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杂交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乡土杨树大青杨、小叶杨为母本,以美洲黑杨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建立杂种试验林,筛选出4个优良杂种无性系,生长量较亲本提高20%。  相似文献   

2.
落羽杉属树木种间杂交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落羽杉属树木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及杂交后代优良无性系的特性作了综述,并对该属树木种间持续育种和优良杂种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柳树速生,适应性强,容易无性繁殖。它不仅是平原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而且还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和四旁绿化树种。柳树种类多,容易杂交,杂种柳树具有很强的生长势,采用优良杂种无性系造林,可以得到较高的增产效果。阿根庭和欧洲一些国家栽植柳树和杨树一样采用杂种。我国目前还未用杂种柳树造林,为了尽快采用杂种柳树或优良无性系造林,我们进行了十多年的柳树育种试验,培育出几种速生的杂种柳树。其特点是生长快,一般比对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着丰富的杨树基因资源,通过对杨树优良亲本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无性系,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根据育种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组合的杨树杂交育种,大力推进杨树遗传基因优化,获得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不仅满足环境变化方面和用材林建设方面的需求,也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这些新品种优势明显,具有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国内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228—379为母本,进行天然杂交育种;以国外引进的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PE-3—71、PE-19—66、S307—26为父本,I-72、I-69杨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对杂种的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无性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区域化试验,从生长量、形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木材材性、环境适应性、抗逆性、胶合板制作与制浆造纸性能等方面,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选育出适宜培育杨树胶合板材和纸浆材的优良新品种—鲁林1号、鲁林2号、鲁林3号杨。  相似文献   

6.
树木杂交育种是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或个体进行人工交配而获得的杂种,再将杂种根据育种目标加以选择、鉴定,从而培养出新的优良品种。有性杂交是树木产生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通过杂交所得的杂种有可能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在生长势、生产力或抗逆性等方面强于亲本,这就是杂种优势。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7.
杨树属于中生性植物生态型,大部分杨树天然分布在河谷或溪谷,适宜栽培在湿润的土壤上。但是各种杨树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有所差异,而有些杨树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为主要的杨树栽培区,然而渭北高原及陕北雨量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因此,在杨树杂交育种工作中,我们把培育既速生又比较抗旱的新品种作为育种的目标。1981年我们将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了盆栽干旱测验,鉴定了  相似文献   

8.
杨树是我县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在四旁绿化中占着重要地位,为培育适宜我县发展的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的杨树新品种,我们于一九七四年开展了杨树的有性杂交育种试验。试搞了十九个组合,成功九个组合,获得杂种苗木3814株,移入圃地3219株,成活苗为2445株,截止年终调查,实保存杂种苗木有六个组合,计1004株,于今春我们将各组合按类型进行区分并单株扦插,进行无性系的繁殖,以便选择,为培育杨树  相似文献   

9.
桉树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简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了桉树杂交育种工作的情况及成果。在育种目标和育种策略的指导下,选择31株尾叶桉优树作母本,选择细叶桉、赤桉和刚果12号桉等13个树种72株优树以及3个杂种的5株优树和尾叶桉6株树作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已获得种间杂种405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20个。建立杂种比较试验林23片计12.53hm^2,参试杂种186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4个。已选育出优良杂种组合51个、优良尾叶桉全同胞家系3个,优良杂种单株141株、优良尾叶桉单株7株,部分优良单株已作为无性系进行鉴定,初步选育出优良杂种无性系21个。同时,还选育出3株尾叶桉雄性不育株。试验为桉树生产用种的良种化和更高世代的育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0.
响叶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阔叶用材树种,为充分挖掘开发利用这一乡土树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响叶杨遗传育种策略即: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响叶杨优树选择与资源引进、子代测定、开展响叶杨种内与白杨派种间杂交育种、新技术育种(含倍性育种)、杂种测定、无性系测定、建立良种采穗圃和种质资源库,构建响叶杨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11.
杨树杂交育种是选育杨树新品种(系)的主要途径之一,除人工杂交育种外,天然杂交育种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为了获得更多的符合人们愿望和需要的新的优良品种,把杂交优势变为生产优势,我们从80年代开始了杨树天然杂种的选育工作,历时10余年,初步选出了一批符合不同用材目的的优良品种(系),这些优良品种(系)具有生长快、干形直、抗寒、抗病虫等特点,据测算,所选品种材积生长量比对照箭杆杨提高83%~234%,其中少先队1号、少先队2号优良无性系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比对照箭杆杨提高48.3%~119%。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林木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12.
杨树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杨树抗寒育种的研究从天然杂种选择、人工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杨树抗寒育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菏2号等杨树新品种选育和区域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菏泽市营造农田林网、速生丰产林和四旁值树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约占全市树木总株数的70%左右。近十多年来,全市推广的杨树品种主要是Ⅰ-69杨、中林46,栽培品系太少,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不能满足加工对杨木的多种需求。1989年,引进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新培育的七个未测定的黑杨派杂种进行苗期和造林试验。同时以省内外引进一批已经鉴定的新品种,进行区域化试验,从中选育出适于菏泽市栽培的优良新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新杂交种——群众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华北、西北选育抗逆性强的速生品种,我们于1957年用小叶杨为母本,钻天杨及旱柳的混合花粉(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杂种苗。通过选择率8.05%选得杂种苗10株,形成10个无性系,其混合材料命名为群众杨,其各无性系为群众扬无性系。通过性状测定和区域化试验,说明群众杨是一个速生(木材增益达114%—690%)耐盐碱、高光效、耐旱、抗腐烂及溃疡病、材质优良的杨树新品种,适应于华北及西北栽培。通过同功酶、免疫化学等测定,它的遗传基础中参有旱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冷肖荀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72-74,78
以10个西丰杨无性系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苗高的差异显著,选择出高生长量超出对照20%的无性系——西丰6,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西丰6的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建立了数学模型,相关系数在0.95以上。速生期内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较大,为57.74%,说明速生期的生长量决定着整个生长期的生长量,因此应重视速生期的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杨树病毒病的花叶类型,国外都先后报导在细齿杨(P.xeuramericana serotinaHart),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Marsh)上发生。近来随着美洲黑杨无性系优良速生品系,如哈佛 Harvard(I-63/51),勒克斯 Lux(I-69/55),翁达 Onda(I-72/51)等的繁殖推广,病毒病就显得甚为突出,当前欧洲杨树育种,首先把抗病毒因素作为目标,此种明显“花叶”除表现在黑杨派杨树上外,也在青杨派杨树上发生,在欧美杨无性系上甚为常见。无性系中尤以“哈佛”(I-63/51)最感病,降低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将收集到的20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的监利县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10 a的试验选出适宜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栽培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5个优良无性系。以材积为主要参考指标,所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生长量比对照提高20%以上。本试验为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经营提供了无性系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树杂交育种是比较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通过对各种杨树的杂交找出了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即以纯种杂交,其后代表现较一致;而杂种之间杂交,其后代分化严重;一个纯种与一个杂种杂交则后代介于上两者之间。对杂交后代采用光合作用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筛选效果较好,并从所作的375个杂交组合中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170”和“131”供北京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19.
杨树不同无性系长江中游地区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收集到的20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的监利县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10a的试验选出适宜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栽培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5个优良无性系.以材积为主要参考指标,所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生长量比对照提高20%以上.本试验为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经营提供了无性系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育种速生杨树杂种无性系选育初见飞效新疆杨地膜覆盖育苗晤林六号杨杂交育种针叶树扦插育苗技术棒子松嫁接文冠果室内嫁接试验效果初报白榆种源试验效成报告华北落叶松种子园子代测定苗期试验分析数几JQ公9山1上242 28 引种樟子松引种的试验研究罕山林区华北落叶松引种试验报告乌盟后山地区杨树引种栽培的调查研究38 45 33 36 827料红271一,土2 2 3 3 no 44 造林木本饲料草场建设初报乌盟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栽培技术奈曼旗兴隆绍林场飞播造林成效调查伊盟黄河冲积平原杨树造林适宜的初植密度和成材蜜度的探讨我区森林覆盖率关于华北落叶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