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饲料饲育条件下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变化情况,采用新鲜柞叶育(DJY)和人工饲料育(DJS)2种模式饲育柞蚕1~2龄幼虫,收集柞蚕3龄幼虫中肠样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人工饲料育与鲜柞叶育柞蚕幼虫肠道优势菌组成相似,均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但占比不同,DJS组柞蚕中肠内三者占比分别为83.55%、5.90%和4.77%,DJY组柞蚕中肠内则为90.96%、1.48%和2.04%;在属水平上,二者共同的优势菌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主,DJS组柞蚕中肠内其他优势菌属按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细菌属(Mangrovibacter)、贝氏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DJY组柞蚕中肠中则为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  相似文献   

2.
3.
人工饲料育家蚕中肠和血液中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酶的活性强弱与饲料的吸收利用有密切关系,而饲育方式、饲料组成等因素对消化酶活性有一定影响。本试验对几种消化酶活性和蚕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与桑叶育蚕中肠消化液淀粉酶、磷酸酶活性变化有明显差异,海藻糖酶以及蛋白酶等活性变化差异不大。人工饲料育,5龄蚕的食下量、消化量及茧质成绩均劣于桑叶育,但消化率、茧重转换效率及茧层转换效率高于桑叶育。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在60年代着手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研究,在70年代进入实用化开发阶段,在饲料组成、饲育技术、蚕品种适应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日本政府对家蚕人工饲料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小蚕人工饲料供给设施及小蚕共同饲育所配置状况、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实施现状、不同蚕品种人工饲料育饲育盒数、人工饲料育小蚕共育所规模、湿体人工饲料购买价格和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价格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说明现阶段在家蚕人工饲料方面我国与日本都有很大差距,是我国蚕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8.
<正> 一、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开发经过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是现存多种养蚕技术中划时代的革新技术。早在1935年,蚕丝试验场(现称蚕丝·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就开始了有关人工饲料育蚕的营养生理和病虫害防治研究。1955年前后,从提高养蚕业的生产效益出发,用人工饲料进行了营养生理和改进饲料配方的研究。1960年蚕丝试验场成功地进行了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但当时,蚕的龄期经过较桑叶育长,茧质和茧量极差。此后,进行了改进饲料配方,改善饲育环境和蚕病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并为确立1~3龄人工饲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试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学明 《蚕桑通报》2006,37(3):12-16
随着家蚕生理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人工饲料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发,人工饲料品种的筛选和培育,以及人工饲料育在丝茧育、种茧育、基因工程产业化、蚕种杂交率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冷冻原肠浸泡解冻池水的细菌多样性,采集3份水样直接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再分别用PCR技术扩增出细菌16S rDNA并构建基因文库,经PCR鉴定后从3个文库中分别随机挑取5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分别对3个文库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除去24.00%~32.00%为无法鉴定的未培养细菌和未分类细菌以外,其余细菌来自于芽胞杆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黄杆菌纲,分别占各文库克隆总数的38.00%~42.00%、20.00%~26.00%、4.00%~8.00%和0~2.00%。除去44株无法鉴定的细菌,进一步对其他106株细菌进行分析发现,其中2株放线菌目细菌和5株肠杆菌科细菌无法进一步鉴定,其余99个菌株包含了来自19个属的至少30种细菌,且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芽胞杆菌属为其中的优势菌属。本研究显示冷冻原肠浸泡解冻池水中细菌多样性较高,其中部分细菌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变异系数数学模式,对人工饲料及桑叶育家蚕,在3龄、4龄及5龄起蚕饷食1~2h后,定点逐条取样称重,进行体重变异系数分析,调查不同给饵方式对蚕生长发育整齐度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距。结果:桑叶育家蚕CV值比人工饲料育小,生长发育整齐度好,但人工饲料育蚕改喂桑叶后,CV值变小。人工饲料育不同饲育方式,也会对CV值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家蚕人工饲料育用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发出低成本人工饲料后,经过定向选择育成了适应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西6 x 734”,其原种小蚕人工饲料大蚕桑叶育的饲育成绩与全龄桑叶育相当,且发育整齐,一代杂交种饲育成绩和缫丝成绩均达到桑叶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家蚕消化道来源蒙氏肠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从家蚕消化道内分离出的4株肠球菌(C1、GC、FD、A20)的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并与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序列进行了比较。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除A20外,C1、GC和FD与蒙氏肠球菌种的特征基本一致。由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知,分离菌株均与蒙氏肠球菌(Ent.mundtiiAJ301836)有高度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内位于同一分支。分析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序列,分离菌株的16S rDNA含有与蒙氏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完全相同的序列。因此认为家蚕消化道内存在蒙氏肠球菌。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自然条件下,用华广和夏广为材料,进行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区)与桑叶育(对照区)的对比试验,评定人工饲料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健康情况和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4h疏毛率,夏广与华广对照区与试验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幼虫龄期经过,夏广和华广试验区比对照区分别长6.17d、6.83do眠蚕体重,夏广一、二龄的对照区比试验区的高31.58%、65.00%,三龄对照区比试验区低11.05%;华广二龄对照区比试验区高126.99%,三龄对照区比试验区的低37.67%。单粒平均全茧量,夏广试验区比对照区重6.32%;华广试验区比对照区低21.55%。死笼率夏广和华广试验区比对照区分别低28.19%、38.45%。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人工饲料的稳定,人工饲料育正在逐步普及。但人工饲料育必须保持高度的清洁环境乃至无菌饲育环境,以防止饲料的恶化和确保蚕的健康度。为此进行了饲育蚕体内污染细菌简易检查法和无菌饲育室微生物发生情况检查法的开发研究。一、蚕体内污染细菌简易检查法(配套试剂盘)的开发研究人工饲料育中,如在稚蚕期采用无菌饲育法,无疑可以防止饲料的恶化和蚕病的发生,且可大大减少给饵回数,使饲育操作更为省力。为确保稚蚕不感染,需对蚕在移至开放育时进行体内微生物的检查。传统的检查方法必须具备微生物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北方蚕业》2018,(4):1-4
α-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和类胰蛋白酶与家蚕中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密切相关。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家蚕中肠中这4种消化酶基因在4、5龄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家蚕中4种消化酶的表达均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人工饲料育家蚕5龄期的脂肪酶和类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桑叶育家蚕中的表达量,这可能影响到家蚕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生长发育和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春季,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进行了家蚕膨化颗粒配合饲料全龄养蚕室内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家蚕膨化颗粒配合饲料全龄养蚕可行,但蚕体小、蚕茧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都比普通桑叶育的低,死笼率比普通桑叶育的高。本文对家蚕膨化颗粒配合饲料全龄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家蚕膨化颗粒配合饲料全龄养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家蚕人工饲料育调查杂交率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品种同批次的杂交种分区进行人工饲料育,以桑叶育为对照,分区调查杂交率,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这两种饲育方式调查出的杂交率无显著差异,家蚕人工饲料育进行杂交率调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