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茶园雾灌     
<正> 微灌中的雾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灌水技术。雾灌特点是,喷洒水的雾化程度高,雨滴很小,直径为0.5mm左右。雾灌似牛毛细雨,灌溉时犹如云雾覆盖,这样就可以增加作物的棵间湿度,调节棵间温度,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水分。由于雾滴很小无打击力不会损伤茶叶的幼芽,这些特点很适用于茶园的灌溉。1983年以来我们与中国农科院茶叶所协作,对五年  相似文献   

2.
雾灌,是雾化灌溉的简称,是近来年新发展的一种微灌技术。雾灌有省水、调节株间小气候等优点。它较喷灌运行压力低,节能,雾化程度高;比滴灌抗堵塞性能好,适应性强,运行稳定可靠。雾灌时作物处于云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蓄水灌溉及其省水高产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蓄水灌溉是指冬小麦播种前二米土层内蓄水基本满足其整个生育期所需水量的大部分,并附以冬小麦水分临界期灌水的一种灌溉方式。其优点有三:一是减少灌水次数(如82年汛期降雨517毫米,属于偏丰年,只灌播前水即可);二是减少棵间蒸发量;三是适合以主穗和分蘖穗并重夺取高产的生长及管理特点,而起到促控促的作用。以下将今年蓄灌试验结果资料研究分析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雾灌。是微灌的一种,又叫弥雾灌溉。是世界上新发展的一种灌水技术。雨滴(直径0.5~0.6毫米)小,雾化似“牛毛细雨”。木耳采用雾灌。形成云雾复盖,湿度增加,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经二年在豫西卢、栾、嵩、汝等县11处试验示范结果,增产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5.
雾灌,是微灌的一种,又叫弥雾灌溉,是世界上新发展的一种灌水技术。雨滴(直径0.5—0.6毫米)小,雾化似“牛毛细雨”。木耳采用雾灌,形成云雾复盖,湿度增加,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经两年来在豫西卢、栾、嵩、汝等县11处试验示范结果,增产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蓄水坑灌技术,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处理下(W90,W150,W210)的果园棵间蒸发。在田间采用微型蒸渗仪,观测了距树干不同距离处棵间地表蒸发强度、距坑口不同深度处坑壁蒸发强度的逐日变化过程,并利用微型气象站和nk3500手持气象仪,同步观测了地表棵间以及蓄水坑内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棵间地表蒸发逐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呈现随时间先逐渐递减,然后稳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棵间坑壁蒸发、棵间总蒸发逐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呈现单峰性,随时间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最后稳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灌水量下的棵间坑壁、棵间地表蒸发强度存在显著差异;W90、W150,W210处理下的棵间总蒸发量分别为41 920、45 045、45 447mm3,W210比W90处理下的棵间总蒸发量大1.08倍,棵间总蒸发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蓄水坑灌条件下,灌水量大小对果园棵间蒸发影响显著,研究成果将更进一步揭示蓄水坑灌节水机理,并为蓄水坑灌理论的完善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设置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木薯根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其耗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1)滴灌灌水集中,土壤水分在根区剖面以根际为中心对称分布;小管出流水分沿支管出口方向入渗,形成斜向下迁移的态势;微喷灌喷洒均匀,根区各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2)滴灌能有效抑制木薯棵间蒸发,降低水分消耗,提高块根产量,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微喷灌湿润面大,棵间蒸发量较高,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小管出流土壤水分散失量最高,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综上所述,滴灌对木薯的节水增产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8.
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棉花膜下滴灌的灌溉制度及其各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膜下滴灌技术采用局部灌水,男间地面蒸发量很小,另外,该技术为浅灌且可控性强,使灌水深度与棉花根系吸水深度相一致,避免深层渗漏,极大地提高了田间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正>水流在高压作用下从喷射孔高速射出后,雾滴表面张力小于气动力,从而被空气破碎成无数细小颗粒并在空中悬浮一定时间,形成区域性的"雾带",简称雾灌技术。应用数据证明,雾灌的节水、减耗、增产能力十分显著,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雾灌技术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区域和地形平坦区域的设计有很大的差别,其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加压设备参数的确定、管  相似文献   

10.
<正> 灌水技术是在田间实现合理、有效灌溉的关键,随着喷滴灌新技术的发展,雾灌是近几年来新发展的一种灌水技术,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外试验表明,雾灌不仅可以浇灌花草和一些经济作物,而且也可以用来防寒潮霜冻害和夏季抗干热害。目前国内尚处于研制试验初期,82年水电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滴灌组研制出单向和双向两种低压雾化微型塑料喷头,这种喷头可以安装在低压滴灌管道系统上即可实现喷雾灌溉。一年来经在海南岛、广州、杭州、河南信阳、南阳等地进行雾灌喷洒示范,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南城县株良乡为了解决柑桔的灌溉问题,从1984年起,先后兴建了三座雾灌站,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985年五月正值柑桔开花季节,突然遭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且刮起了五级以上大风,使大量花、果被吹落,造成全县的成龄桔树,凡无灌溉设施的,都大幅度减产。而株良乡的这三座雾灌站灌区桔树,由于及时进行了雾灌,保证了桔树能够有充足的水份,增强了保花保果能  相似文献   

12.
<正> 柑桔雾灌技术自1986年通过原水电部鉴定以来,在南方主要柑桔产区推广较快,雾灌使桔农得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不少省、市纷纷要求发展柑桔雾灌。但是由于塑料原料短缺和涨价,微灌设备不易购到,严重影响着雾灌技术的发展速度。例如江西省南城县1988年计划新增加1160亩,实际上只安装了490亩,仅为计划发展的42.0%,全县现有雾灌面积3 200亩,就是发展较快的抚州地区也不到计划数的50%,全地区现有雾灌面积6 800亩。现在江西全省柑桔雾灌面积为1.0万亩,全国雾灌面积估计为2.5~3.0万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水稻生育进程叶龄模式栽培体系,接着分析了叶龄模式灌溉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深—浅—晒—间—润”灌溉技术的实施要点,即浅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适当露田;够苗搁田,先轻后重;间歇灌溉促穗发,始穗前轻搁一次,抽水期以浅水为主;齐穗后干湿交替保通气,湿润灌溉促粒重。文中还对这种灌溉技术的增产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与浅水勤灌相比,增产幅度达4.0~11.8%,节水幅度达11.5~62.2%,每亩净收入增加22.1~35.4元。本文最后分析了这种灌溉技术的增产节水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污水、再生水等不同灌溉水质对三次刈割期内苜蓿生长和养分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灌溉,再生水及污水灌溉可增加苜蓿的株高及产草量,但长期引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不利于苜蓿根系的生长。第一次刈割时各灌溉处理间含钾量差异不显著,第二次刈割时污灌、再生水灌溉处理与清水灌溉相比苜蓿含钾量分别增加了33.05%和40.68%,第三次刈割时分别增加了12.90%和23.39%。污水及再生水灌溉处理苜蓿含钙量在第一次刈割时显著高于清水灌溉,但在第二、三次刈割时均低于清水灌溉。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宜用作灌溉,采用混灌与轮灌方式可适当减缓其不利效应;再生水可作为苜蓿的灌溉用水,但其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量化雾灌对茶园茶树的作用效果,提供合理的灌溉建议,设计了一套基于LORA通信的茶园雾灌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环境采集终端节点采集茶园的土壤、大气温湿度信息,利用LORA通信网络将信息汇聚于茶园通信控制节点;通信控制节点一方面将信息进行缓存,进行本地的信息备份,另一方面将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利用4G网络将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端;最终,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野外实地持续20 d监测茶园雾灌,测试表明雾灌操作主要影响大气温湿度,可用于创造适宜茶树生长的大气环境,而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则较小,但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着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源,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至关紧要。河南省淅川县罗沟桔园将喷灌、滴灌和雾灌系统统筹布局,综合利用,使得5m~3/h的小股山泉灌溉了600亩陡坡桔园。成为我国综合开发节水型灌溉技术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棵间蒸发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沟灌和交替隔沟灌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水分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70%、60%)夏玉米的棵间蒸发。结果表明:常规沟灌的灌后蒸发和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均大于交替隔沟灌,灌水后短期内由于表层土壤含水率较高,土壤蒸发较大;在满足作物蒸腾耗水的基础上,交替隔沟灌减小了灌溉湿润面积而减小无效蒸发耗水;不同沟灌方式下土壤蒸发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呈明显的脉冲波动变化,而深层土壤含水率波动较弱;表层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对棵间蒸发影响明显,二者与相对土面蒸发强度均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水分下限控制合适,交替隔沟灌棵间蒸发与蒸腾耗水明显降低,是夏玉米适宜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生产的二级水、三级水,以纯灌、混灌、轮灌等方式灌溉盆栽玉米,设置7种处理研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质的再生水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对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的株高、叶面积、干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营养生长阶段。苗期再生水轮灌比混灌和纯灌较好,二级水相对于清水和三级水对玉米苗期的干重有一定影响。同一水质在纯灌、混灌和轮灌不同方式下对玉米生殖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中国水科院水利所等单位在间歇灌研究和推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喷灌、滴灌虽属节水灌溉技术,但由于造价高,许多国家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所以近几年一些国家开始研究一种新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间歇灌(又称波涌灌或涌灌)。该技术在美国、日本发展很快。间歇灌是由左右转换的间歇间装置(有机械间和电子控制阀两类)控制水流向两组沟(畦)交替供水的灌水技术。它可分为间歇沟灌、间歇畦灌、隔沟间歇灌、分段间歇灌等。由于周期性循环供水,间歇灌具有灌水推进速度快、省水、灌水均匀等优点。间歇灌改善了土壤入渗…  相似文献   

20.
靠雾灌木耳高产致富的宝玉河村是河南省西峡县蛇尾乡的一个深山村。1985年雾灌黑木耳950架,产干木耳6500kg,价值132070元,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96.4元。该村有十个村小组,337户,1370人,人均坡耕地7分,人均林地面积36亩,人均木材积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