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怀化市洪江区水稻种植情况,本研究对水稻种植过程中肥料利用率变化趋势进行了相关试验(以氮肥、磷肥、钾肥为主),研究发现,钾肥利用率为75.15%,氮肥利用率为13.09%,磷肥利用率为0.12%。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科学配比与合理使用磷肥、氮肥、钾肥对增加水稻产量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且这3种肥料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其中钾对产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稻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在咸宁市向阳湖农场开展了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为33. 54%,磷肥利用率为14. 10%,钾肥利用率为37. 49%。氮肥产量贡献率为27. 92%,磷肥产量贡献率为16. 66%,钾肥产量贡献率为22. 21%,配方肥产量贡献率为40. 89%。  相似文献   

3.
马晓燕  钱荣祥  姚琴 《种子科技》2022,(21):16-18+24
本试验通过采用新型肥料替代普通肥料、免追分蘖肥、机械侧深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等新肥料及新技术,探究“一替一减”“二替一减”“三替一减”对水稻产量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替一减”处理水稻产量比配方施肥增加了2.5%,“二替一减”处理水稻产量比配方施肥减少了3.5%,“三替一减”处理水稻产量比配方施肥减少了1.9%。“一替一减”处理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41.1%、19.5%和46.3%,其中氮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与配方施肥基本一致,磷肥利用率有所降低;“二替一减”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37.8%,比配方施肥减少2.9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为16.6%,比配方施肥减少12.2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为35.2%,比配方施肥降低13.2个百分点;“三替一减”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3.9%,比配方施肥提高了3.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为23.2%,比配方施肥降低5.6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为51.8%,比配方施肥提高3.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炭基复混肥料对水稻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炭基复混肥料(炭基肥)对水稻氮磷钾吸收及产量影响,以杂交水稻‘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和2015年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2014年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比普通肥提高了5.6%,4.3%和7.6%。2015年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比普通肥提高了6.3%,6%和8.5%。炭基肥处理在2014年和2015年的水稻产量都分别高于普通肥处理1.75%和1.41%。炭基肥对氮磷钾肥利用率的提高顺序为磷肥钾肥氮肥。总之,炭基肥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磷钾的生物有效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永丰年"牌调理剂在水稻上施用效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湖南省祁东县红壤稻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壤地区稻田上施用"永丰年"牌调理剂肥料使水稻增产7.1%,使氮肥的利用率提高10%、磷肥提高6.2%、钾肥利用率提高2.4%;调理剂农学效率为0.9kg/kg,调理剂用量以40kg/hm~2为佳。施用调理剂同时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土壤其他养分,对土壤具有一定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金湖县水稻生产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进行试验,分析了氮、磷、钾肥对水稻性状、产量的影响和肥料利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水稻质量,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缺磷型稻田土壤施磷增产效应及土壤磷素肥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不施肥(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 %,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 %,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 %;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8.
3种水稻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比较3 种水稻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的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3 种水稻缓/控释肥A、B、C处理后水稻叶片叶绿素SPAD值、生物量、植株吸氮量、土壤有效氮、产量、氮素农学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3 种缓/控释肥都具有较好的供肥能力,经肥料A、B、C处理后,与未施氮的对照相比,开花期土壤有效氮分别提高了39.79%、46.31%、43.05%,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34.72%、53.09%、41.38%;肥料A、B、C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5.0、22.9、17.8 kg/kg。3 种缓/控释肥均能明显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水稻植株氮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提高其生物量和产量;一次性施用能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的肥料需求;3种缓/控释肥的综合效果优劣次序为肥料B>肥料C>肥料A。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资源利用型液体肥料在棉花上的增产效果,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资源利用型液肥与常规固体水溶肥相比,提高了棉花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3.41%、4.32%和8.07%,氮、磷、钾肥综合利用率提高8.6%;施用资源利用型液肥与固体水溶肥相比增产7.87%。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黄泛区农场丰润农业示范场的冬小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为今后小麦合理化施肥提供依据,进行了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性状、产量、效益的主要因素,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大小为氮磷钾,分别为36.6%、0.17%、1.8%。  相似文献   

11.
施用硅肥锌肥作基肥对稻瘟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本研究旨在探索水稻减药增效的有效生产措施,[方法]选址于湖北水稻稻瘟病常重发区咸宁市崇阳县原种场,以硅肥和锌肥作基肥,设置单位施用量不同的8个处理研究硅肥和锌肥对稻叶瘟、稻穗瘟的控制作用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相比不施硅肥锌肥作基肥的对照,各施用微肥处理对稻叶瘟和稻穗瘟的发生均有控制作用,混合施用硅肥锌肥作基肥(硅+锌(225 kg/hm2+ 15 kg/hm2))对稻叶瘟和稻穗瘟的控制作用最佳,防效分别达84.98%和75.65%,病指分别由21.70和15.05降至3.26和3.58;各微肥处理对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结论]综上,本研究说明科学的硅肥处理不仅可有效地减少稻瘟病的发生,而且具有增产作用,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中减药增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有机肥在萝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有机肥与化肥当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情况下,萝卜的生育期及经济性状均未明显差别;单产上,施用化肥与不同有机肥配比的单产亦无明显差异,生产上,推荐施有机肥(含N1.2%、含P_2O_55.5%、含k_2O 1.5%)1008kg/667m~2,既能保证稳产增产,又能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适宜的氮磷硼肥配施基础上,连续3年进行了油菜钾肥不同用量试验,对油菜产量结构、籽产量、经济效益、钾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氮磷硼肥配施下增施钾肥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对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显著提高,施钾90kg/hm2时产量和效益最高,增产26%,产投比达4.73。增施钾肥对油菜肥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钾肥表观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生理利用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肥农学利用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变幅分别为30.1-66.84%、8.95-20.09 kg/kg、3.97-6.59 kg/kg、21.02-55.3kg/kg。增施钾肥可明显提土壤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上述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生产中钾肥适用量为90 kg /h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对玉米的产量构成、水分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配施生物菌肥的条件下,化肥较当地最佳施肥水平减量15%和30%时,玉米的产量分别为14828 kg/hm2、13837 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为1.75 kg/m3、1.69 kg/m3,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2.20%、31.79%,磷肥利用率分别为22.31%、22.07%,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71%、0.68%。配施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15%时玉米的产量和光能利用率与当地最佳施肥水平无显著差异。证明在配施优质生物菌肥的条件下,化肥施量较当前水平减量15%以内保证玉米高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优比例,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5636.5 kg/hm2时,产量为7800.6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植株个体的生长,有机肥替代17%~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1.3%~11.8%。在施用有机肥1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34%,小麦产量达7542.0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11.8%,化肥减量34%与减量17%相比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5600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20%~30%,能有效减轻小麦菌核病的发生,改善小麦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安徽省设施番茄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以安徽省芜湖县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探讨水肥一体化措施下减量施肥对番茄产量、产值、品质、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区域设施番茄合理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与菜农习惯水肥管理相比,水肥一体氮肥减量20%-40%或氮磷钾肥各减量20%都能够提高番茄产量、产值和利润;影响番茄品质因子较多,在本试验施肥量下,水肥一体减量施肥番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Vc含量增高,适当减少肥料用量有利于番茄红素含量的提高,减肥幅度过大,番茄红素含量下降;水肥一体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综合番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 N 240kg/hm2、P2O5 144 kg/hm2、K2O 240 kg/hm2 是较为合适的用量。笔者认为,尽管优化施肥、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但设施番茄的氮肥利用率仍较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仍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减施化肥配施生物菌肥和黄腐酸对番茄生长发育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番茄‘园艺50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CK处理为常规施肥、基肥减40%处理为基肥施用化肥减40%、追肥减20%处理为追施水溶肥减20%、追肥减40%处理为追施水溶肥减40%,空白处理为不施用任何肥料5个处理。结果表明:番茄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低,CK、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间不显著。基肥减施40%处理对番茄茎粗影响不大。叶节数和果穗数CK、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减施提高了番茄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利用率以基肥减40%最高,与追肥减20%差异不显著。肥料偏生产力以基肥减40%最高分别比CK、追肥减20%、追肥减40%高17.1%、9.4%和16.4%。产量以CK处理较高,但与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黄腐酸的条件下,减少基施化肥40%或者减少追肥20%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计算长期有机肥料氮和化肥氮结合,小麦玉米轮作制氮肥阈值,是小麦玉米轮作制氮肥管理、环境安全的重要技术指标。采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研究(2007—2017年)资料,试验结果分3个时间段,分别分析小麦玉米总产出效益的随时间变化规律,计算出最经济的有机肥料氮与化肥氮的氮肥阈值。结果表明:(1)牛粪氮与化肥氮结合施肥,第7~10年的平均产量结果能代表有机肥料和化肥结合的产量效果;(2)有机肥料氮与化肥氮结合能增加氮肥阈值;(3)有机肥料氮最佳施肥量决定于有机肥料氮的价格,有机肥料氮与化肥氮等价条件下,有机肥料氮与化肥氮施氮量各占50%经济效益最佳。长期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料氮(牛粪)的肥效在试验初期不能充分体现,只有7年后才能显现有机肥料氮与化肥氮结合效果,有机肥料氮与化肥氮结合施肥能增加氮肥阈值。  相似文献   

19.
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配施生物菌肥对化肥减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变粮食生产中化肥施量居高不下的现状,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小麦配施生物菌肥对化肥减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施用生物菌肥可提高籽粒产量和肥、水、光能利用效率。在配施生物菌肥条件下,化肥较当前高施肥水平(N 180 kg/hm2、P2O5 90 kg/hm2)减量15%和30%时,小麦的产量分别达到6428 kg/hm2、5943 kg/hm2,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0.75%、31.66%,磷肥利用率分别为22.65%、22.74%,水分利用率分别为1.26 kg/m3、1.18 kg/m3,生育期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69%、0.68%,证明在配施优质生物菌肥的条件下,化肥减量15%以内能够保证小麦稳产,在实际生产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肥料方面,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已由"缺磷、少钾"过渡到"微量元素的缺乏",充分了解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掌握微量元素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技术,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