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扑救森林火灾付出的人力、物力代价很高,甚至因扑火而被烧死者屡见不鲜,因此,人们在实践中十分重视探讨防火的技术,如开设防火线(路)来阻隔山火的蔓延。由于防火线(路)要年年维修,费用大,效果也不理想。为了探索新的途径,由于阔叶树含水量大不易燃烧,在防火线(路)上营造阔叶树,形成防火林带,这是比较理想的一项有效防火措施。我县在五十年代就开始营造以抗火效果较好的木荷为主的防火林带。目前全县木荷防火林带长度已达205公里,这些“绿色长城”曾六次有效地阻止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肇庆市国营林场公司下属12个国营林场,总经营面积65.73万亩,共有边界防火线683公里,截止1988年止,已营造木荷防火林带581公里,另营造工区界防火林带113公里,防火线基本实现了木荷防火林带化。所剩下的102公里边界防火线,除部分石山,1990年可以全部种上木荷。国营大坑山林场是营造木荷防火林带的先行场。该场从1964年营造木荷防火林带,至1975年,全场43公里防火线,已全面完成营造任务。最早营造的木荷林带(18年生),折合活立木蓄积8.4立方米/亩。木荷生产郁闭后,不用年年铲草维修防火线,用扫把扫除枯枝落叶即可,节省用工三分之二以上。1985年1986年,林业部两次在该场进行木荷林带防火抗性试验,在林带边缘,火苗高达12米,均无过火现象发生,木荷部分枝叶干枯,来春又复生。有关参与试验的专家教授,一致认为木荷防火林带抗火性能显著,该项目属全国首创,被评为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建立防火阻隔系统是杜绝和减少森林火灾的一项重要预防措施,包括设置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营造阔叶树防火林带、开设林区道路等.营造木荷、苦槠等阔叶树生物防火林带不仅合理利用土地,而且变消费性的防火线为生产性的防火线.木荷适生于低山丘陵的肥沃酸性土壤,而苦槠适生范围较广,海拔1000米以下的深厚湿润中性、酸性土壤和干燥瘠薄地均能生长.皖南林区山体陡峭,防火林带多沿山脊线开设,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特别适宜营造苦槠生物防火林带.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火林带的探索与研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一些国营林场在行政交界处和林班线上营造了阔叶树木荷林带,当时主要目的是划清界线和林班。另外,阔叶树含水量大,叶厚革质,可以挡火。但木荷林带是否能挡山火,能挡多大的山火,没有实例记载。80年代广东省防火办让科技人员参与林业部组织的木荷防火林带抗火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荷是营造防火林带较为理想的树种 ,营造木荷防火林带是控制森林火灾有效措施之一 ;同时 ,对防火林带的类型和布局、规格等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木荷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 ,分析总结了营造木荷防火林带的效益 ,提出了推广营造木荷防火林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防火线是隔离火源,防止林火蔓延成灾的有效设施之一。一般的防火线是用人工或除草剂清除植被,开出生土带而筑成的。但由于植被可以再生,防火带上也可能飘落松针树叶等可燃物,因此需要经常清理,尤其在南方草木茂盛的地方。而利用耐火树种木荷建立一定宽度的林带,既可以起到隔离防火的作用,又照样可以生产木材。在对木荷林带进行的5次不同强度的火焰燃烧试验中证实,树干、树枝均未能被烧着,说明木荷是一个很强的耐火树种。广西大坑山林场沿山脊营造木荷防火林带,经过多年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7.
《河南林业科技》1994,(2):48-48
防火线改成防火林带好要使防火线真正起到防火作用,必须每年维修一次,每公里需资金500元左右。浙江省淳安县威坪林场1991年进行将4条防火线改造成防火林带的试验,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在90%以上。防火林带能否成功,选择造林树仲是关键。用木荷、油茶两个树...  相似文献   

8.
在防火线上种植耐火性能好的阔叶树种,形成林带,其防火效能远比防火线好,这在生产实践中已被证实。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营造防火林带因一次性投资多,加上山区、林区广大群众有开修防火线隔火的历史习惯,致使推广营造防火林带工作进展缓慢。去年我省各地集巨资开修防火线31800多公里(其中新开防火线11000多公里,维修防火线20800多公里),而营造防火林带只有2200多公里。这说明全面推广营造防火林带还有一定的难度,还未能真正被广大生产者所接受。这一问题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还  相似文献   

9.
木荷防火林带效益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木荷为主)有较长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末在肇庆市一些国营林场就开始种植木荷防火林带,到目前为止,这些地方的生物防火林带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木荷林带的效益评估未进行系统地总结研究,通过对木荷林带效益的监测研究表明.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具有较强的防火效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木荷防火林带造林技术及生长特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荷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理想树种,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控制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木荷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和生长特性的调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和林分年龄对木荷生长产生显著影响;木荷适宜在闽西北生长,可用于营造防火与用材两用林。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可以取得多种效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森林火灾是制约森林资源增长的最重大灾害之一,应有效应对森林火灾的突发事件,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实践证明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防火、阻火、隔火、断火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木荷是福建省在营造生物防火林中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分析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特性,提出了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防火林带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定元 《森林防火》1992,(4):22-23,33
据粗略统计到1989年我国已开设了各种防火线33万公里,营造了防火林带6.9万公里。这对控制我国森林火灾的发生,阻止火灾的蔓延,以及在扑救森林火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因修建防火线费时费工,年年需复修,花费大,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阻火效能不如防火林带。防火林带防火效益持久,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还可以得到木材和林副产品等。因此防火林带正逐渐地取代防火线。为了科学地营造防火林带,发挥防火林带最佳效益,现对防火林带有关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我们地区兴修防火线2367公里,其中防火林带316公里,仅占全部防火线的13.3%,平均每千亩森林防火线密度为0.15公里,防火林带密度为0.021公里。按照森林防火一般要求开设防火线和防火林带每千亩需达到3公里以上,才能发挥比较理想的效益。而我区的防火线和防火林带密度小得可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认识不足难推广。营造防火林带不是新课题,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它作为森林防火的一项内容来抓,有少数地方至今没有防火林带。年年叫得响,无人抓落实。二是资金不足难办事。营造防火林带需要一些  相似文献   

14.
以泸溪县军亭界林场木荷防火林带营造为主线,论述其建设防火林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方式、营造技术,并指出其带来的综合效益,为推广营造木荷防火林带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华南农业大学徐燕千教授1988年1月15日在广东全省护林防火工作现场会议上的学术报告。营造防火林带,既是绿化,又能防火;并可防止水土流失;把消极性的防火线转化为生产性的防火林带,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报告对如何营造防火林带作了系统论述,对今后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为了推广营造防火林带,特征得作者同意,现予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16.
闽北防火林带中的木荷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荷是南方防火林带应用最广的优良树种,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是我省控制森林火灾、阻隔火源、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木荷的生长指标进行研究,探索木荷防火林带的生长规律,为木荷防火林带多目标经营及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改生土防火线为防火林带的效益分析栗荣萍,朱万昌,丛建华,张晓放(大兴安岭林科所)为了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在大面积林区设置防火线,将林地分成若干块进行防范,是防止山火成灾的有力措施之一。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之后,地区防火指挥部对全区防火线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概况六十年代,我县不少区、乡林场,就开始在防火线上营造以油茶为主的防火林带。1981年试造了以红荷为主的防火林带。次年秋冬间,省厅曾在我县召开防火林带现场会议,总结和推广了我县防火林带的成绩和做法。1983年我县千官国合林场又试种了本地银荷防火林带,作对比观察。目前我县共有油茶、红荷和银荷等三个不同树种的防火林  相似文献   

19.
以生土带防火线和生物防火林带组成的生物防火工程,用以阻止和阻隔地表火蔓延和林冠火(飞火)的飞窜入侵,生物防火林带经7年管护后,平均树高4.45m,郁闭度0.90时,实地抗林火测试表明,以木荷为主体的防火林带在生土带的共同作用下,具有较好的阻隔林火功能。参试木荷受损率6.67%~13.39%且无重度受损。  相似文献   

20.
防火林带规划和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防火林带规划的原则、设置方法及其种类与结构,并根据安化县的自然地理条件,指出了适合当地的防火树种;在此基础上,从育苗、造林以及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并提出了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