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目前,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存在和移动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规模、速度都呈下降趋势。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找出合理转移及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79-18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小康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充分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优化产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伟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79-17282
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地域选择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选择决策的因素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域选择的社会效应,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脱贫攻坚决战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十三五"期间转移趋势的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促进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和具体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开发利用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应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劳动力流动转移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和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降的原因,深入剖析了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适合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毛广雄  胡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6002-6004,6057
以赣榆县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曲靖市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综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曲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以期为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宗连  孙养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99-8400
通过对陕西省杨凌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了县域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方法为"一村一品"。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发展山东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对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有限及现代生产方式的日益应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压力越来越大。笔者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形成原因入手,重点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罗怀良  许可  李霞  陈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29-7031
在分析川中丘陵地区农村经济与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大英县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县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初中文化为主,外出务工多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中心城市,绝大多数以初级劳务型工作为主,文化程度和转移地点对务工年收入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地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发点不规范及转移秩序混乱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输出地带来较多社会问题。针对该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发展乡镇企业、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消化和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管理,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将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镇、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缩小工业与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差别. 为了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5.
张璐  邵志雯 《乡村科技》2019,(5):26-26,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被频繁提出,这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入手,从拉力、推力、摩擦力3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后遗症"的解决对策: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吸引优质劳动力就近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预防"与"治疗"并举,宏观控制"城市病"的发生和发展;鼓励具有特殊文化的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城市农村双向努力,缓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瓶颈,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不同,转移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推进和拉动两方面来探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从而对选择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沈忠明  张成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90-6992,7017
在介绍綦江县域概况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綦江县域的实际情况,提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有效解决綦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在苏南农村,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为农村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如何转移成了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的实地考察,发现蒋巷村剩余劳动力就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情况,由此概括出苏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英·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保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76-4477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英、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积极引导农业“兼业”;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等为特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