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cDNA文库中获得1个果胶甲酯酶抑制剂(PMEI)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去除polyA后长946 bp,其ORF全长624 bp,编码20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22 486.4D,理论等电点为10.09,保守区分析确定其含有PMEI蛋白保守序列,属于植物PMEI超家族。该结果为研究白桦细胞壁代谢的分子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like genes(SPLs)对植物开花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基于转录组序列并利用RACE技术从光皮桦中分离获得BlSPL1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1 825 bp,包含开放阅读框长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与桃PpSPL1(EMJ10405)的同源性最高(67%),属于陆地植物SPLs基因家族的group VⅧ分支.表达分析显示BlSPL1在光皮桦芽、雌花、雄花、幼苗中均有表达,在雄花和幼苗中表达量较低,但在芽发育成雌花过程中明显上调,推测其可能对早期的雌花形成起调控作用.同时,从57个不同的光皮桦无性系中克隆BlSPL1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共检测到98个SNP位点,SNP频率为1/26 bp,多样性指数π为0.007 12.在外显子区域,共检测到28个SNP位点,其中11个为同义突变,17个为错义突变.进一步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不同光皮桦群体BlSPL1内的SNPs连锁不平衡在基因内部迅速衰退.  相似文献   

3.
以油茶近成熟种子为材料,根据油茶EST文库中已知的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EST序列,利用3’RACE与5’RACE技术,克隆到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648bp,,包含一个1476bp开放阅读框长,编码491个氨基酸,5’与3’非编码分别为52bp、121bp。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4.7779KDa,等电点为6.77,是个叶绿体转运肽,N端包含有22个疏水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序列,不仅具有转运肽富含的丝氨酸,还含有大量转运肽中很少存在的脯氨酸。多序列比对发现油茶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核苷酸序列与茶的相似性达到96%,因此将该基因命名coHPL。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索臣龙竹速生与巨大的分子机理,研究其AINTEGUMENTA(ANT)基因功能,研究试验以巨龙竹cDNA第一链为模板,用简并引物、基因特异引物以及运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出巨龙竹ANT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序列全长为1914bp,与水稻、玉米、小麦等植物同类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85%;并且含有一个83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78个与水稻、拟南芥和烟草ANT蛋白氨基酸序列有着较高同源性的巨龙竹ANT前体蛋白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LEC1(Leafy Cotyledon 1)基因对油桐油脂合成过程的调控机理,以油桐种仁转录组数据库中基因的部分c DNA序列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油桐种子中克隆LEC1基因的全长c DNA,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油桐LEC1基因全长c DNA为1 152 bp,编码区为729 bp(142~870),编码243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141 bp和263 bp。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25.4 Da,理论等电点为6.97;蛋白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是不具有跨膜结构的膜外蛋白。经对比发现,油桐LEC1具有典型的HAP3结构特点,在不保守的N端和C端中间有1个十分保守的结构域,与拟南芥、玉米、麻风树、黄连木等的LEC1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6.
油桐LEAFY同源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植物LEAFY(LFY)同源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合成1对简并引物,利用该引物通过PCR技术从油桐基因组DNA中分离出1条长约1050bp的LFY同源基因(TUNGlfy)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LFY基因表达特性及其与油桐成花生物学的关系打下基础.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059bp,在中间有1个长639bp的内含子,前面的外显子长294bp,后面的长126bp,共编码135个氨基酸,拼接位点与其它植物的LFY同源基因一致;其推导蛋白质序列与其它植物LFY同源基因的相似性为88%~97%,其中与毛白杨的相似性最高,达到了97%,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innamoyl Co-A Reductase,CCR)是木质素合成中的关键酶,根据植物中CCR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尾叶桉GLU4嫩茎为材料克隆到其CCR基因,命名为Eu CCR。该基因g DNA长2 918bp,c DNA长1 045 bp,CDS区编码336个氨基酸。EuCCR核酸序列与Gen Bank已登录的桉属植物CCR基因同源性达到96%以上,与伞房属、杯果木属植物CCR的同源性达85%以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经比对发现具有完整FR_SDR_e结构域及NADP结合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与可可树等植物中CCR基因编码序列同源性也在84%以上,确定为CCR基因。对EuCCR蛋白序列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EGA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采用pQE30/M15系统对EuCCR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成功表达分子量约36 kD的目的蛋白。本研究从尾叶桉GLU4中克隆得到EuCCR基因并原核表达,为该基因的酶学分析以及利用该基因转化调控尾叶桉木质素合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版纳龙竹CONSTANS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版纳龙竹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前人基于水稻CO同源基因Hd1序列的保守区所设计的特异引物COS1和COA1,运用PCR方法扩增出一条1 520 bp的DNA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含有1个590 bp的内含子,编码区930 bp共编码310个氨基酸;该基因被命名为DxCO1,其DNA序列在G enB ank中的注册号为GQ358925。在G enB 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的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其它禾本科植物CO同源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1%~91%;推测的DxCO1蛋白质序列与其它种子植物CO同源基因蛋白质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DxCO1与小麦Hd1-like等5个基因聚成了一个强烈支持的分支;另外,在该片段推测的蛋白质序列的氨基端含有一个类似锌指蛋白的B-box(Cx2Cx8Cx7Cx2Cx4Hx8H)结构域,羧基端含有一个CCT(CO,CO-like,TOC1)结构域。序列和结构的高度同源性表明:DxCO1是版纳龙竹的1个CO-like基因,可能对其开花调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子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全长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RT-PCR技术与RACE技术,从绿竹中克隆到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cab-BO1(GenBank登记号:EF061137).该基因长1 102 bp,从第64~861 bp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265个氨基酸.cab-BO1编码的氨基酸中第64~232位包括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第9~11位为蛋白激酶C的磷酸化位点,第27~52位为泛素结构功能域信号,第55~58位为酪氨酸激酶(CK2)磷酸化位点.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ab-BO1 DNA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玉米、小果野蕉、小麦、水稻等的cab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在85%和89%以上,显示了cab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
种子休眠期长是导致珙桐自然繁殖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珙桐内果皮在发育后期快速木质化形成坚硬而致密的结构,可能是决定种子休眠时间的重要因素,而这一过程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小组前期通过对珙桐内果皮发育的4个时期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CCo AOMT基因家族与内果皮快速木质化关系密切。本研究从转录组中筛选到11个珙桐CCo AOMT基因家族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到的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序列特征、细胞定位和系统进化分析。分析显示,11个珙桐CCo AOMT基因根据表达模式可分为2种类型,筛选其中6个表达差异显著的CCo AOMT基因进一步分析其表达规律,最后确定其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Cluster-149.63013序列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含有植物甲基化酶所共有的A、B、C基序及CCo AOMT蛋白特有的标志性序列D、E、F、G和H,其氨基酸序列与辣椒的CCo AOMT蛋白同源性最高,将其命名为Di CCo AOMT1。本研究克隆得到的Di CCo AOMT1基因可能是珙桐内果皮木质素快速积累的关键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1.
竹笋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过程涉及侧枝形态发生,探讨侧枝发育有关基因在竹笋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于阐明竹笋发育基因调控机制有重要意义.利用禾本科TB1同源基因在序列上的保守性,在基因上游的非编码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技术, 从早竹笋中克隆到一个1 296 bp的cDNA序列,该序列包含1个编码349个氨基酸的阅读框,在氨基酸水平上与玉米TB1相似性达64.7%,定名为PpTB1.序列分析比对表明,PpTB1基因的编码产物含有保守的SP区、TCP区和R区,属于基因家族的1个成员.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竹子TB1相似基因是玉米TB1基因的同源基因,且竹子TB1同源基因的分歧时间介于水稻和现有其他TB1同源基因之间.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笋、叶片和花中均有表达.原位杂交分析表明,PpTB1在笋的侧芽中表达较多.研究表明,PpTB1很可能与禾本科其他植物的TB1同源基因相似,在竹笋发育过程中,参与侧枝的形成.另外,TB1同源基因也可能在竹子分类和进化研究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当年所发新叶为材料,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超声波震断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大小为700bp-2000bp的片段,经T4DNA聚合酶末端补平,与经过牛小肠碱性磷酸酶处理的pUCl9载体连接,通过电转化转染受体菌XL-1 Blue,构建了毛竹基因组文库。文库容量为2.8×10^7,通过PCR验证,插入片段大小为750 bp-2000bp,插入效率为91%,符合基因组文库构建的要求,为毛竹特异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标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竹龄早竹母竹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实地调查了1年生与2年生母竹造林地的早竹胸径、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退笋高度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2年生母竹造林其出笋数量、成竹数量、退笋数量与新竹胸径均显著高于采用1年生母竹造林,退笋高度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早竹造林的母竹年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雷竹秋季覆盖、冬季覆盖和普通栽培以及毛竹林大量施肥和基本不施肥等不同栽培方式的竹笋亚硝酸盐残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从高到低排列为冬季覆盖笋 > 普通栽培笋 > 秋季覆盖笋;毛竹林中低产林的鞭笋和冬笋的亚硝酸盐残留量都比高产林要多;土壤中的氮含量和土壤温度可能影响竹笋亚硝酸盐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见食用竹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笋、石竹(Ph.nuda)笋为参照,对红哺鸡竹(Ph.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乌哺鸡竹(Ph.vivax)、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f.aureocaulis)和早哺鸡竹(Ph.violascens)5种哺鸡竹竹笋的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和粗灰分)和矿质元素(P、K、Ca、Na、Mg、Cu、Fe、Zn和M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哺鸡竹竹笋的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毛竹笋和石竹笋(p<0.05);而在测定的其他营养成分方面,5种哺鸡竹竹笋与毛竹笋、石竹笋相当;黄秆乌哺鸡竹笋和乌哺鸡竹笋在粗蛋白、不溶性膳食纤维、P、Ca、Mg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他3种哺鸡竹笋(p<0.05);而白哺鸡竹笋的Fe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311-2020《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于2020年11月9日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自2021年4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规定了江西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营造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设施规划、幼林管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技术档案管理等。标准适用于江西省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营造。文章从标准制定的背景、规程特点及主要条款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对标准的宣传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国产早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Carr.)A.et C.Riv.的1个新变型--黄皮早竹Ph.violascens(Carr.)A.et C.Riv.f.chrysoderma T.G.Chen,以秆和枝黄色,基部节间偶有绿色纵条纹而不同于原变型。同时还首次记录了金桂竹Ph.bambusoides Sieb.et Zucc.f.holochrysa(Pfitzer)Muroi在我国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单子房,子房1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组成的中央细胞以及多个反足细胞,助细胞具明显丝状器。雌配子体发育多数正常,不是造成雷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早竹覆盖栽培的衰老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覆盖时间不同年龄竹林的内源激紊、营养和C/N的变化,揭示早竹覆盖栽培衰老生理机制,丰富植物衰老理论和指导退化竹林更新复壮.结果表明:1)覆盖促进早竹衰老是从竹鞭衰老开始的,与竹叶关系不大.2)根部GA3/ABA、IAA/ABA、(GA3+IAA)/ABA激素比值调控竹子衰老,(GA3+IAA)/ABA降低到一定阚值时触动竹鞭的衰老,反之,比值高抑制衰老;且以GA3/ABA为主,IAA/ABA为辅;而不是一般植物根部CTK合成量减少和向地上部分运输减少所致,CTK不是主要的衰老抑制型激素,没有参与早竹激素衰老调控,显示早竹衰老激素调控机制的特殊性,这是由竹子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3)早竹衰老不是由于营养亏缺和C/N比值的升高所引发,C/N比值的升高是激素调控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竹子衰老的原因,竹子的衰老是由激素调控.  相似文献   

20.
肥料种类及施肥深度对覆盖雷竹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施肥种类和施肥深度对覆盖雷竹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生物肥或混施生物肥比单施化肥不但能够提高覆盖雷竹林的竹笋的产量和产值,而且可以改良雷竹林土壤结构,利于母竹留养;就竹笋产量而言,施肥深度5~10 cm优于15 cm的处理,但深施有利于改良土壤酸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