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三谋 《农业考古》2000,(3):125-132,149
田契是一种传统的应用性文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几乎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时期。田契包括买卖文书、租佃契约、抵押字据、典当契约几个方面,它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一部分,是战国以来历代社会之土地市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明清时期,随着田产贸易的频繁、租佃关系的不断变动和高利贷活动的猖獗,土地文书迅速增多,形成日趋多样化之状况,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土地买卖文书田产买卖文书是我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一种地契,也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田产契约。它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资…  相似文献   

2.
罗马时期埃及法律上承认私人土地所有权,出现了大量的私有土地.私人土地租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经营方式.研究罗马时期埃及土地租佃经营方式,对于理解和认识古代东方社会尤其是古代中国普遍存在的租佃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持作用,社会经济发展越迅速,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就越突出。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正处在体制转轨、增长方式转变、西部大开发迅猛推进的起飞时期,其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压力和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应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三项原则及相应措施,努力实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静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西属时期,菲律宾形成了以半封建性的租佃关系为主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在美治时期,这种制度进一步发展,是菲律宾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源。以致于独立后的菲律宾政府为解决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农民问题而进行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时期,坊间有关土地流转的议论甚嚣尘上,网上各种声音铺天盖地。笔者本人也曾被多家中央媒体约访,探寻的都是土地政策问题。
  在中国,土地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自战国先秦变法,到今天改革开放,土地总是左右历史进程。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土地始终是国之器,更与农民性命攸关。这种关系稳定的时候,社会则发展;这种关系破裂的时候,社会将要动荡。中国的封建史,某种程度上也是土地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农村联产承包使全新的土地关系建立,支撑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眼前热议重重,是因为三十年间,土地进步、落后与需求多次错位碰撞,激荡出忧虑,也激荡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6.
李三谋  侯瑞芳 《农业考古》2001,6(1):129-133
土地买卖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的交换形式,它最初出现在战国时期,后来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清代,这种交换活动已经是相当盛行了,特别是在康熙以后,不仅是交易范围有所扩展,而且其产权转移频率增高,规模加大,对国内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当时的土地买卖中,普遍存在着附加价与追加价的现象,它所反映的经济问题较为严重,其交易关系较为复杂,需要我们予以专门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一、绝卖契与附加地价 在清代,一般的田产买卖是通过订立契约的形式来进行的,如此契约在习惯上是由售田人开写的,所以…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居于长江中游的“江西”经济迅速崛起的时期。唐中期以来,江西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呈商品化生产趋势,商业走向兴盛,整个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成为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奠定了作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前沿地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惠富平 《农业考古》2002,(1):131-135,190
《史记》记述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间的中华文明史,内容博大精深、体系宏伟,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百科全书式通史著作。近年来,《史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史记》中的经济、科技问题也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司马迁记史叙事,经常涉及到当时的农业经济和农业科学问题,反映出他在这些问题上的独到见解。本文将《史记》研究与农业史研究相结合,揭示司马迁在若干重要农学问题上的认识和创造,扩充史记学以及农业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是政治、军事制度的基础。军事制度不仅受到土地制度的制约,而且对土地制度也有一定的反作用。本文从唐宋时期发生的土地制度和兵役制度演变的角度来对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兵役制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96-7297
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从井冈山时期到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土地所有权论述,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对土地问题的探索,在局部地区逐步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这一思想对今天解决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40年代保定农村土地分散趋势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力 《古今农业》2004,(3):42-55
近代中国农业发生的最大变化,实际上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外国列强入侵引发的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和中国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也引发了中国农业土地经营由过去封建社会的集中化转为分散化的趋势。但是,土地分散化趋势虽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衰落,但并不意味着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业经营规模趋向分散,并非是由于小规模经营优于大规模经营,而是由于中国广大的农民处于人口和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尽管经营条件不利,他们还得接受这种不利于经营条件而继续维持生产,走投无路,不生产就得挨饿。小经营在市场面前,还缺少随市场涨落而调节其生产的机动能力,这并不是他们不知趋利避害,认识上迟钝麻木,而是由于极端贫困所致。这种家庭经营表面上的牢固稳定,掩盖了这种经济实质上的贫弱性。从而使人们忽略了近代农村经济的贫困化与小农经济反而有所发展这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原有的土地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需求。所以,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土地管理改革以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此我们土地管理工作遇到和看到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同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刘彦威 《农业考古》2001,(3):123-126,128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极 大地调动起了 农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枷锁的解放区农民积极参加农业 生产,各科研机关也克服困难努力工作,这些都促进了解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放区日益 巩固和壮大,为赢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一、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强 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山西、河北、山东、华中解放区的一些农民 直接从地主手中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五级修编,目前,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启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是经济底子薄,但土地矿产资源丰富,其土地开发潜力较大,且发展愿望迫切,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存在着如何处理好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的矛盾,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欠发达地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粗浅分析与思考,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15.
清代土地贸易关系初探中国农业博物馆李三谋土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交换市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清代,土地买卖盛行,与从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产权转移频率增高,规模加大,交易范围不断扩展,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国前中期土地租佃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三谋  李震 《农业考古》2000,7(1):149-154
作为封建社会重要经济基础的农业租佃关系,是以地主过多地占有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并将之出租给无地农民耕种,从而获取其全部剩余劳动乃至部分必要劳动──地租为主要内容的。它的存在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本条件的,在晚清至民国的近代社会里,我国的土地占有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其地租剥削关系依旧延续下来。只是由于受到来自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诸种新因素之影响,而使这种传统的租佃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涂上了半殖民地的色彩,并朝着逐步适应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买办势力共同需要的方向发展。 一、永佃制走向没落 …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虽然土地已经不是部分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源,但是对多数农民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基本的生活来源和保障。正因为此,2003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才被称之为“新土地革命”。而这场革命之初发生了大量与预期相悖的问题,必须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也随之越来越 快。中国农村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流转,将会导致土地流转不能发挥其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作用,有可能引发土地流转中潜在的社会风险,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文章基于对陕西 省关中农村的调查,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3个角度探究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潜在的社会风险,并提 出规避风险的治理措施,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它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的切入点。而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过程起着重大作用,合理有效的土地整治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缓解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尖锐矛盾,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农业上的支持,不仅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使农民个人收入不断增加,保证了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建设新农村与土地整治的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作用,总结了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社会在发展当中面临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是迫切的、严重的,有的是棘手的、难解的。但农民问题,无论是从历史的长河中去想还是站在现实的土地上看,思前想后,你都深感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良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