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洪花 《蔬菜》2007,(4):31-31
一、盐渍加工小平菇的盐渍加工与一般菇体的盐渍加工一样,分为5个步骤,即:原料菇选择→水洗→杀青→冷却→盐渍→装桶。  相似文献   

2.
传统工艺生产的低糖平菇脯糖度低导致平菇菇体不够透明和饱满,渗透压降低,以致产品的保质期大大缩短;葡萄糖,淀粉糖浆过多,则相应引起产品的返砂,发烊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原料选择与处理选用平菇菇体充实饱满完整,八九成熟,色泽正常,无异味,无机械损伤的平菇,立即投入 0.04%NaHSO4溶液中,迅速运至加工厂,以保平菇色泽和卫生。2工艺流程修整→清洗→电解质浸泡、硬化→配制糖液→糖渍→,糖煮→胶膜化处理→烘干→冷却→真空包装→成品3关键操作要点3.1修整:用不锈钢小刀将平菇脚逐朵削…  相似文献   

3.
用新鲜平菇作原料,经油炸工艺得到风味平菇干及平菇营养油。产品具有特殊风味及香气,可直接食用或作为营养型调味品烹饪菜肴或加工多种食品。 1工艺流程 平菇→整理→清洗→分瓣→油炸→分离→营养油 ↓ ↓ 包装←调味←平菇干 装瓶  相似文献   

4.
张静丽 《蔬菜》1994,(2):29-29
食用菌饯脯的加工鲜的食用菌不便贮藏,若加工成饯脯,则可促进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平菇蜜饯1.选料与处理:选优质平菇放入0.03/焦亚硫酸钠溶液中处理6~8小时,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菌盖较大的一分为二。2.烫漂及硬化:将平菇放...  相似文献   

5.
棉子壳料四种处理方法栽培平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卓仁  李春光 《食用菌》2004,26(3):21-22
棉子壳培养料4种处理方法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发酵熟料处理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的最佳工艺。用该工艺生产平菇,杂菌污染率为零、菌丝长速最快、单袋平均产量最高、出菇最均衡,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江剑  曾凡坤 《食用菌》1993,15(5):41-42
平菇的营养丰富,特别适宜鲜食,但由于产区的产量较集中,生产高峰期必须加工,其加工方法大多采用罐藏、盐渍或干制。笔者研究采用发酵成平菇酸菜后再进行小包装,其产品上市,既缓解产销供需矛盾,延长供应季节,又增加了平菇花色品种,满足家庭、饭店做酸菜鱼和酸菜汤等需要。现将加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采用新的干制工艺生产平菇干制品的方法。选用优质鲜平菇经干燥卵白水溶液浸泡,再经油炸、脱水制得的平菇干制品,能保持平菇原形和色泽,具有柔软口感,且能直接食用,或用于快餐食品。  相似文献   

8.
果脯是我国传统的名优食品,利用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制成系列"蘑菇脯"食品,更是色鲜、味美、营养丰富,不仅为食用菌的利用增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新型保健食品,现就"蘑菇脯"的加工技术简介于后:一、制作工艺(一)选料优质原料是制成优质蘑菇脯的基础.因此,制脯蘑菇必须选菌伞中等、色鲜而未变褐、无病虫害的鲜菇作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9.
低糖金针菇脯是在传统果脯生产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以葡萄糖代替了部份蔗糖,并采取了少煮多浸原则,用较低糖度的糖浆液煮制,降低了成品含糖量,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使用具有保健作用的可食性胶质膜代替了传统的蜜饯类食品糖衣,使产品能很好地保持金针菇原有体态,成品栩栩如生。解决了蜜饯类食品甜腻粘手的问题。其主要工艺简介如下:(一)工艺流程选料→修整→烫漂→灰漂→水漂→糖渍→煮制→胶膜化→回漂→烘干→包装→检验→成品。  相似文献   

10.
曹军胜 《食用菌》2001,23(6):33-34
平菇质嫩味美 ,营养丰富 ,特别是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 ,是一种具较高营养价值和一定药用价值的食品。近年来 ,平菇产品逐年增加 ,再加上鲜平菇不耐贮存 ,极易腐烂变质 ,将其进行深加工 ,开发新产品 ,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上果味牛奶、果味豆奶是十分畅销的营养饮料。为此 ,本产品以平菇、菠萝为主要原料 ,加工生产出一种营养丰富 ,风味独特的新型食用菌饮料。同时对菇汁残渣进行综合利用 ,通过调配 ,制成不同风味的菇酱 ,提高资源利用率。1 果味平菇饮料研制1.1 原 料 新鲜平菇 ,菠萝 ,蜂蜜 ,优质白砂糖 ,柠檬酸等。1.2 工艺流程平…  相似文献   

11.
芦菲  李波  程远渡  刘晓林 《食用菌》2012,34(6):57-58
鲜平菇经清洗、破碎打浆、胶磨、均质、加热后进行喷雾干燥,可得富含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平菇精粉。研究影响喷雾干燥效果的各种因素,得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即料水比1:2,进风温度170℃,雾化器频率为70Hz,蠕动泵转速为25r/min。在此条件下,平菇精粉得率为5_3%,含水量6.6%,固形物回收率为61.4%。平菇精粉为淡黄色粉末,灰分含量4.3%,蛋白质含量22.5%,多糖含量23.8%。  相似文献   

12.
向敏 《长江蔬菜》1992,(4):44-44
平菇是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深受城乡群众的欢迎。但平菇不便贮藏,若加工成蜜饯,不但能促进平菇生产,也是增值的好途径。1、原料选择和处理要求菇体充实饱满,不开  相似文献   

13.
项俊 《食用菌》1998,20(3):41-42
平菇是近年来人工栽培食用菌中适应性强、产量高的种类.其子实体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糖类,同时还含有P、Fe、K、Mn、Zn、Co、Cu等元素和维生素C,总氮含量达到2.8%~6.05%,总糖为26.8%~44.4%,是一种具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疗效作用.本产品以平菇、蔗糖、淀粉糖浆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出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糖果,其工艺简单,投资小,见效快,特别适宜于乡镇企业生产,为平菇的深加工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提高平菇的产量及品质,优化制棒工艺,以灰美2号平菇为试材,研究了熟料、发酵料、发酵 料加短时高温灭菌、诱导灭菌4种不同制棒工艺对平菇产量、农艺性状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 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的平菇农艺性状最优,其第一潮菇单朵质量、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 分枝数均最大,分别为544.33 g、1.51 cm、6.47 cm、7.75 cm、34.00枝,但每百棒总产量为85.56 kg,排名第 3;发酵料工艺的平菇产量最高,每百棒为98.26 kg,营养品质最优,子实体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 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4.57%、16.02%、1.53%、154.64 mg/g,农艺性状仅次于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 艺;诱导灭菌工艺的成棒率最高,为99.2%。发酵料和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 品质,诱导灭菌工艺可获得较高的成棒率和产量;发酵料工艺无需灭菌,其子实体产量和品质俱佳,且 节能高效,是适合北京地区夏末秋初平菇栽培的优选工艺。  相似文献   

15.
低盐风味酱蘑菇研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食品朝着低盐、低糖、低脂肪方向发展的情况下,食用菌加工业也正在快速兴起。为适应广大消费者的平衡膳食,笔者经过多次实验,采用新的研制工艺,科学的配方,加工出具有色、香、味及高营养价值的低盐风味酱蘑菇新产品。 一、工艺流程 原料的选择整理→漂洗→烫漂杀青→切分→配料酱制→后熟→成品。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高温型微生物发酵棉子壳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奋勇  林晖虹 《食用菌》2004,26(3):20-20
棉子壳接种发酵微生物经50小时后,接种平菇菌种,菇筒不仅无杂菌污染,而且菌丝生长良好,只需19天就长满菌筒,提早了出菇时间,其产量与对照的熟料相比,差异不显著。该技术简化栽培工艺,有利于平菇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平菇、猴头菇为主要原料,配以山楂、红枣等辅料,将其加工成酸甜可口、色泽红润、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的类似枣片的即食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采用感官评定方法,确定了最佳配料组成:平菇浆70 g,猴头菇浆30 g,山楂浆40 g,红枣浆40 g,白砂糖8 g,玉米淀粉5 g,卡拉胶0.2 g,蛋白糖0.1 g。研究为平菇、猴头菇的精深加工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金柑(Fortunella margarita),属于芸香科金柑属,为鲜食加工兼用果品。笔者在糖渍金桔常规制作工艺基础上,添加甘草、茴香、桂花三种香辛料,获得了比常规糖渍金柑口感和香味更好的制品——桂花蜜金桔脯。现将其制作工艺简要报导如下:1材料和设备1.1材料及配方金桔50 kg,红糖20 kg,甘草250 g,茴香250 g,桂花500 g。另备亚硫酸氢钠备用。1.2设备漂洗槽、刺孔机、夹层锅、大缸、真空包装机。2加工工艺2.1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刺孔→护色→烫漂→浸渍→晾干→上糖衣→包装→成品2.2操作要点2.2.1配料液将甘草、桂花、茴香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  相似文献   

19.
低糖风味金桔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市场上金桔果脯蜜饯普遍存在的高糖、色泽一致性差及苦辣味浓的弊端,进行搓皮、盐渍、针刺等工艺处理,制作而成的既有原果清香味,又无苦辣味,色泽金黄透明的低糖金桔脯  相似文献   

20.
为使平菇菌棒生产流程更加顺畅,提高生产效率,对培养料处理流程进行调整试验,结果 A(拌料→装袋→诱导→灭菌→接种)、B(拌料→诱导→灭菌→装袋→接种)、CK(拌料→诱导→装袋→灭菌→接种,为对照)三种处理工艺的单袋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均没有显著差异,处理A适宜大规模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处理B可用于秋冬季节生产;对照的设备设施要求简单,技术难度小,适宜小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