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振红  薛向阳 《食用菌》2004,26(2):36-36
黑木耳是我国大宗食用菌品种之一,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资源终断,段木木耳产量已很少。“朝阳模式”虽已推广多年,但市场空缺仍然较大,笔者从2002年3~7月对黑木耳代料原材料、袋规格、菌株选优、人为增湿、黑网遮阳、篷架立体吊袋等一系列技术改进、平均使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30%以上,占地缩减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推广南方代料栽培黑木耳模式,指出其应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于秋季栽培;利用硬质阔叶树木屑栽培产量明显高于软质阔叶树木屑;推荐3个栽培配方,配方含水量为50%~55%。总结料棒制作、发菌管理、耳场选择、刺孔与排场、出耳管理、晒棒、采收及采后晾晒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王迪轩 《蔬菜》2001,1(2):17-18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锯末屑、棉子壳、废棉渣、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秆)等就地取材的廉价原料,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在室内栽培黑木耳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生物转化率可达15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黑木耳属中温型胶质菌类,品种可选用沪耳1号、冀杂2号、草优6号、10号、陕耳一号及房耳793等。益阳地区春季栽培,2~4月接种,4~6月出耳;秋季栽培,8~9月接种,10~12月出耳。其它地区可参粉1%,石灰粉1%。 5.锯木屑78%,米糠20%,石膏粉1%,白糖1%。 生产中任选一…  相似文献   

4.
<正>黑木耳代料仿野生栽培是将黑木耳菌棒、栽培袋摆放田间、地头、林下,让其自然生长的一种栽培模式。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拥有"素中之荤、菜中之王"美誉的黑木耳已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餐桌上的重要食材,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北耳南扩"使我国黑木耳的栽培区由东北地区逐渐向中部及南方地区拓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2]。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融水县,森林覆盖率高,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充沛,水质优良。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代料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吉林省蛟河市和敦化市是我国东北地区代料地栽黑木耳的重要产区之一,年生产规模近亿袋,栽培方式主要以代料地栽黑木耳为主。自2 0 0 1年以来,黑木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栽培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不规范,致使栽培户的效益下降。为了使栽培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所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黑木耳代料地栽技术。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黑木耳品种。1 1 东北地区常用品种有适合东北气候特点、正规科研院(所)选育的长白7号、长白10号、黑916、黑95 8、黑丰1号、黑2 9、黑931等,…  相似文献   

8.
吕本国  王伯华 《蔬菜》1999,(11):19-19
黑木耳生产长期以来用椴木栽培,产量低、成本高、耗材大,每100kg木材只能生产1.5kg木耳。现在改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甘蔗渣代料栽培法,每100kg代料可生产干木耳6~10kg,单产提高4~5倍,代料速生高产栽培的技术是。一、栽培时间与培养料配制1.栽培的时间代料栽培黑木耳,从接种到出菇只要45~55天,牛产周期100~120天,比原生产时间缩短50%~60%,将原来1年长1季改为春秋长两季:春季2~3月接种,9~10月子实体生长;秋季8~9月接种,10~11月子实体生长,但要避开高…  相似文献   

9.
10.
黑木耳代料栽培的菌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中 《食用菌》1996,18(5):10-11
近年来,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单产有所提高,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但生产存在不稳定现象,常出现大起大落,有的地区损失严重。其中菌种问题是导致栽培失败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要使黑木耳栽培稳步发展,实现高产稳产,首先必须把好菌种关。  相似文献   

11.
吕本国  胥成刚 《食用菌》2000,22(1):31-31
黑木耳生产,长期以来用段木栽培,产量低,成本高,耗材大,每百公斤木材只能生产1.5kg。现在改用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稻草、甘蔗渣代料栽培:每百公斤代料可生产干木耳6~10kg,单产提高4~5倍,现将黑木耳代料速生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时间 代料栽培黑木耳,从接种到出菇只要45~55天,生产周期100~120天,比原生产时间缩短50%~60%,改变原来一年长一季为春秋长两季:春季2~3月接种,9~10月子实体生长:秋季8~9月接种,10~11月子实体生长,但要避开高温,早春气温低,可加温调…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是我县的品牌产品,具有质量好,销路广的优势。为充分利用资源,从段木栽培黑木耳转向推广代料黑木耳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然趋势。代料黑木耳栽培与代料香菇相比,更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三大优势,该项目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孙洁 《食用菌》2012,(4):39-40
代料栽培是黑木耳生产史上一次重大技术革新,它缩短了黑木耳生产周期,大幅度提高了生物学转化率,也使黑木耳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大。然而,长期以来,代料香菇生产多以桦栎、青冈栎等硬杂木木屑为主料,林木消耗量大,菌林矛盾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探索利用当地资源丰富的苹果枝木屑栽培黑木耳代料,取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和广大菇农参考交流。1选择品种选用适宜本地气候条件及适宜苹果枝屑代料栽培的优1  相似文献   

14.
李华君 《食用菌》2017,(4):50-51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木耳、细木耳,属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福建建阳区发展黑木耳代料生产已十余年,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年生产量400余万袋,并逐渐形成了适合当地条件的栽培技术。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季节安排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4~35℃,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5~32℃~([1])。根据建阳区的气候情况和多年的经验,一般可安排在7月下旬  相似文献   

15.
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是我县的品牌产品 ,具有质量好、销路广的优势。为充分利用资源 ,从椴木栽培黑木耳推广代料黑木耳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然趋势 ,只有通过不断生产、总结、提高和完善栽培技术 ,才能真正发挥代料黑木耳“短、平、快”的效益优势。1 材料、配方1 1 材料 :每 10 0 0袋需下述材料 :木屑 187 5kg ,棉籽壳 6 0kg ,麦麸 4 5kg ,石膏 3kg ,红糖 1 5kg ,石灰 3kg ,聚乙烯折角袋 (15cm× 30cm) 10 0 0只 ,化纤棉 (棉花 ) 2 5~ 3kg ,颈套 1 5~ 2kg ,适量高锰酸钾、甲醛、酒精、气雾消毒盒、药水棉等。1 2 配方 :木屑 6 2…  相似文献   

16.
袋栽黑木耳春季木耳高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永镇 《食用菌》2004,26(1):40-41
袋栽黑木耳,在我地区7月初之前采收的叫春耳,7、8月份采收的叫伏耳。伏耳耳片薄,虫耳、烂耳多,并因已到雨季不易晒干,损失较大。春耳要高产,首先制作菌丝长的壮的菌袋;其次,划口时间要争取4月末之前;再次。改进出耳管理,缩短耳片生长期。现将袋栽黑木耳春季出耳高产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代料栽培黑木耳微喷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明洲  时军 《食用菌》2001,23(6):35-36
目前 ,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是林区广大专业户发家致富的重要项目之一 ,但从调查结果看 ,由于各种原因栽培效果并不尽理想。提高代料栽培黑木耳整体技术水平 ,达到提高产量 ,增加效益的目的 ,是广大专业户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影响栽培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分管理 ,使用微喷灌技术 ,提高水分管理水平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1 主要设备微喷灌技术是一项节水、节能、高效率的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用水泵将洁净的水通过主管道送入分管道 ,最后将水送入支管道直至微喷头 ,微喷头喷出覆盖一定面积的雾状水 (图 1)。使用该项技术浇灌代料栽培黑图…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代料黑木耳产业在龙泉市迅猛发展,但由于南方适宜黑木耳生产的季节比较短,若培养基中氮源比例高,菌棒易烂且生物转化率低;氮源比例低,又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为探索适宜在本地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标准培养基配比,我们在充分调查培养基的配制与产量质量关系的基础上,选择5个培养基配方进行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相比,具有原料丰富、节省木材、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快的优势,但在黑木耳代料栽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单产低、生物转化率低、杂菌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者没有掌握栽培技术的要点,生产管理不当。现将黑木耳代料栽培中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产量和国际贸易额居世界首位。鲁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劳动力充裕,原材料充足,适宜栽培黑木耳,是山东省黑木耳主产区之一。黑木耳代料栽培生产周期较短,投入成本不高,而产量较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合规模化、集约化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