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银玉2084"系常州市武进区农科所育成的新品系.亲本组合为"武香粳9号"/"加45F1"×"娟光"/"9522F1".该品系稻米品质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在江苏省第二届优质稻米评比活动中,名列第二.被确认为进一步试验、示范和开发的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1 特征特性 优质晚粳"9998-3"是江苏省武进市农科所育成的中熟晚粳,其亲本组合为"武香粳9号"/"春江1号"//"秋津".该品系丰产性好、米质优良,成熟期株高95cm左右,6~7个节间,机插秧主茎总叶片数17~18张,直播稻16~17张.该品系分蘖力较强,苗期叶片松散,繁茂性好,茎秆粗壮,抗倒性好,较感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后期生长清秀,籽粒饱满,谷壳金黄色,有顶芒,熟相好.  相似文献   

3.
"嘉花一号"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晚粳新品系,为"丙98-110/98-344"F1花粉培养加速育种而成.我场于2001年引进,表现为米质优、产量高、丰产性好、抗倒性强、易栽培,已成为我场晚熟水稻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4.
在项目核心示范区进行了连片24hm2的"烤烟-晚粳"种植模式示范,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增产明显,比"早籼-晚粳"增产3168kg/hm2,比"烤烟-晚籼"增产1054.5kg/hm2;经济效益高,比传统双季稻合计增加纯收入33795元/hm2,"烤烟-晚粳"种植模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晚粳新品种"广粳1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移栽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技术、栽插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为"广粳16"的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晚粳"嘉98-10"系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早熟晚粳品种.为研究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规律,根据省种子公司对课题的要求,于2000年在麦茬单季晚稻进行多因子综合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系“99-295”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以“常农粳3号”/“99-96”杂交选育而成,属早熟晚粳类型。我站于2003年开始引种,经3年引种示范,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综合性状较好等优点,适应在沿江苏南地区示范种植。1特征特性1.1产量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单季晚粳  相似文献   

8.
“秀水123”(原“丙03—123”)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晚粳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HK〈21/K9941。2006年该品种在我场参加了上海市区试及生产试验,同时还进行了直播生产试验,表现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米质优,已成为我场晚粳水稻推广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甬优9号"(原名02-E8)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用质核互作型中熟晚粳"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稻"K306093"为父本育成的超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7011).  相似文献   

10.
"常农粳3号"原名"96-32",由江苏常熟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两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1.
早熟晚粳"98-5021"是我站水稻栽培调优引进的新品系.2000年试种40亩,表现熟期早、成穗率高、生长调节能力强、米质优良、适口性好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早熟高产优质良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双季稻"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高产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形成原因,为"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广福村进行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早籼晚籼"和"早籼晚粳"2种高产栽培模式,通过调查、取样、测产等方法,对这2种栽培模式的周年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晚粳稻生育期比晚籼稻生育期更长;早稻不同种植模式间有效穗数以"早籼晚粳"高产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多,且差异显著;"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晚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要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模式周年产量方面,早籼晚粳增产效果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经济效益方面"早籼晚粳"高产种植模式收益明显,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约高4 000元/hm2。总体看出,"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栽培模式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运2394"由常州市武进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系,亲本组合为"春江一号/武香粳9号//9520".该品系于2004年参加武进区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654.8kg,较对照"武粳15"增产4.1%,居10个参试品种首位.2005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2006年区重点丰产方示范推广平均单产均达700kg以上,2007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并在全区较大范围内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实收单产平均达649.7kg,全区5个重点丰产方平均单产达744.5kg.该品系外观、食味品质明显优于"武粳15",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的新品系,具有较好的试验示范推广价值,发展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2号"(原名89-94)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1989年采用84G091/秀水04//武育粳2号复交后,对F1、F2连续非温室加代,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系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熟期早、适应性好等特点.2000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5.
早熟晚粳"中优"是我场引进的优质水稻新品系.2000年试种20亩,平均亩产575kg.表现熟期早,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综合丰产性状好,米质优良,是较理想的优质良种.  相似文献   

16.
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南粳4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粳44"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本中心在民主村万家一组进行了百亩示范种植,结果该品种表现为既高产优质,又抗水稻条纹叶病、白枯病的优点,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7.
"秀优5号"是从嘉兴市农科院引进的晚粳新品种,具有株高、穗大、高产等特点.为掌握该品种的氮肥施用技术,指导科学施肥,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苏南及沿江地区种植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进行了水稻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的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生育期均较适中,在156~160d之间,产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镇糯19号"3个品种的产量居前,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区域。"武运粳23号"生产应用实践证明其高产稳产性好。以上4个早熟晚粳品种可在苏南及沿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松江区于1999年引进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培育的香型中粳"2369",该品种在与晚粳同期(5月21日前后)直播条件下,9月底前成熟,新米可在国庆节期间上市,其米质香郁、米饭软糯,深受消费者青睐.10月份米价是一般晚粳米的1.5倍左右,且稻谷产量与一般晚粳相近;另因出茬早,后茬宜直播油菜或早种其他作物,综合效益高.我镇是松江区推广"2369"新品种面积最大的单位,2000年试种53亩,2001年扩大至1032亩,2002年推广至2058亩.我们通过近三年种植"2369",在认识生育特点的前提下,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青角10"(原名"繁10")系青浦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选育的晚粳新品系,现就其选育过程、试验示范、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