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130062)(二)食用菌原生质体变系统另一类原生质体研究是与常规诱变手段相结合的,统称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一些研究应用该系统产生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这类工作大多旨在为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3.
单核原生质体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诱变技术、单核化技术以及转化技术等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简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后融合子的几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结分析了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原生质体融合的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和混合法;融合子鉴定中的生物学鉴定法、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及各种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提出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现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原生质体电融合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田娟  郭岩 《食用菌》1999,21(1):12-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应用于食用菌育种和基础研究。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率低,影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与推广。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再生高低,除与两亲本亲缘远近有关外,具体的操作技术对再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探,获得如下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能将农作物秸秆等下脚废料进行分解,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食用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种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和未来食品。评述了食用菌领域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由于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没有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无性后代,为食用菌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材料。本文阐述了食用菌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的发现和作用以及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史赵永昌,张树庭(云南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昆明660223)(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1原生质体(Protoplast)的定义在100年前,已有用机械方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报道(afklercker1892;Rechinger...  相似文献   

13.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和产量最高的国家。食用菌品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绘制、基因定位、分子辅助选择等诸多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巨原生质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糙皮侧耳菌丝体在含2.5%溶壁酶的0.6M KC1高渗稳定液中,25℃说解48~57小时,或在37℃酶解4小时后再在25℃酶解47小时,皆可产生直径36.84μm左右的巨原生质体,较一般正常原生质体增大7~10倍左右。观察巨原生质体超微结构,发现其中液泡体积相应增加、线粒体和内容物增多、细胞核数目没有变化,并观察到巨原生质体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异宗结合种的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言借助单核化方法得以从一个双核体中重新找到组成该双核体的两个单核成员。到现在为止,已经采用过三种单核化的方法:a)机械处理;b)化学处理;c)菌丝饥饿。在机械处理方法中(Fries &Aschan,1952),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存活而且仅能重新找到一种核型。在化学处理方法中(Miles &Raper,1956;Takemaru,1964a1964b),所用的  相似文献   

17.
香菇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留  刘前进 《食用菌》2000,22(1):11-12
蕈菌菌株的选育有自然选育、单孢选育、杂交选育和细胞融合选育等多种方法。在掌握了分离纯化技术之后,用采集到的野生或栽培的蕈菌,用优良型的菌株组织或孢子进行分离纯菌株,而后进行人工栽培,经多次栽培菌株均能重现优良特性。自然选育缺点是成功率低,即菌株不能再现优良特性或优良特性不稳定。单孢菌株选育较适合于同宗结合的蕈菌(如草菇、双孢菇等)。通过挑取单孢子,再经过人工栽培、生理生化研究等,从中选育出优良菌株。单孢菌株选育方法较简便,但工作量大,盲目性亦较大。单孢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融合选育菌株是近年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食用菌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应在系统考查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与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因其营养价值丰富、药理活性多样,具有很大开发潜力。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分布范围极广,为食用菌育种工作带来了便利。目前食用菌育种工作的主要方向是通过使用不同的育种技术,驯化尚未实现人工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或在现有栽培品种的基础上选育具有产量更高、生长周期更快、抗逆性更强等优势的新品种。通过总结食用菌主要育种方法,并展望食用菌育种研究方向,旨在为后续食用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