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当地病料自制组织灭活苗进行鸡大肝大脾病的预防接种 ,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结果表明 ,对未发病鸡群进行预防接种 ,保护率达10 0 % ,对发病鸡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7d后鸡群发病率明显降低 ,10d后鸡群呈现稳定状态 ,接种保护率 95 67%。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5月,九江县一养殖户从福建某场引进3月龄野鸡200多羽,引进后3d,鸡群开始发病。主诉症状是部分鸡精神不振,翅膀下垂,采食量下降,有腹泻,有的鸡有抽搐症状,当天和第2d发生了死亡,5d即死亡40余只鸡,之后到县农业局问诊。1症状鸡舍内血粪比较多,鸡群精神不振,病鸡两翅下垂,俯卧不动。  相似文献   

3.
发病情况2004年1月3日,江苏省宿迁市某蛋鸡饲养户饲养的海兰褐2300只鸡突然发病.前一天只有少数鸡只呼喘,第2d呼喘便发展到约全群的半数以上。鸡群发病前长势良好,很少生病.育雏育成期的均匀度也较好。随着鸡群快速发病.采食量明显下降。鸡群发病时140日龄,刚见蛋,日产蛋30多枚。病鸡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大部分病鸡张口呼喘,  相似文献   

4.
磺胺类药物是化学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能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养鸡户常用来预防和治疗鸡群疾病,但若使用不当,随便加大剂量,即可引发鸡群中毒。现就一起典型的病例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4年3月6日河北省永年县正西镇吴某进雏蛋鸡1500羽,进雏后用恩诺沙星预防雏鸡白痢,连用3d,第7d用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健康状况良好,15日龄时,用磺胺二甲嘧啶预防白痢、球虫,用量为在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二甲嘧啶。用药后第2天就有病鸡出现,第3天开始死亡,病鸡增多,约有2/3的鸡精神不振,呆立、不吃。以后每天死亡50~80只,笔者到场时,已死亡300多只。大部分鸡只…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河北省邢台市某种鸡场饲养的6500只种鸡,饲养到65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当日死亡56只,第2d死亡259只,第3、4、5d每天死亡300—400只,5d共死亡1365只,死亡率为21%,病鸡占40%。病鸡精神沉郁、缩头、羽毛松乱、采食  相似文献   

6.
2000年4月中旬,我县养殖户陈某饲养的500只青年蛋鸡突然大群发病,并有鸡只死亡.后经确诊为葡萄球菌病. 1 发病情况 经问诊,畜主在3 d前,用没经过消毒处理的废弃钢笔尖给鸡群做了鸡痘的皮下刺种.2 d后,鸡群采食量降低.到第3天上午,半数鸡只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缩颈,一侧翅膀明显松散下垂.病鸡闭目呆立,不愿行动,粪便稀薄并有特殊恶臭味.用手掀起病侧翅膀,见翅内侧皮肤呈紫黑色,皮下水肿,触之有波动感,羽毛自行脱落.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2月9日,泸西县白水镇李某饲养的土鸡突然发病,病鸡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采食量减少,甩鼻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仅3d全场流行蔓延;于12月12日请求诊治。通过对该场鸡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调查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治疗中用磺胺氯达嗪钠按0.04%拌料连续用药7d后,鸡群明显好转,15d后鸡群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该病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3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引起严重免疫抑制,从而易感染其它传染病。在易感(非免疫)鸡群中,该病往往突然发生,潜伏期短,感染后2~3d出现临床症状;在免疫鸡群中,多在免疫后的2~7d爆发,早期症状为自啄或互啄泄殖腔。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松,蹲伏不动,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粪,腹泻物中常带有石灰样的尿酸盐。鸡群多为混合感染,后期病鸡严重脱水,眼窝下陷,并逐渐消瘦,最后极度衰…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情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11年3月,武威市凉州区某鸡场饲养的8 000只21日龄鸡群突然大批发病,6 d内死亡260只。发病后3~4 d死亡达到高峰,平均每天死亡60多只。发病1周后,病死鸡数明显减少,迅速康复。根据临床经验和症状,怀疑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10.
<正>1传染性鼻炎传染性鼻炎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任何年龄鸡均可发生,但育成鸡、产蛋鸡多发。本病在寒冷季节容易发生,传播速度快,几天内就可波及全群,适龄鸡群无一幸免。病鸡鼻腔有分泌物,常见甩鼻,多见一侧颜面肿胀,有的鸡肉垂水肿。发病后2~3d鸡食欲尚可,随后食欲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产蛋急剧下降,大约持续10d以上。发病早、中期鸡死亡少,随着鸡群精神、食欲的好转、产  相似文献   

11.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两翼下垂、羽毛逆立,个别鸡出现振颤、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怕冷积堆、嗜睡、单侧性眼炎,眼睑肿胀,患部皮下水肿,病鸡眼角有泡沫样分泌物,腹部膨大,手压柔软,鸡群有不同程度发生白色或绿色水样腹泻,2~3d死亡。  相似文献   

12.
发病情况山东省临清市某养鸡场饲养的1800只笨蛋鸡,鸡群做过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法氏囊、流感疫苗的免疫,但未做传染性喉气管疫苗的免疫。45日龄前笼上饲养,45d 后地面散养,饲养到96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及时投服阿莫西林、克毒1号、新霉素等药物,不见疗效。反而病鸡增多,死亡率增高,每天死亡50-60只,3d 共死亡170多只,病鸡占50%,2014年1月2日带病死鸡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通过剖检、化验、综合性诊断,确诊为鸡慢性呼吸道病与传染性喉气管炎混合感染。立即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养鸡户常用磺胺类药物预防和治疗鸡群疾病。但若使用不当,即可引发鸡群中毒。现将一起典型的中毒病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及症状2004年3月6日河北省永年县正西镇吴某进蛋雏鸡1500只,进雏后用恩诺沙星预防雏鸡白痢杆菌病,连用3天,第7天用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健康状况良好。15日龄时,为预防白痢杆菌病、球虫病,于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二甲嘧啶。用药后第2天,鸡群中就有病鸡出现,第3天开始死亡,病鸡逐渐增多,约有2/3的鸡精神不振,呆立、不采食。以后,每天死亡50~80只,笔者到场诊治时已死亡300多只。大部分鸡只精神沉郁。病鸡体温高,羽毛松乱,鸡…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传染雏鸡和青年鸡,主要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属于高度接触性和急性的传染疾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突然等特点,在2~3 d内波及整个鸡群。目前在夏秋季节,该病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特点,鸡群感染后出现严重免疫抑制问题,从而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笔者针对1例青年鸡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过程展开了分析,对疾病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情况、实验室诊断方法等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疾病的防治措施,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由于鸡群普遍进行了新城疫(ND)的免疫接种,使该病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鸡群感染ND后,极易并发葡萄球菌病,引起大批死亡,给养鸡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辽宁省辽中县某种鸡场饲养种鸡6500羽,65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当日死亡56羽,第2 d死亡259羽,此后3 d先后死亡1050羽,5 d内共死亡1365羽,发病率40%,死亡率达21%。病鸡精神沉郁、缩头、羽毛松乱、食欲不振,胸、  相似文献   

16.
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属的多种住白细胞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孢子原虫病,是一种以鸡生长发育障碍、严重贫血、生产性能下降、死亡、内脏器官和组织广泛出血为特征的疾病。患鸡因红细胞被破坏及广泛性出血,鸡冠呈苍白色,故又名白冠病。本病主要多发于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见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对养鸡业的危害日趋严重。2013年6月20日,融水县县城附近1个养鸡场的鸡群暴发此病,该养鸡场养殖48日龄麻花鸡8000羽,发病2 d,死亡108羽,经对症治疗3 d,鸡群逐渐康复。现把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d,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发病鸡群早期症状之一是有些病鸡啄自己肛门,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食欲逐渐消失,全身震颤,羽毛蓬松,精神萎顿,卧地不动,体温升高,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惠州地区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的发生与流行现状,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对惠州地区的部分禽群进行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惠州地区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抗体阳性率为8.30%,惠州地区不同养殖模式鸡群、不同县(区)(仲恺区除外)鸡群、不同日龄鸡群、不同用途鸡群,种禽场不同性别禽群均有不同程度感染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说明惠州地区的鸡群受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感染的情况普遍存在,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加强对该病的防制与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鸡群中较常见的一种病。从经济上看造成养鸡损失最严重。我场及饲养三黄鸡的专业户从1990年11月开始使用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院、广东省农科院兽医所生化厂生产的双价高免蛋黄液对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进行紧急注射。到1991年元月底,共用双价蛋黄液100多瓶、注射鸡上约27000只,注射后2—3天病情基本平息,保护率95%以上。对刚发病鸡群,或发病前1—3天的鸡群注射,两天后病情基本平息,仅在注后1—2天出现极小量鸡为死亡,保护98%以上。对发病鸡群(已出现鸡只死亡的鸡群)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引起鸡群致肿瘤的病毒主要有3种: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临床上难以区分这3种病,它们均可造成鸡群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导致死亡率、淘汰率增加,生长缓慢,产蛋率低,饲料消耗增加,从而影响鸡群生产性能。以下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这3种鸡病分别进行阐述,加以鉴别。1流行病学鸡马立克氏病主要侵害鸡,通过空气传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1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