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雪  朱东生 《江西棉花》2009,31(5):7-10
回顾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历程与杂交棉优势表现,阐述了棉花人工去雄授粉、化学杀雄、雄性不育系等杂种优势的利用现状与途径,提出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并建议在我国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棉花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广泛利用需将棉花杂交种与种植方式改革紧密结合,尽量选择F2仍有较高优势的杂交组合,建立相应的杂交棉种生产体系,进一步加强转基因抗病虫杂交棉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省长江两岸沿江棉区棉花生产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安徽沿江棉区杂交棉的种植现状,探索了杂交棉发展受阻的内因和外因,展望了安徽沿江棉区杂交棉生产发展的前景,同时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如何向机械化生产转移开展了讨论,为安徽沿江棉区的棉花生产走出困境寻找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改进棉花纤维品质、增强品种抗逆性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抗虫杂交棉的推广应用,不仅减轻了长期以来棉铃虫对棉花生产的危害,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棉农收入。为了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优势,作者结合江汉平原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应采取的十措施,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棉在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优于常规棉品种,种植杂交棉是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杂交棉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严重滞后于品种的发展,杂交棉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栽培技术问题,制约了杂交棉杂种优势的发挥和产量的提高。现提供规范化的长江流域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杂交棉是提高棉花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生产杂交棉的方法很多,有些方法目前还不能大量采用。1980年我国从美国引进棉花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其中以恢复系存在的问题最大,主要是恢复能力差和优  相似文献   

6.
进入 90年代后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四川、湖南、安徽、湖北等省的杂交棉种植面积正逐步超过常规棉。由于杂交棉目前普遍采用人工制种及生产上只利用 F1和 F2代等特殊性 ,传统的良种繁育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杂交棉的良种生产需要了。只有根据杂交棉的特性 ,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条件的良种繁育体系 ,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 ,防止杂种优势退化 ,节约杂交棉良种生产的成本。本文根据杂交棉皖棉 1 3号在安徽省的推广实践 ,探寻适合杂交棉的良种生产方法。皖棉 1 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强优势杂交棉新组合。该…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地区棉花种植密度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昌安 《中国棉花》2009,36(5):40-40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推广杂交棉花以来,江苏沿海地区杂交棉应用覆盖率逐年上升,截至2007年,覆盖率超过82%,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也日趋完善。江苏沿海地区杂交棉的推广应用,降低了劳动投入、提高了植棉效益、增加了棉农收入。但近年来随着杂交棉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实际生产中也突现出种植密度过稀、施肥不合理、化调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棉花种植密度连年下降,甚至出现降过头的态势。这给江苏沿海地区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湖北棉花育种方向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棉花育种水平较高,基本能满足湖北省作为植棉大省的需要。随着抗虫杂交棉的大面积应用,给棉花育种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分析近年来湖北省育成棉花品种情况、育种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湖北棉花育种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应加强常规棉选育、加强育种方法创新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盐城市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优势区域,也是江苏省棉花生产的重点地区。20世纪末开始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品种,并迅速发展应用,到2010年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已达到植棉面积的95%以上。但是由于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制种方面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纯度难保证,因此近几年杂交棉制种规模逐步缩小,制种产量逐年下降,种子价格不断上升,已严重影响抗虫杂交棉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优良的棉花品种是棉花生产的基础。不断培育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棉花新品种是实现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湖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商品棉生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棉区先后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换,从引进种到自选育种,从杂交育种、抗病育种、杂交棉种子产业化到抗虫杂交棉种子产业化,每前进一步,棉花的产量就提高1—2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2005年我国棉花市场发展动态以及棉花育种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沿江棉区选用棉花品种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并介绍了沿江棉区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当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在棉花生产中显示出了强大优势。杂交种以其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虫、抗逆性强,有力地推动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生产应用已成为我国棉花推广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新的制种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在棉花生产上仍占主导地位。随着杂交棉生产的日益扩大.人工杂交制种的规模和难度均在增加,探索高质量、低成本的人工制种技术是杂交棉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几年来在生产基地一线从事棉花制种的经历.摸索出一套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杂交棉制种技术关系到杂交棉种的成本、杂交种的纯度,影响到杂交棉产量的高低和植棉的经济效益.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只有采取高效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棉的增产潜力,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形成杂交棉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利用于棉花制种和生产.  相似文献   

15.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杂交棉研究与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小平 《中国棉花》2001,28(4):11-13
作者通过考察介绍了印度杂交棉研究的历史和研究进展,印度棉花杂交种在生产上的种植情况,同时介绍了印度从事杂交棉研究的主要公立研究机构和生产上正在应用的主要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增加密度,合理密植,夺取杂交棉高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树春 《中国棉花》2009,36(6):34-36
2009年4月1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棉花生产工作会议,分析目前棉花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2009年棉花生产要以满足国内纺织品消费用棉需求为目标,调整区域布局,提高单产,提高效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强调,要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扎实抓好2009年棉花生产。从2009年起开展“杂交棉增密”行动,力争每公顷增加7500株,达到30000株左右,高产创建示范片力争达到每公顷33000株以上。为此,本刊特邀专家撰写了《增加密度,合理密植,夺取杂交棉高产》《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长江流域棉区杂交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指导生产,配合国家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几年长江流域各省植棉状况和审定的棉花品种现状调研分析,表明近几年长江流域各省棉花面积呈下降趋势,种植品种以杂交棉为主,但也开始向早熟、省工等育种方向努力。提出了长江流域要坚持杂交棉新品种的选育,同时要开展适应轻简化生产、早熟、抗逆和特色棉花品种选育的建议,为长江流域的棉花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美国棉花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美国在棉花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方面的科研工作进展,对美国转基因棉花科研生产、杂交棉科研生产、天然彩色棉的生产、D8不育与恢复新材料的遗传研究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科研等领域,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0.
据市场预测 ,永城市 2 0 0 1年棉花种植面积可望在 2万公顷以上。为更好地解决棉农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的发展棉花生产 ,找准影响本市棉花生产的主要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此推动永城市棉花生产健康有序地发展。1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品种老化 ,存在多、乱、杂现象。从目前本市棉花生产用种来看 ,大多是常规棉 ,如苏棉 9号、泗棉 3号、豫棉 1 5,部分农民还在种植中棉所 1 2等 ,而增产潜力大的杂交棉、抗虫性较强的抗虫棉种植面积不足 2 0 % ,明显存在很大差距。如湖南省杂交棉种植面积达90 %多 ,河北抗虫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