。结果随访10~38个月,18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达90.0%;13例Ⅰ度滑脱基本复位,7例Ⅰ度滑脱4例基本复位,复位率达85.0%。结论后路减压并采用GSS内固定、Vigor spacer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椎管侵占率、伤椎前高压缩比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优良率及椎管侵占率等指标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恢复椎体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应用经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术中在C臂辅助下行C1、C 2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磨钻准备植骨床,取自体髂骨行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18例72枚螺钉成功置入,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获12-24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钉棒无松动、断裂,术后12-18个月均获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8.6±2.8)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5.8±3.5)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76%-92%。结论经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稳定寰枢关节、恢复脊髓功能和早期投入正常生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 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KP治疗并进行临床 疗效和影像学分析〔术后随访2个月、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35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渗漏〔术后 行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明显提高(P<0.05 ) , Cobb角恢复至正 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KP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 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3年期间接受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并获得9~12个月的随访脊柱结核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提高以及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脊往后凸畸形改善,平均矫正角度12°。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腰椎结是安全有效,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变的节段、前方脓肿范围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正颌外科手术方法,矫治颌骨错位愈合后遗留下的牙颌面畸形.方法分析畸形的机制后截断颌骨,复位后行坚固内固定.结果上下颌骨骨折患者16例,经口内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后,均恢复了正常的咀嚼功能及纠正了骨折错位愈合所致面部畸形.结论外伤后错位愈合的颌骨经正颌手术治疗,能够达到解剖复位,恢复患者功能和纠正面部偏差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上下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神经损伤,26例经8~2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5%,术后8个月22例植骨已融合,融便率为84.6%。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下,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上、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同时辅以颌间固定对82例上、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复位固定.结果 本组72例骨折段顺利愈合,咬合关系恢复;3例发生再移位和变形,改颌间结扎,14~30 d后恢复咬合关系;1例创口裂开(颏部前庭沟处),经搔刮并重新缝合后愈合;4例存在轻度咬合障碍,调合;2例钛板取出.结论 采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行上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其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既利于骨折段的稳固及加速愈合,又可缩短颌间固定时间,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自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58例脊柱结核,全部使用2周以上的三至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分别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法治疗:(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Ventrofix前路钛板固定;(2)经肋骨小头切除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3)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结果58例均植骨成功,2例Frankel分级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到E级。术后进行半年以上随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第1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起床活动,矫正角度平均达3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平均3°。第2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需卧床6~8周,平均矫正角度15°,半年后复查,角度平均丢失5°。第3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起床活动,平均矫正角度为1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2°。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脊柱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并有利于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