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吉县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西吉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退耕还林之路,较好地实现了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把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9.4万亩,其中退耕造林3.3万亩,与之匹配的“两荒”造林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在全省49个县市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包括政策及制度的完善、科学的规划及设计、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襄樊市退耕还林工程在试点的基础上已于2002年全面铺开,范围涉及全市的9个县市区。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造林1.6万hm~2(24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7333hm~2,荒山造林8667hm~2,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6.
干旱地区西吉县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包括保护了生态、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林下经济等方面内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吉县退耕还林补助收益与养羊收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我县生态建设实现新造林100多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8.2万亩。全县30%的黄土高坡与丘陵沟壑开始变绿了。然而据2008年统计,羊出栏超过1.24多万只,年增长幅度达1.6%,由此而导致的林牧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巩固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果,通过对西吉县2008年退耕农户收益和养羊收入效益对比分析,退耕还林补助收益远远大于养羊带来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使退耕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吉县退耕还林地区农村能源建设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能源建设是退耕还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退耕还林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将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大大缓解退耕还林地区能源短缺的矛盾,达到保护森林、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草建设成果。笔者对西吉县退耕还林地区农村能源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退耕还林"与农民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人类立身之本,是人类生息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其中森林和草地植被锐减,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所以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持续增加农业产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主要是进行结构调整,而退耕还林既是西部大发展的重大生态建设项目,也是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把退耕还林放在西部大开发中去思考,以生态经济持续农业去规范,是中国加入WTO的要求,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也是战略性农业结构调整部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集安市财源镇至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到2007年,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规划任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9450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735亩;荒山荒地造林2100亩。造林合格面积9450亩,现造林面积保存率100%,株数保存率达到90%以上。有1212户,5899人受益。退耕户对退耕还林的技术指导和政策落实方面都十分满意。如何做到群众的满意?几年的实践表明,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管控是群众满意的保障,是巩固成果的重要举措。1、实施行政管控结合我镇实际,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行政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我镇切实可行的管控方案,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有效的推进机制,抓好跟踪问责。按照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和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确保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和资源不流失。所有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都接受县级和上级审计部门的审计,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旨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就西部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后续发展等方面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一、工程建设成效1、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传统习惯,工程实施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2000年我国启动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根据退耕还林工程要求,生产中可采用多年生紫花苜蓿与林木相结合的问作栽培模式,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解决纯生态林生产同期长,成本高,见效慢及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缺草的问题,有效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工程在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及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及问题,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认真落实,另一方面要完善退耕还林方面的法律、法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青海退耕还林工程应注重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青海省退耕还林实际,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面临的新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余年来,在我国东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生态环境恶劣制约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2000年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演绎到了新的高度。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退耕造林所发挥作用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特点和实际情况,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和种草所经历的不平凡的4个阶段,分析了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西部区情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及整治大江大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GPS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互助县造林地面积测估误差大的原因,并通过对GPS导航仪性能的全面介绍,建议在今后造林面积的落实和测估中采用GPS。  相似文献   

19.
陈晓东 《甘肃农业》2003,(11):40-40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甘肃省是全国最早实行退耕还林试点的3个省之一.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从1999年启动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建设方针,统一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02年底,全省完成退耕还林355.7万亩.其中,生态林275.36万亩,经济林49.72万亩,草30.62万亩,分别占退耕还林任务的77.41%、13.99%和8.60%.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人,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革着农业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开始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快了产业化进程.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部门,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甘肃实际,对退耕还林中农业、农民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需求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中国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三年来,这种全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三年累计新增粮食100亿斤,促进农民增收150亿元。种植业示范户年均亩增产10%以上、节本23元以上,每亩新增效益100元左右;畜牧业示范户奶牛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渔业示范户及其带动户亩均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