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丛枝菌根真菌对香椿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 :Glomusmosseae,Glomusversiforme和Gigasporarosea和施肥对香椿 [Toonasinensis (A .Juss)Roem]实生苗生长和菌根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香椿苗的生长 ,施磷肥也能促进其生长 ,以菌根真菌加磷肥的香椿苗生长量最大 ,而施磷肥降低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 相似文献
2.
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索丛枝菌根(AM)真菌对培育黄瓜壮苗的潜力,通过盆钵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3种常见VA菌根真菌Gl.intraradice,Gl.mosseae和gl.vrsiforne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供试菌种中,Gl.mosseae对黄瓜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即成苗时接种处理根系的生物量比相应对照植株提高了12.5%,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21.42%。菌根对植株的促生作用与其改善植株的养分吸收能力有关,一方面3种菌根真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瓜幼苗根系从基质中吸收N和P的能力,其中又以Gl.mosseae的作用最大,与对照相比,接种Gl.mosseae处理的植株根系的含N量提高了11.69%,而含P量比对照增加了1.14倍。另一方面,供试菌根真菌对Mg、Cu和Zn的吸收上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矿区分离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及Cd吸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施Cd水平(0.20,50mg·kg-1)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根系侵染率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尤其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对照处理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受到明显抑制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5.4%和228.2%;除对照处理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因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而显著降低了Cd吸收量外,土壤施Cd几乎增加了所有处理植株Cd浓度和吸Cd量.同一施Cd水平下(Cd20mg·kg-1、Cd50mg·kg-1),接种处理植株C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而Cd吸收量则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土壤Cd情况下,万寿菊增加了Cd向地上部分的运转.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为后续研究和开发菌根菌剂在蔬菜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接种5种不同的AM真菌: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G_1)、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_2)、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_3)、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AL)和土著AM真菌black及未接种处理(CK),分析比较了不同AM菌剂处理下对番茄菌根侵染率,地上、地下生物量,株高等生长指标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5种处理均能侵染番茄根系形成菌根,G_1、G_3处理对番茄根系的侵染率最高,分别为64.33%、59.22%;G_1与G_3处理分别显著的增加了植株株高与茎粗;G_1、G_3处理可显著影响植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G_1、G_3处理可显著增大气孔大度、减小胞间CO_2浓度,较CK显著提高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70.50%、83.17%;5种处理均能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G_3处理下显著提高叶片可溶糖含量.【结论】不同的AM真菌对同一宿主的促生效应不尽相同,G_1、G_3处理对番茄植株的促生效应最为显著,具有开发为番茄菌根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棉花生长和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棉花生长和对黄萎病的影响,并且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在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然后接种黄萎病原菌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棉花根内总酚含量,诱导棉花根内过氧化物酶(POD)的合成,提高POD的活性,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另一方面,当黄萎病原菌侵袭时,丛枝菌根真菌对根的侵染率降低,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丛枝菌根的形成对于棉花植株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而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机理是一个关于植物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与改善植物营养、与病原物竞争光合产物和侵染位点、激活植物防御机制等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灭菌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接种量为30个孢子菌剂(T1)、60个孢子菌剂(T2)和灭菌菌荆(CK).培育15 d统计发芽率,各处理均达到80%以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扦插苗的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培育30 d统计成活率,各处理分别为81.43±0.2%、84.67±0.1%、68.33±0.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培育90 d取根样制片观察,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侵染扦插苗根系,T1,T2,CK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1.31±2.5%、69.23±2.2%和0,不同的接种处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不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后,主根长度、须根长度、须根数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T2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要好于T1.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进植物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探索了不同浓度氮处理(0、1、15 mmol NH4NO3)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宁夏枸杞生长、光合作用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AMF对宁夏枸杞的侵染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3种浓度氮处理下AMF侵染率分别为29.32%、43.93%和62.81%。施氮和接种AMF均提高宁夏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根系和叶片全氮含量,提高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NR)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1 mmol NH4NO3处理能够促进宁夏枸杞生物量累积,提高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NR活性;15 mmol NH4NO3处理能够提高宁夏枸杞叶片和根系NH4+含量,提高根系NH4+百分比,降低叶片NO3-百分比。表明AMF能够通过改善氮代谢及提高光合能力,促进宁夏枸杞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在光照培养室(26 ℃,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种植的10种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和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能侵染10种品系大豆植株,形成共生结构。单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其中单接种根瘤菌能使品系大豆119、851、921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02%~429%,单接种菌根真菌也能使大部分品系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增加39%~255%。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侵染共生表现出共生定殖延迟的现象;菌根真菌存在时,品系大豆985、851、115根系的单个根瘤体积增大,固氮酶活性增强。因此,相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系大豆影响不同,相同品系大豆经过不同接种方式处理,长势存在差异;985、115品系大豆采用双接种方式最佳,167、509、921、187品系大豆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方式效果最佳,119、909、045则可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来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灭菌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接种量为30个孢子菌剂(T1)、60个孢子菌剂(T2)和灭菌菌荆(CK).培育15 d统计发芽率,各处理均达到80%以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扦插苗的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培育30 d统计成活率,各处理分别为81.43±0.2%、84.67±0.1%、68.33±0.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培育90 d取根样制片观察,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侵染扦插苗根系,T1,T2,CK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1.31±2.5%、69.23±2.2%和0,不同的接种处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不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后,主根长度、须根长度、须根数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T2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要好于T1.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番莲扦插苗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处理对西番莲扦插苗生长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丛枝菌根真菌都能与西番莲扦插苗形成菌根,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植株的鲜/干重、根冠比、叶面积、叶片数等,并对矿质元素(氮、磷、钾)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在灭菌土中,不同接种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球囊霉属真菌(Glomus spp.)及巨孢球囊霉属真菌(Gigaspora spp.)对巨峰葡萄(Kyoho Vitis Vinifera L.×Vitis Labrusca)扦插苗的生长及N,P,K营养状况的影响.试验共16个处理,4个接种量水平(N1、即CK,不接种,N2,N3,N4分别为每株接种10,30,50个孢子),每个接种量水平下设4种接种时间水平(T1扦插苗成活移栽后立刻接种,T2,T3,T4分别为移栽后第2,3,4周接种),处理时间为120d.结果表明,AMF真菌侵染葡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与其建立共生关系后,能显著增加巨峰葡萄扦插苗的生长量,增加植株的N,P含量,但对K含量无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不同接种处理水平下,AMF真菌的侵染率不同.在试验中,N2T3处理(第3周每株接种30个孢子)下的扦插苗的各项指标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AMF对葡萄扦插苗矿质营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在灭菌土中,不同接种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 larMycorrh izal Fungi,AMF)球囊霉属真菌(Glomusspp.)及巨孢球囊霉属真菌(G igasporaspp.)对巨峰葡萄(KyohoVitis ViniferaL.×Vitis La-brusca)扦插苗的生长及N,P,K营养状况的影响。试验共16个处理,4个接种量水平(N1、即CK,不接种,N2,N3,N4分别为每株接种10,30,50个孢子),每个接种量水平下设4种接种时间水平(T1扦插苗成活移栽后立刻接种,T2,T3,T4分别为移栽后第2,3,4周接种),处理时间为120 d。结果表明,AMF真菌侵染葡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与其建立共生关系后,能显著增加巨峰葡萄扦插苗的生长量,增加植株的N,P含量,但对K含量无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不同接种处理水平下,AMF真菌的侵染率不同。在试验中,N3T3处理(第3周每株接种30个孢子)下的扦插苗的各项指标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土壤灭菌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连作大豆茬土壤和玉米茬土壤灭菌后栽培大豆表明,灭菌可基本消除大豆连作土壤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大豆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而且大豆连作土壤还略优于玉米土壤,据此认为前作大豆所形成的土壤生物环境乃为大豆连作障碍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2a处理的基础上,于1999年秋集中观察了草群、羊草和贝加尔针茅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次重复处理之后,累加效应显著。草群和主要种的高度、盖度随处理时间的推移和留茬高度的降低而呈直线或波动性下降;单位面积羊草植株数和单位株丛贝加尔针茅植株数也以相同的方式减少。下降和减少的程度比第la处理后加大。与CK相比,所有时间和留茬处理的生长指标都明显降低,揭示了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实验表明,0.75mg/L的Na2SeO3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促进麦苗的生长,增加可溶糖、可溶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调节麦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平衡,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提高麦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离子稀土,可使小麦根重、株高、地上干物重及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12.83%,并能增强抗赤霉病能力,提高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平衡营养液对大豆(西豆3号)苗期生理性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稀释50倍的浓度效果最佳,能促进大豆幼苗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可溶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增强抗性。 相似文献
18.
19.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的贝加尔针茅草原上,选择丘间宽阔平地设置研究样地,在围栏封闭条件下,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双样方随机区组的方法,于1998年5月-1999年9月,对植物进行了不同强度和不同时间的刈割研究,观察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因不同处理而发生的变化,从而判断对整个群落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群落主要种到整个草群,其处理当年及返青后的高度、盖度、植株数量等指标基本上随刈割强度加大和刈割时间推后而降低,繁殖活动状态也是依相同的顺序而变差,1年1次处理的效果即很明显且有残效。为合理安排草地的利用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化学杂交剂GENESIS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8个基因型,4个剂量的裂区试验,对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完全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时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农艺性状表现、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0kg/hm^2、5.0kg/hm^2剂量的雄性不育率达到或接近100%时,人工饱和授粉最高结实率分别为84.72%、66.71%,前者超对照11.13%,后者与对照相近,但较3.0kg/hm^2减少11.48%。GENESIS对小麦抽穗期和株高没有不良效应;5.0kg/hm^2时千粒重较对照减少1.1g;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和产量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