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对自然保护区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分类检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旅游与科学发展观研究、旅游与和谐社会研究进行了综述,还总结了目前旅游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未来保护区旅游理论研究提出了建议并给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策。  相似文献   

2.
世界木结构房屋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木结构建筑研究的现状;根据国外木结构研究内容,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国外木结构房屋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木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木结构房屋研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文献的研究,总结了已有研究在评价工程对3大主体产生的经济影响时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等,阐述了已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不足,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土壤种子库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当前土壤种子库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对土壤种子库的生态学组织层次图谱的多层次研究进行了相关展望,以期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文献的研究, 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已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不足, 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林业科学研究信息为林业基础理论与适用技术研究节约了研究资源,提供了研究方向,拓展了研究领域,加大了研究深度.加快林业科学研究机构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林业数字化建没、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进一步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崔昊  朱英红 《绿色大世界》2012,(3):15-17,20
指出了随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深入和3S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和模拟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涌现出许多建模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发展。通过对典型性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了近年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家具制造业碳足迹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总结。首先介绍了碳足迹的概念、国际标准和计算方法,概述了国际社会和中国在推进碳中和方面的举措及开展碳足迹研究的重要背景。其次,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家具制造业碳足迹研究现状,指出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方法不统一、数据缺乏等问题。最后,基于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家具制造业碳足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精细化程度,以及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以期为家具制造业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农林机械智能柔性化底盘研究的意义,概述了农林机械底盘柔性化、智能化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补偿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退耕还林工程补偿问题相关文献的研究, 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经济补偿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龄光皮桦生物量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不同年龄的光皮桦生物量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4年内,光皮桦单株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4年生时单株生物量是3年生的238.0%,是2年生生物量的363.4%。从单株生物量的组成来看,干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从2年生时的45.8%,增加到3年生时的56.4%和4年生的58.2%,枝、叶所占比例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中枝的比例从2年生时的26.7%下降到3年生时的20.5%和4年生时的21.6%,叶的比例从2年生时的3.6%下降到3年生时的2.3%和4年生时的2.2%。而不同年龄根系的生物量均表现为主根>侧根>细根。随着林龄的增加,光皮桦单株根冠比在下降,即从2年生时的0.31下降到4年生时的0.22。  相似文献   

12.
解析1株天然林中148年生伯乐树倒木树干,表明其树高连年生长量在6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80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在7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与胸径年平均生长量相交于95-100年生时;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0年生时,与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于135-140年间相交,此时可以认为是伯乐树的材积数量成熟年龄。  相似文献   

13.
《湖北林业科技》2015,(6):14-16
针对南天竹种子发芽困难,发芽率不齐及发芽时间长等问题,设计常温干藏、低温干藏、低温湿藏、常温带果球沙藏、常温净种沙藏、低温净种沙藏等6种种子贮藏的方法开展试验,经过种子始萌发时间、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后发现,采用低温净种沙藏的南天竹种子,发芽率高达83%,发芽势65%,种子萌发快而整齐,是南天竹种子最佳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非越冬水鸟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4-9月,在不同的迁徙阶段首次在青海湖15个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隶属于7目14科.此外发现16种新记录.青海湖水鸟春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下旬.不同生境水鸟的多样性也不同,砂石海滩如鸬鹚岛和二郎剑的水鸟多样性在各季节都较低,可能是由于砂石生境中食物较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台州绿心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台州绿心区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空气、杀菌作用、阻滞粉尘、降低噪音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为298万元/a,固碳价值为2 490万元/a,制氧价值为2 730万元/a,水土保持价值为1 320万/a,减少SO2价值为43万元/a,阻滞粉尘价值为1 790万元/a,杀菌价值为5 050万元/a,降低噪音价值为6 010万元/a,台州绿心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约为1.97亿元/a。  相似文献   

16.
以小密度667株.hm-2在3个立地指数22、24和26条件下,16年生林分生长结论为:(1)立地指数22、24和26达到中大径材培育目标的时间和年均生长量指标分别为10 a、8 a和7 a,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1.6、27.2和31.1m3.hm2。(2)胸径生长和分布:胸径生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变小,前2 a胸径每年生长超过4 cm,第3年超过2cm,4~6年超过1cm,以后越来越小,但在16 a的观测过程中,每年都稳定超过0.4 cm;在生长前期,2年生时,只有2~3个径阶;到6年生时,径阶增加到7个;到16年生时,径阶增加到10~11个(。3)平均高生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变小,前3 a树高生长均超过3 m;第4~5年超过2 m,5~10 a超过1 m,以后越来越小,但在16年的观测过程中,每年稳定超过0.6 m。(4)蓄积量生长的高峰值都出现在第4年,且峰值都很大,指数22、24和26的峰值分别为43.3、52.23和54.69 m3.hm-2,为平均生长量的2倍,峰值过后年生长量迅速下降,第1年下降超过10 m3.hm-2,第2年下降7 m3.hm-2,以后逐年下降,但降幅收窄;指数22、24和26的连年与平均蓄积生长曲线的交叉点均出现在第7年。  相似文献   

17.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东坡水平带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黎贡山东坡水平带蚂蚁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除中南段2500m等高线外,东坡各水平带的不同位置均有特有种。在1000m、1500m、2000m、2500m等高线上,从北到南特有种数目依次递增,但北段1500m和2000m等高线出现特有种增高例外。在东坡不同海拔等高线上,大多数物种只在1个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北段与南段的优势种通常不同。在1000m和2000m等高线上北段的优势种多于南段,而在1500m等高线上南段优势种多于北段,2500m等高线上不同地段优势种趋于相等。东坡水平带上物种数目和密度表现出普遍规律性。从北到南,1000m和2500m等高线上物种数目和密度依次递增,在1500m等高线上物种数目和密度依次递减。在1000m等高线上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具有明显规律性。从北到南,优势度依次递减,多样性和均匀度依次递增,但在北段出现例外。在1500m、2000m和2500m等高线上,蚂蚁群落的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缺乏规律性,可能与植被的次生化和片断化等因素有关。尽管东坡水平带上同一海拔植被类型相似,但是蚂蚁群落之间差异显著,相似性系数在0-0.50之间。山体下部1000m等高线上蚂蚁群落之间相似性较大,相似性系数在0.25-0.50之间。随着海拔增加,同一水平带上群落之间相似性减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自然落种及其种子萌发特征,结果表明:丰年期落种器共接到99粒种子,且集中分布在母树的正东、东北侧,欠年期则接到落种42粒且集中分布在正东、东南侧。丰年期不同方位、不同落种距离接到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4.5%,欠年期为28.6%。樟子松林缘落种的传播距离范围可以达到25 m,并且在林缘外5 m范围内种子数量最多,林缘外5~20 m范围平均发芽率为60.9%。樟子松单株树木下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在4 m处最高,并且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种子数量也随之降低,种子总数由2 m处样方的16粒降低到10 m处样方的7粒,降低百分率达129%。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root exclusion and planted tree species on soil nitrogen (N) dynamics were examined at two plantations, one planted with Japanese cedar and the other with Japanese cypress. We set up ten 1 × 1 × 0.2-m-deep trenched sites and ten untrenched control sites at each plantation. We measured the pool size and leaching of inorganic N at each site for 2 years and the net N mineralization 1 and 2 years after trenching. Despite similar soil conditions, the cedar plantation showed higher net N mineralization than the cypress plantation. Stopped tree uptake of N was expected to cause an increased pool size and leaching of inorganic N at the trenched sites. Nevertheles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ose variables at both plantations. The trenched cypress sites showed no decrease in the net N mineralization during the 2 years after trenching. However, the net nitrification at the trenched cypress sites increased remarkably at the deeper horizon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at the control sites. Enhanced nitrification might result from improved ammonium availability through root exclusion. Net N mineralization at the trenched cedar sites decreased more than 60% compared with that at the control sites 2 years after trenching. Higher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at the cedar plantation and enhanced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at the trenched cypress sites never resulted in increased leaching of N, due to added fine root litter which acted as an immobilization agent for excess N, thus preventing N loss.  相似文献   

20.
The bark of Croton campestris provided three furano-clerodane named, respectively, velamone, velamolone acetate and velamolone. Fractions containing these diterpenoid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molluscicidal activity against Bulinus truncatus, one of the aquatic snail vectors of schistosomiasis. A dichloromethanic extract of root barks, rich in furano-clerodane and molluscicidal at 20ppm was promising as natural molluscicide. Enriched fraction with velamone gave 80% mortality from 25ppm, while its LD(100) was at 50ppm. The LD(80) was ca. at 45ppm, while LD(100) was at 60ppm for the enriched fraction containing velamolone acetate. The velamolone-enriched fraction was less efficient and gave a mortality of 90% at 90ppm. The pure compounds, velamone and velamolone acetate were active at 100% at 3 and 6ppm, respectively. Velamolone showed a molluscicidal activity at 20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