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养蜂者认识到优良蜂种的重要性,但在蜜蜂引种时选择什么蜂种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优良蜂种的作用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拟在这几个问题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牛庆生 《蜜蜂杂志》2011,31(9):10-11
蜜蜂良种的广泛应用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和养蜂者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科学引进和使用优良蜂种关系到养蜂者的使用效果,而对蜂种的科学评价关乎蜂种在该地区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尽管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养蜂者认识到优良蜂种的重要性,但在选择什么蜂种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优良蜂种的作用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拟在这几个问题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来关心《蜜蜂杂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刁俊 《蜜蜂杂志》2005,(2):24-24
由于近年来蜂病的暴发和养蜂人的不规范用药,致使有些蜂产品被检 测 出有药 物 残留 。2002 年,我国蜂蜜因抗生素残留超标而出口受阻便是例证。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预防和治疗蜂病,不应该采取单纯的喂药办法,应尽量使用可避免蜂产品受到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法。本人将在多年的养蜂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分述于后供同行参考。1 蜂种选择 蜂种是养蜂之本。因此选择好蜂种是重中之重,优良的蜂种在同等条件下不但有更多的产出,而且抗病能力也很强,再加上养蜂人的精心管理,力争一年四季养强群,进一步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2 蜂具消毒 蜂具消毒是养蜂…  相似文献   

5.
一个养蜂生产场蜂群的发展 ,群势的强弱 ,繁殖的快慢 ,蜂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除了受气候、蜜源及市场的波动影响之外 ,蜂种的优劣是决定的因素。所以引进高产低耗的良种蜂王是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发展养蜂业注意对优良蜂种的引进和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 ,目前尚有部分蜂场的养蜂员在引种方面有些盲目 ,缺乏科学态度 ,存在四大误区。第一大误区是引种目的不够明确。如有的养蜂生产场的养蜂员由于对引种目的不够明确 ,对优良蜂种的优良性状认识不够全面 ;不结合当地、当时和自己蜂场实际情况 ,看到别人引…  相似文献   

6.
蜜蜂良种是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加聪 《蜜蜂杂志》2006,26(1):26-27
优良蜂种是优质、高产、高效养蜂业的基础,也是规模化养蜂的先决条件。有了优良的蜂种,才能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优良蜜蜂品种的育成,会给养蜂生产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养蜂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难题,相当部分都是通过新品种来解决,更换蜜蜂良种是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将国外优良的蜜蜂品种(系)的种蜂王引进我国,是丰富我国蜜蜂育种素材物质基础的重要手段,蜜蜂引种在生产上是具有简单、易行和收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在蜜蜂的饲养中,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蜜源、气候以及同等水平的饲养管理,然而各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蜂群繁殖、蜂产品的产量却可能相差甚远,这完全取决于蜂种的优劣。所以说蜂种优良与否是决定养蜂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养蜂人员在生产中使用的蜂种是否优良以及用种是否合理是衡量其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蜜粉资源、多类型的气候和土  相似文献   

8.
罩虫育王和育大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选择优良品种当前 ,“爬蜂病”等流行广泛 ,使养蜂受到严重威胁 ;近年来科学养蜂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显示了新品种在抗病及蜂产品产量等方面的优势 ,所以品种的选择实为重要。选择哪一个品种好 ,要根据自己的养蜂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 ,黄色蜂种产浆率高 ,在外流动放蜂采用黄色蜂种比较好 ;黑色蜂种比较抗寒 ,采蜜量高 ,不擅长生产王浆 ,适合北方越冬。2 自然王和人工育王自然王是蜂群为自然分蜂而培育的蜂王。自然王比人工育的王体质好 ,但有两个缺点 :一是数量有限 ,不能按养蜂的要求和计划进行分蜂 ;二是会使品种退化。有的蜂友把原箱…  相似文献   

9.
养蜂者都希望养好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养好蜂除饲养管理技术、蜜粉源条件,本地气候及自身环境(时间、精力)外,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及条件饲养的优良蜂种也至关重要。对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的蜂场来说,引种也是解决蜂种混杂退化的有效途径。所谓良种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择并适合饲养。良种必须配合良法饲  相似文献   

10.
周伟 《蜜蜂杂志》2008,28(8):17-18
对中华蜜蜂野生蜂进行了定向选育,摸索出一整套具有本地特色的养蜂技术,使中华蜜蜂品种进一步稳定,保持了野生蜂原有的优良性状,对发展长兴县养蜂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谈谈育王     
养蜂,就是养王:蜂王好、蜂王壮,蜂群才能强,才能多采蜜多产浆.养王,首要任务是育王,育王必须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进行. 1 选择蜂种 选择优良蜂种是育王的第一件事.蜂种应先考虑从自己的蜂场中选择,这是因为:(1)自己管理的蜂场,对每群蜂的特点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管理都心中有数,能根据自身的饲养条件做出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12.
蜜蜂的品种问题在近几年来逐渐受到了养蜂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蜂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前的养蜂生产,并且关系着养蜂事业的长远的发展。这里想就蜜蜂的选种和杂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1) 蜂种的优选问题优良的蜜蜂品种应当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善于抵抗病、虫、敌害的强健体质,并且具有便利人们管理的有益性状。过去的割脾取蜜,所得到的是蜜蜂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养蜂管理站在省畜牧食品局的直接领导下 ,大力发展本省养蜂生产 ,其养蜂数量、从业人员、蜂产品产量都位居全国同业前茅。养蜂业已发展成本省牧产品出口创汇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加大养蜂工作的力度 ,为蜂农提供优良蜂王 ,生产更多更适销对路的蜂产品 ,满足市场对优质蜂产品的需求 ,四川省养蜂管理站立项成立了四川省种蜂王原种场 ,引进了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的优良种蜂王及国内一些著名的优良蜂种 ,以温江县为蜂王人工授精中心 ,米易县等地作为冬繁基地及早春 3月的第一批种王自然交尾基地 ;还利用米易县优越的光热…  相似文献   

14.
正在蜜蜂的饲养中,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蜜源、气候以及同等水平的饲养管理,然而各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蜂群繁殖、蜂产品的产量却可能相差甚远,这完全取决于蜂种的优劣。所以说蜂种优良与否是决定养蜂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养蜂人员在生产中使用的蜂种是否优良以及用种是否合理是衡量其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蜜粉资源、多类型的气候和土  相似文献   

15.
陕西发展养蜂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详尽论述了目前陕西养蜂生产中规模小、饲养规范化程度低、蜂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优良蜂种、加强饲养管理、预防蜂病、增强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选择优良品种 当前,"爬蜂病"等流行广泛,使养蜂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科学养蜂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显示了新品种在抗病及蜂产品产量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品种的选择实为重要.选择哪一个品种好,要根据自己的养蜂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黄色蜂种产浆率高,在外流动放蜂采用黄色蜂种比较好;黑色蜂种比较抗寒,采蜜量高,不擅长生产王浆,适合北方越冬.  相似文献   

17.
〈引进优良蜂种,支持“两户”养蜂〉我区饲养的蜜蜂,品种已普遍退化,繁殖力弱,生产性能低下。为了改换蜂种,在省农牧渔业厅的支持下,我们从北京中国养蜂学会实验蜂场引进一批优良种蜂王,意蜂和喀蜂两个品种的蜂王共八十只,重点放给宿松县的养蜂专业户、重点户和集体蜂场。经过精心饲养,这批蜂王已在当地产卵繁殖,表现生产力强、产蜜量高,很受“两户”欢迎。〈发展“两户”养蜂,前途广阔〉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  相似文献   

18.
<正>陕北地区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模式,是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与蜂农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一套管理技术,供本区域养蜂者采用,尤其是初养蜂者能少走弯路。一、育王计划及品种组配模式陕北地区定地养蜂以每年换一次蜂王的居多。养蜂生产提倡使用新蜂王,根据养蜂生产实践:每年6月上旬与9月中上旬培育2次蜂王较为适宜。秋季换新王对来年春繁和防止分蜂热的提早产生有益,养蜂人应改变观念,逐步培养1年2次换王的习惯。陕北地区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以生产蜂蜜和授粉为主要目标,本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在品种选择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1.意大利蜂为主体模式对于以繁殖销售蜂群或授粉为主要目的的,应以意大利蜂为母本进行杂交,能够保持较好群势,不易发生分蜂,“中蜜一号”是不错的选择。中蜜一号是以意大利蜂与卡尼鄂拉蜜蜂作为选育品种进行培育的高产蜜型蜂种,适合陕北地区饲养,具有抗螨力强、蜂王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蒙济川先生是广西桂林市人。1933年开始养蜂,是广西倡导饲养蜜蜂最早的首位人士。他的蜂种是由湖南的邵阳购买来的。和他同时养蜂的还有"三管养蜂合作社",其蜂种与他在同一个地区购买。但是广西的蜂种主要来源于广东,而不是湖南。那时因为刚开始养蜂,蜂种极为匮乏,蒙先生便专门从事分蜂售种,购买蜂种的人要提前预约或  相似文献   

20.
马良 《中国蜂业》2014,(6):52-53
<正>黑龙江省蜂业以优良的东北黑蜂蜂种和甘美的椴树蜂蜜闻名全国。规模化养蜂的低投入高产出研究,是组装集成近年来我省蜂业成果如"东北黑蜂高产蜜胶蜂种选育的研究"和"中药生物制剂防治蜜蜂大小蜂螨研究以上技术"等,按照"规模化养蜂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在省内有代表性蜂产品主产区研究建设绿色高品质蜂产品示范基地,提高蜂农效益。尝试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养蜂合作社+蜂农"的运作模式,促进蜂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