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南阳镇现阶段桑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桑保专用农药;正确认识农药特性与杀虫机理,根据害虫习性、为害特点,科学、适时防治;改变治虫观念,控制用药次数等对策,从而提高了桑树病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桑园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延  杨燕  袁菊新 《中国蚕业》2003,24(1):48-49
目前农药仍是防治桑园病虫灾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几年来.通过对启东市多种桑树害虫的发生调查和农药防治试验,运用害虫综合治理概念,成功地控制了1994年桑螟、1999年桑毛虫等害虫的暴发性危害,但在暴发性桑树害虫的治理过程中发现,无节制地使用农药会迅速破坏桑园内的自然生态平衡.是造成1994年以来桑树害虫经常性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省目前主要的几大病虫害防治现状作了分析,并建议重视和启用传统的物理方法来进行防治,让害虫在杂草上越冬后再行除去并烧毁,多利用生物技术防治和开发桑树专用的新农药,这样既很好地防治了病虫害,又减小了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4.
杜邦超快40%可湿粉对野蚕越冬卵毒杀作用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  徐锦松 《江苏蚕业》2006,28(2):54-55
<正>多年来,化学农药一直作为防治桑树鳞翅目害虫幼虫期快速高效的好方法。但是由于夏秋季桑树害虫种类多、繁殖快,农药对幼虫期防治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连续多次使用同一种农药加速抗性的产生,使蚕农打药浓度越来越高,不仅增加了成本, 而且对环境污染越发加重。同时,由于桑树害虫发生时间与家蚕发种时间同步,多次连续打药容易造  相似文献   

5.
农药的使用可有效地防治桑树害虫,同时也带来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在防治桑树害虫时,由于害虫产生抗药性,将影响其防治效果.一些蚕农每年都在使用农药防治桑树病虫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因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仍不理想.如本镇卫东村6社2007年春季大面积发生红蜘蛛危害,该社仍使用三氯杀螨醇防治,7d后观察,红蜘蛛危害面仍达80%以上.因此,弄清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桑叶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蚕量.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开始,在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5D70030),“桑树专用农药产品的示范与推广”的支持下,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组织进行了系列桑保专用农药防治和安全使用技术试验,根据当前桑园害虫对常用农药抗性加大,农民普遍有使用农药混配来提高防效的现象,2007年夏秋季,湖州市吴兴区农林技术推广报务中心承担了桑喜(敌马合剂)混配灭多威对桑园害虫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开始.在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05D70030),"桑树专用农药产品的示范与推广"的支持下,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组织进行了系列桑保专用农药防治和安全使用技术试验,2007年春、夏秋季,湖州市蚕业技术推广站承担了65%毒死蜱乳油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明东 《四川蚕业》2007,35(4):30-31
在各项防治害虫的方法中,化学防治由于其对害虫作用快、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是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由于桑树生长和桑树害虫发生的特点,许多因素影响桑树害虫化学防治效果,提高桑树害虫化学防治效果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1选用合适的农药,确保治虫效果1·1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环境和生物环境的不同,害虫发生的种类及其生长发育规律也有所不同。我场所处的地区桑树害虫主要有桑象虫、桑螟、野蚕、尺蠖、斜纹夜蛾、红蜘蛛、蜗牛等,鳞翅目昆虫是重点防治对象之一,主要选用甲胺磷、敌敌畏、桑虫净、辛硫磷等。红蜘蛛也是…  相似文献   

9.
叶丽娟 《中国蚕业》2005,26(1):36-37
建德市有桑园面积870hm^2,为害桑树的害虫有10余种。每年蚕农应用农药防治桑树害虫,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常常造成家蚕农药中毒,给蚕农带来损失,而且直接影响蚕农对蚕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目前桑园因用农药防治害虫极易造成家蚕农药中毒的现实,于2004年春季引进了一种新的物理防治方法——频振式杀虫灯。通过1年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几种桑园杀虫剂的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园杀虫剂的大量使用造成桑树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其后果是杀虫剂使用浓度越来越高 ,而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由此造成桑园杀虫剂品种结构发生变化 ,灭多威等高毒性杀虫剂的使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 3] 。通常 ,高毒性杀虫剂更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4] 。有研究报道 ,农药合理混用可产生增效作用 ,并具有兼治作用 ,以及延缓抗药性与降低防治成本等优点。本试验用按比例混合法[5] ,测定了灭多威与辛硫磷、灭多威与敌敌畏混用最大增效作用配比 ,并测定了几个复配组合的室内及田间增效作用。yh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供试杀虫剂 98%灭多威原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桑叶营养丰富,因而为害桑树的害虫较多,特别是鳞翅目害虫更多。而登记在桑园上使用的农药较少,能用于桑园上的农药本来就很少,加上近年来一些农药禁用,可用于桑园治虫的农药就更少了,对此浙江省植保总站组织开发了部分桑保专用农药。为了使桑保专用农药得到不断开发和更新,  相似文献   

12.
对50%桑虫净乳油新农药进行桑蚕室内毒力水平测试和桑园田间害虫防治效果试验;同时进行该药对桑叶养蚕安全期的测定、对桑树生长影响的观察试验。结果说明该农药分解较快,残毒期短,对蚕较安全,对桑树生长无不良影响,芽叶生长正常,对桑树害虫桑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适合桑园防治害虫使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黄星天牛的发生范围正在逐年扩大,其旺盛的繁殖力使桑树严重受害,对以关东地区为中心的蚕桑生产受到极大的威胁。它是一种穿孔性害虫,杀虫剂难以达到其危害部位,又因同蚕期联系在一起,杀虫剂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天敌微生物杀虫剂,从保持生态平衡来说是一种有利的安全农药,在研究防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基层农药经营市场较乱,桑树治虫可用药品种单一,且长时间使用后防治效果下降,导致桑树害虫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对桑树危害加重,特别是秋季桑叶产、质量下降。同时因农户用药及操作不当使得家蚕中毒事故频频发生,蚕农养蚕积极性受挫,严重威胁着蚕桑生产。为保证蚕桑生产稳定发展,要按照桑树害虫在本地区发生的特点,结合养蚕布局、科学合理地做好桑树害虫防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来东台地区安丰、梁垛、富安等镇蚕农几年来的桑树害虫防治实践,就当前农村桑树害虫防治技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夏秋季是害虫的多发季节,治虫用药频繁。调查发现,在防治桑树虫害方面,有的蚕农重复使用一种或几种农药,使害虫的抗性有所增强;也有的蚕农多种农药混合高浓度使用,导致家蚕屡屡发生农药中毒;还有的蚕农因喷药时间、气候等掌握不当,选择的农药质量差或者是假药,造成桑树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16.
桑园专用杀虫剂桑虫清对桑尺蠖防治效果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桑尺蠖既为害桑芽 ,又为害桑叶 ,近年来在不少蚕区暴发成灾。生产上多采用有机磷类农药防治 ,但害虫对该类药剂已产生抗药性 ,如50 %辛硫磷乳油过去 4 0 0 0倍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现在 10 0 0倍防效仍很差[1] 。另一方面 ,即使象辛硫磷、敌敌畏等通常被认为残毒期较短的农药 ,在生产中也会造成污染危害 ,引起大面积家蚕中毒。针对目前桑树害虫对有机磷类农药已产生抗药性、农药污染危害日益严重以及缺少桑园专用杀虫药剂等问题 ,我们研究出对桑尺蠖防效好 ,对家蚕残毒期适中 ,能阻止抗药性发展的桑园专用杀虫剂“桑虫清”粉剂。 1 材料与…  相似文献   

17.
33%桑保清乳油是高效、低毒、广谱的桑园专用杀虫剂,因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用药方法不当、害虫抗药性等诸多问题,影响桑同害虫的防治效果和蚕农的经济效益,现已取消农药临时登记文号。新农药推广应用应采取因地制宜、合理用药、规范农资市场等措施以预防上述问题的出现,并遵循桑园综合防治的原则,有效地防治桑园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有益于人类的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有化学防治法,但在其杀虫剂中亦有称为昆虫发育控制剂(IGR)和制虫剂这类物质。这些杀虫剂可控制昆虫的发育和生殖等而降低害虫密度。农药一般对人畜来说是有害的,那么高尔夫球场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就成为问题,而昆虫发育控制剂和  相似文献   

19.
以有机合成杀虫剂为主的农药开发对农作物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越想彻底防治害虫,就会向频繁使用更多更强的杀虫剂方向发展。而且投入巨额的研制费而研究出的新型杀虫剂也因害虫抗性产生速度的加快而迅速失去作用。杀虫剂的研制与抗性的产生象征着人与害虫的战斗是无限的战斗。  相似文献   

20.
<正> 据浙江省湖州市蚕桑站最近对桑螟幼虫的抗药性调查发现,害虫对甲胺磷、灭多威、敌百虫、敌敌畏等及其混配农药品种的抗性发展速度较快,但随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地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我们建议各地蚕桑站要加强交替使用农药的宣传力度,切忌盲目混用农药和加大使用浓度,为配合今冬明春的桑树害虫越冬防治,我站以大包装价格供应单桶剂量小包装的辛硫磷、敌敌畏、双效磷等有机磷农药,或在购买桑保专用农药时,免费配送一定比例的互补农药品种,以提高蚕农的农药使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