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代葡萄育种的特点之一是育种目标的综合性.近年来,葡萄生产对品种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既要保证质量又需抗逆性强,能适应产地的不利环境条件.为了达到育种目标,获得符合要求的优良葡萄品种,人们在长期的引种、选种、育种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方法,并且在世界葡萄抗逆育种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抗逆性极强、品质优... 相似文献
3.
葡萄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葡萄辅助育种,大大缩短葡萄抗病育种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被逐渐鉴定分离,转基因定向抗病育种也取得初步成绩。本文中综述了葡萄抗病分子育种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所取得成果,对抗病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无核葡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综合有关文献综述了三倍体无核葡萄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三倍体葡萄育种的主要途径如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胚乳培养、利用2n配子和芽变选择等。概述了三倍体葡萄的无核机理、三倍体鉴定方法、胚挽救技术应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育成的7个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尾玲、戴拉王、蜜无核、美嶺、夏黑、无核早红和马格拉契的特征特性,并讨论了三倍体无核葡萄育种存在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如杂交亲本的选择、三倍体杂合胚的发育特点和无核性状的遗传规律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葡萄不同着色期果皮中蛋白质表达特征,以着色初期、中期和后期等3个着色时期的葡萄果皮为研究对象,运用2-DE、MALDI-TOF/TOF-MS质谱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凝胶电泳显示,果皮着色3个时期有1050个高度重复的蛋白点,差异显著的蛋白点有162个,其中108个蛋白得到鉴定,有87个蛋白映射到葡萄蛋白质组数据库中;3个时期均表达的差异蛋白有20个,且随着果皮颜色加深,差异蛋白数量呈上升趋势。(2)GO分析显示,ATP合成酶β亚基(ATPβ)极显著富集于磷酸核糖代谢过程,对着色初期果皮生理代谢的能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3)KEGG分析表明,碳代谢、生物固碳、磷酸戊糖、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在果皮着色的不同时期显著富集。(4)qRT-PCR分析显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VvMETK4)在果皮着色后期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7.
三倍体葡萄新品种无核早红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倍体葡萄新品种无核早红及配套栽培技术赵胜建赵淑云郭紫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国内外葡萄生产对大粒、无核葡萄的要求极为迫切,已成为世界各国葡萄育种的重点和难点。常规无核葡萄育种方法是采用有核×无核品种,其后代无核率低,果粒较小... 相似文献
8.
9.
山葡萄不同着色时期果皮转录组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学报》2017,(7)
【目的】探究山葡萄果皮转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以不同成熟期的山葡萄果皮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分析,探讨其转色过程中花色苷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经过测序得到3个时期的clean reads分别为:转色前20 157 930条,50%着色期16 197 432条,完熟期16 410 824条;GC含量分别为48.41%、48.04%和49.54%;各时期的Q30大于等于94.73%。通过与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各样品Read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效率为60.57%~67.77%,并且唯一比对位置的数量均超过58.99%,比对到基因组上的序列绝大部分分布在外显子区,均为96.3%以上。本试验将3个样品中转色前分别与50%成熟期和完熟期进行了基因差异表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OG功能注释分别为1 305、1 602个。【结论】明确了山葡萄果皮转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为进一步大量挖掘山葡萄果皮成熟过程中重要表达基因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无核葡萄是鲜食与制干葡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市场上无核葡萄品种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无核葡萄抗病性差、果粒小、产量低,因此优质无核葡萄品种选育成为当前葡萄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育种过程中有核后代所占比例较大及童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无核葡萄育种的进度。无核基因分子标记技术的引入可以高效的在幼苗期检测出该品系是否为无核葡萄,有效的排除有核后代,加速无核葡萄育种进程。该文主要从葡萄无核标记的研究进展、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阿肯色州的无核鲜食葡萄育种及育成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核葡萄无须吐籽、食用方便 ,因而在市场上售价相对高于有核品种 ,发展无核葡萄已成为当前鲜食葡萄生产的一种趋势。美国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就开始流行无核鲜食品种 ,目前无核品种已占到其鲜食葡萄总产量的 80 %左右。近十年来 ,我国先后自美国引入了 10余个无核葡萄良种 ,但绝大多数是从“夏干”的地中海型气候的加利福尼亚州引进 ,普遍存在抗病性较差的问题。这些品种即使是在我国华北地区栽培 ,也因生产难度大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更不用说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我国南方栽培。近年南方少数果农尝试用保护地避雨栽培欧亚种无核品种 ,然而进行… 相似文献
12.
13.
鸟巢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对鸟巢蕨转录组(Asplenium nidus)进行测序,共获得29 254 595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包含了5 908 586 517个碱基序列(bp)信息。对reads进行序列组装,共获得42 907个单基因簇(Unigene),平均长度936 bp,序列信息达到了40.16 Mb。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24 993个Unigene与其他物种的已知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鸟巢蕨转录组中的Unigene根据GO功能大致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大类51个分支,其中有大量的Unigene与代谢进程、结合活性、催化活性和细胞进程相关。将Unigene与COG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24类。KEGG数据库作为参考,依据代谢途径可将Unigene定位到116个代谢途径分支。SSR位点查找发现,从42 907个Unigene中共找到6 067个SSR位点。SSR不同重复基序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AG/CT,其次是AC/GT、A/T和AGG/CCT。针对这些序列,设计了20对引物进行了扩增效率和多态性检测,其中7对引物在不同蕨类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不同浓度(0、1%、2%和4%)外源葡萄糖对‘红地球’葡萄试管苗糖代谢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葡萄糖处理下试管苗生长最好,其次是4%和1%处理,不添加葡萄糖的生长最弱。4个浓度下测序共获得了21.53 Gb Clean Data,Q30碱基百分比在89.49%以上。各样品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效率在68.31%~73.71%之间。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的转换效率为64.73%~66.76%,颠换在33.24%~35.27%之间,且发生A?G和C?T突变类型最多。可变剪切类型中主要发生的是第一和最后一个外显子剪切事件。通过设定筛选差异基因的阈值,共获得了3 272个差异基因,包括下调基因2 826个和上调基因446个。在COG注释分类中,1%、2%和4%葡萄糖处理与0对照比对,分别注释到了1 449、846和597个差异基因,且大多数注释到除一般功能预测外,都是与转录相关的基因。对叶片碳代谢相关酶进行测定发现,蔗糖合成酶(SS)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随着葡萄糖处理浓度增加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且SS在4%葡萄糖处理中活性最高,而G6PDH在0对照中最高,中性转化酶(NI)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者的活性峰均出现在2%葡萄糖处理。经qRT-PCR验证,14个基因中有12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测序结果一致,表明不同浓度葡萄糖通过影响叶片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红地球’葡萄试管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16.
世界葡萄抗寒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2个世纪,通过选种和杂交育种,世界葡萄抗寒育种在抗寒性与果实优质性状的结合方面取得了突破,育成许多抗寒性极强(耐-30~-40℃低温)、品质优良的鲜食、酿酒和制汁品种。由于葡萄的抗寒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基本呈以亲中值为峰顶的正态分布,所以我国应积极引进这些品种,在华北、西北等葡萄主产区试验、推广露地越冬栽培的同时,利用它们与现有抗寒性较弱的主栽品种(抗寒性-15~-18℃)杂交,培育适合我国冬季气候条件的抗寒品种(抗寒性在-25℃左右),迅速提高我国葡萄抗寒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日本虽称不上葡萄生产大国,但新品种选育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近10年即有30余个新品种登记受理,通过日本国审定.除去科研投资多、基础较好、起步较早等因素外,具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和重视民间选优是优良品种大量出现的原因之一.我国近些年来所引进的品种也大部分来自日本,其中巨峰、藤稔等已成为我国的主栽品种.同时在生产中采取标准化栽培方式,所产果品质优味美,享誉世界.现就日本的葡萄育种及栽培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20.
总结了葡萄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与杂种第一代重要性状的遗传特点,以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加倍为例.介绍了葡萄杂交后加倍的方法与多倍体的鉴定途径.为葡萄杂交、诱变加倍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