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为明确沿海地区盐地碱蓬发芽出苗的影响因子,采用发芽盒和培养皿法,研究了盐胁迫、盖土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出苗、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为0时,盖土深度为1、2、3、4 cm处理的出苗率较盖土深度0 cm处理分别降低3.57%、12.49%、30.35%、57.14%;土壤含盐量为0.5%时,盖土深度1、2、3 cm处理的出苗率分别较盖土深度0 cm处理显著降低55.56%、43.70%、77.78%。去除盖土层后,土壤含盐量为0时,盖土深度0~7 cm处理的再出苗率为2.67%~22.67%;土壤含盐量为0.5%时,盖土深度0~7 cm处理的再出苗率为2.67%~40.00%。盐地碱蓬种子发芽率总体上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盐质量分数0.6%时,各处理4 d时发芽率为11.00%~20.33%;盐质量分数0.8%时,各处理10 d时发芽率为38.67%~57.33%,均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总之,盖土深度对盐地碱蓬种子出苗有明显影响,盖土深度≤1 cm时,盐地碱蓬种子出苗效果最好,其发芽的临界盐质量分数为0.6%,而过高的盐质量分数会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降低,发芽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一定浓度赤霉素、聚乙二醇(PEG6000)和高锰酸钾渗透处理橡胶草种子对其萌发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橡胶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水分胁迫的关系,旨在研究引发及促进供种萌发和活力的效应,为新能源植物橡胶草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将橡胶草种子浸泡于50、100、150、200 mg/L的赤霉素,质量分数为1%、5%、10%、15%的聚乙二醇溶液,质量分数为0.01%、0.02%、0.05%、0.10%的高锰酸钾溶液,用去离子水作对照,统计发芽势,计算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不同溶液浸泡使橡胶草种子的发芽能力存在差异。当赤霉素浓度达到150 mg/L时,出现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发芽率为78%,发芽指数为21.22%;当聚乙二醇浓度为15%时,出现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发芽势为72%,发芽率为85%,发芽指数为22.08%;当高锰酸钾浓度为0.02%时,出现较高的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发芽势为50%,发芽率为84%,发芽指数为19.23%。[结论]3种处理方法中以聚乙二醇浓度为15%时,处理效果最好,发芽势为72%,发芽率为85%,发芽指数为22.08%,与CK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建议推广使用。橡胶草发芽能力好,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EG-6000胁迫对宿根天人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研究该植物的抗旱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在不同质量分数(1%,2%,5%,10%,15%,20%,25%)PEG-6000胁迫下,宿根天人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主根长、芽长、鲜质量、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PEG-6000质量分数的增加,宿根天人菊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PEG-6000质量分数≥5%时,宿根天人菊种子的发芽势显著降低;PEG-6000质量分数≥15%时,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降低,25%PEG-6000处理的种子不能萌发。随PEG-6000质量分数的增加,宿根天人菊幼苗的芽长、鲜质量逐渐降低,主根长表现为先增加(1%~10%)后降低(10%~15%),SOD活性呈现先升(1%~5%)后降(5%~15%)趋势,MDA含量则逐渐增大。【结论】PEG-6000质量分数越大,对宿根天人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幼苗的细胞膜系统受伤害越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inn)种子发芽状况与生态学习性,研究了质量分数98%浓硫酸浸种处理及低温处理的酸角种子在不同的温度条件的发芽情况.结果表明,酸角种子发芽温度范围较广,在15~30℃都能发芽.经过硫酸处理的酸角种子,具有很高的发芽率,以25℃下30 min处理下效果最为明显,发芽率最高,为100%;25℃下15 min处理,20℃下30 min,45 min处理,15℃下45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也较高,达到了90%以上;低温处理对酸角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发芽率最高可达75%,但效果不如硫酸处理的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不同浸种时间、预处理和不同试剂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种子培养箱中模拟种子萌发环境,研究不同浸种时间(3、6、9、12、15、18、21、24、27 h)、不同预处理(低温、高温、超声波)和不同质量分数的赤霉素(GA_3,50~200 mg/L)、6-苄基腺嘌呤(6-BA,10~40 mg/L)、硝酸钾(KNO_3,1 000~4 000 mg/L)及3种试剂混合(6-BA+GA_3+KNO_3)浸种方法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浸种时间下,波棱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差异显著,最佳浸种时间24 h;不同预处理都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在40 k Hz强度的超声波处理60 min后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提高;不同质量浓度的KNO_3溶液和赤霉素GA_3溶液都能促进波棱瓜种子萌发,6-BA溶液质量浓度升高对波棱瓜种子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混合试剂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率不如单一试剂高。波棱瓜的种子采用40 k Hz强度的超声波处理60 min后,用1 000 mg/L KNO_3溶液浸泡24 h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为62.5%。  相似文献   

6.
以单花橐吾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无菌苗培养.结果表明:种子在4℃层积13 d可显著缩短萌发启动时间,提高发芽率;75%乙醇处理单花橐吾种子10 s后,再用0.1% HgCl2处理2 min,污染率较低,发芽率高;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 - BA 0.02 mg/L+蔗糖30g/L;最适宜培养温度15℃;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发芽率达83.1%,无菌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解除滇重楼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氟啶酮(FL)浸种和不同层积温度对滇重楼种子发芽和胚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A单独处理、GA+FL组合、恒温20℃沙藏都可有效打破滇重楼种子的休眠,其中GA单独处理下发芽情况最好的是300 mg/L GA处理,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79.00%、54.33%;GA+FL组合处理下300 mg/L GA+10 mg/L FL处理发芽率最高(81.33%),300 mg/L GA+0 mg/L FL处理发芽势最高(54.33%),200 mg/L GA+10 mg/L FL处理烂种率最高(4.33%);不同沙藏温度处理中恒温20℃沙藏处理下滇重楼种子胚率增长最快。综合滇重楼种子的发芽情况来看,GA+FL组合及恒温20℃沙藏这2种处理解除滇重楼种子休眠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即300 mg/L GA+10 mg/L FL为最佳浸种处理,恒温20℃为最佳沙藏温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离子注入对线辣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线辣椒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生物改性离子注入设备对‘陕椒2012’当代种子进行低能氮离子(N+)注入,探索N+注入处理线辣椒的适宜能量和剂量参数(处理能量为:10~25keV;N+剂量为:0~120×1014 cm-2),同时研究注入能量为10keV条件下,不同N+注入剂量(0、20×1014、40×1014、60×1014、80×1014、100×1014、120×1014cm-2)下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注入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线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双马鞍型"曲线,经回归分析,N+注入线辣椒种子的半致死剂量约为100×1014cm-2;叶绿素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呈下降的趋势,且明显低于对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N+注入剂量为80×1014 cm-2时,其质量摩尔浓度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SOD、POD、CAT活性在N+剂量为80×1014cm-2时达到峰值,而APX活性在N+60×1014cm-2时达到峰值。说明低能N+注入诱发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对激发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及代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豆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通过0(CK),5%,10%,15%,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黑豆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计算其萌发期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萌发抗旱指数等抗旱性指标,并测定苗期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萌发期干旱胁迫下,黑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小于CK,5%处理下的活力指数大于CK,在此处理下促进了黑豆种子的萌发;15%和20%处理的干旱胁迫严重抑制了黑豆种子的萌发。在苗期干旱胁迫下,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黑豆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多;丙二醛含量均大于CK,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10%处理下含量最少;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多后减少,15%处理下含量最多,此处理下有利于叶绿素的积累。研究表明,PEG质量分数为5%对应的田间干旱程度适合黑豆生长,黑豆的抗旱性很弱。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渗透处理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不同处理组合(PEG 6000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分别对2002年不同含水量种子和2004年人工老化不同时间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并进行棉床发芽试验,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综合各指标获得以下最佳处理组合,2002年种子:含水量9.84%和6.03%+200 g·kg-1PEG 6000+处理时间1 d;2004年种子:人工老化0 d+200 g·kg-1PEG 6000+处理温度25℃+处理时间2 d。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较整齐。PEG 6000溶液渗透处理可以促进油松种子萌发,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处理效果具有明显影响;油松种子发芽的适宜含水量范围较大,但含水量太低则会抑制种子萌发;人工老化可以模拟自然老化种子活力变化,PEG渗透处理有利于老化种子恢复活力。  相似文献   

11.
鲁棉研系列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种子加工新技术系将传统过量稀硫酸脱绒技术(对照)的毛子剥3次短绒改为剥1次短绒,将燃煤系统改为燃油自动控温系统。研究表明,毛子剥1次短绒比剥3次短绒显著降低了破损率(降低2.47个百分点);燃油自动控温系统脱绒工段比燃煤供热系统的种子发芽率提高7.5个百分点、活力指数提高1.1、残酸率降低0.02个百分点、残绒率降低0.25个百分点;采用新技术加工后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薄膜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平均为84.8%、活力指数为9.84、残酸率为0.10%,薄膜包衣种子、光子发芽率分别提高3.2、9.3个百分点,均达到了GB4407.1—2008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型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以未包衣种子作对照,把3种不同含水量的油菜种子分别密封贮藏在高、中、低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分期取样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为4.1%的来包衣种子在所有贮藏温度条件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而含水量为8.6%的在25℃、35℃条件贮藏后种子发芽率均有所下降,含水量为11.1%的种子则劣变加快,在贮藏温度35℃条件下经3个月贮藏后发芽率降为0.生物型种衣剂包衣油菜种子在所有贮藏条件下劣变速度均低于未包衣种子.相对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的提高,包衣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较慢,经1年贮藏后所有的包衣种子均能保持75%以上的发芽率.包衣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也均高于未包衣的对照种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常规库存条件下,长时间贮藏的春小麦种子发芽能力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特点,为春小麦种子长时间贮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常规条件下长时间贮藏的15份春小麦材料,在 2009年至2017年间通过连续每年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春小麦种子在常规贮藏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小麦种子在常规库存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发芽势的年降速率快于发芽率的年降速率;小麦品种间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存在差异性;同一小麦品种,会受到品种和收获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在不同环境下种植与收获,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会有不同。[结论]该试验认为小麦种子发芽能力因受小麦品种特性、收获环境、贮藏年限的影响,库存小麦种子在检测种子发芽力时,应按照不同贮藏年限、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来源等,对种子批逐个检测,不能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种子在种质库长期贮藏的最适含水量,评价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为种子长期安全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35℃加温干燥,将初始含水量为14.80%的普通野生稻种子干燥至6种梯度的含水量10.56%、9.50%、8.70%、7.50%、6.60%和6.35%后,密封包装贮藏于种质库中进行长期保存试验,24年后测定其种子发芽力和田间生长能力,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含水量为14.80%、10.56%、9.50%、8.70%、7.50%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与贮藏前相比差异极显著,下降明显不宜长期保存;含水量为6.35%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成苗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不明显,发芽率仍保持在98.33%,成苗率为92.33%,活力水平最高。【结论】35℃加温干燥是种子入库前干燥的安全温度,野生稻种子在低温干燥种质库长期保存最适含水量为6.35%。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藏条件对烟草包衣丸化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烟草MS云烟85、MS云烟87和MSK326的引发丸化种(裸种经引发处理)及普通丸化种(未经引发处理)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丸化种低温贮藏(温度<20℃,湿度<40%)26~28个月,其发芽势和发芽率仍在95.0%以上;而室温贮藏超过23个月,引发丸化种的发芽势降为68.3%~82.3%,发芽率降为79.3%~89.3%。普通丸化种低温贮藏26~28个月后,发芽势和发芽率仍在95.0%以上;室温贮藏26个月后,普通丸化种的发芽率在88.3%~93.7%之间,发芽势则降为28.3%~83.7%。说明低温较室温贮藏更有利于延长丸化种子寿命,保持种子较高的生活力;室温条件下引发丸化种贮藏时间短于普通丸化种。  相似文献   

16.
以‘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酸碱处理对不同温度和时间贮藏的2种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探寻促进白刺种子后熟及破除硬实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变温贮藏有利于促进‘唐古特’白刺种子的后熟,破除休眠,显著提高了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室温(24~28℃)贮藏2a的‘西伯利亚’白刺种子生活力(80%)和发芽率(74.6%)最高;用70%H2SO4和0.5mol/L NaOH溶液破除种子硬实,显著缩短了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和萌发的总天数,其中0.5mol/L NaOH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明显优于70%H2SO4处理.显著提高了2种白刺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种子在种质库长期贮藏的最适含水量,评价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为种子长期安全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35℃加温干燥,将初始含水量为14.80%的普通野生稻种子干燥至6种梯度的含水量10.56%、9.50%、8.70%、7.50%、6.60%和6.35%后,密封包装贮藏于种质库中进行长期保存试验,24年后测定其种子发芽力和田间生长能力,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含水量为14.80%、10.56%、9.50%、8.70%、7.50%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与贮藏前相比差异极显著,下降明显不宜长期保存;含水量为6.35%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成苗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不明显,发芽率仍保持在98.33%,成苗率为92.33%,活力水平最高。【结论】35℃加温干燥是种子入库前干燥的安全温度,野生稻种子在低温干燥种质库长期保存最适含水量为6.35%。  相似文献   

18.
以2个在山东广泛种植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银杏种子发芽特性及其与含水量、贮藏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龙眼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为81.7%、85.1%,新鲜梅核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均为90.5%;但随着种子干燥脱水,种仁硬化,种子发芽力和活力迅速降低,种子含水量降低到30%以下,发芽力基本丧失。与新收获的种子相比,沙藏半年后种子的发芽力、活力略有提高,种子含水量也有所提高;而在冰箱塑料袋中贮藏半年后,虽种子含水量降低不明显,但发芽力、活力均显著降低。2种贮藏方式都未降低种子无胚率。  相似文献   

19.
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贮藏的高粱种子生活力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高粱种子的生活力状况,为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高粱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及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对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10年以上的3 300份高粱种子的生活力进行了监测,分析了不同起始发芽率和来自不同供种单位和年份种子的生活力变化,探讨了种子起始质量对贮存效果的影响。【结果】90%的种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10年后的发芽率仍保持在入库最低标准85%以上,有33份(占被监测份数的1.00%)出现了明显下降,发芽率从85%以上下降至70%以下。从总体上看,低发芽率水平的种子份数增加,高发芽率水平的种子份数减少。来自不同供种单位和不同年份种子间的发芽率下降差异显著。【结论】在进行种子生活力监测时应首先监测生活力出现显著下降的送存单位提供的种子。另外,监测时应按顺序一份一份地检测,不能进行抽测,因即使是同一单位在同一年份送存的种子生活力变化范围非常大。种子在繁殖或更新时还应将其生长季节,特别是种子成熟和收获时候的气候条件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贮藏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香樟(Cinnamorman camphoral Siel)种子的最佳贮藏和处理方法。[方法]对采用3种不同方法贮藏的香樟种子进行正交试验,观察发芽率情况。[结果]香樟种子经湿沙包埋后放在4℃冰箱贮藏发芽率最高,4℃冰箱中贮藏次之,自然室温贮藏最低;采用不同药剂处理,则用80 mg/LGA3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均为最高。经湿沙包埋后4℃冰箱贮藏并用80 mg/L GA3处理12 h的香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9.0%,此处理的种子萌发快而整齐。[结论]寻找到了适宜香樟种子的贮藏和浸种方式,为解决香樟种子发芽困难,发芽率不齐及发芽时间长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