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卢全有  夏志松 《蚕业科学》2010,36(6):1017-1021
为了能有效检测桑树中的类似类病毒小分子RNA(mscRNA),给解明mscRNA与桑树花叶型萎缩病发生的关系提供依据,以来自不同蚕区和不同季节发病桑园中的桑树花叶型萎缩病病株叶片为材料,采用LiCl法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分别提取病叶组织中的mscRNA,然后利用往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turn-PAGE)进行检测鉴定,并对mscRNA在2mol/LLiCl溶液中的溶解性及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LiCl法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都可以有效地提取阳性材料中含有的mscRNA;在溶解及不溶于2mol/LLiCl的阳性材料RNA样品中均含有丰富的mscRNA,mscRNA在LiCl溶液中的溶解性与已知类病毒的溶解性有很大的差异;当提取的病桑叶片组织总RNA量为480ng时,通过Return-PAGE可以检测到mscRNA,当总RNA量≤96ng时,已检测不到其中含有的mscRNA;在36株发病植株的叶片总RNA样品中,有7个样品检测出含有mscRNA,检出率约19%,在一些病症明显的植株样品中未检测出mscRNA,而在一些病症较轻的植株样品中却检测出mscRNA。检测结果提示:mscRNA与桑树花叶型萎缩病症的表现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江苏蚕业》2016,(4):1-4
以桑花叶型萎缩病(Mulberry mosaic dwarf disease,MMDD)类病毒为侵染材料,通过、田间调查、试验以及RTPCR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在被桑花叶型萎缩病病原污染的土壤上栽培的桑树的花、叶、病健桑树花粉杂交的果实以及果实培育的苗中都检测到小分子RNA,表明了桑花叶型萎缩病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土壤、花粉、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桑花叶型萎缩病已成为桑树重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是桑类病毒。为了探索该病的传染途径,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病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病传播不但与苗木、嫁接、病株汁液密切相关外,也与土壤、花粉、果实有关;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在病树的花、果实和病毒污染的土壤栽培的桑树花、叶中检测到病原体小分子RNA,因此认为桑花叶型萎缩病可通过土壤、花、果实传染。这对类病毒侵染循环规律研究和防止病原扩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蚕桑通报》2006,37(4):66-67
桑树湖南省桑树害虫种类及其种群演变....................................1(6)桑树新品种—丰田2号通过认定..........................................1(9)辐射诱变新桑品种川799的育成........................................1(10)在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组织内检测到类病毒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鹿苑鸡、惠阳鸡、红波罗、明星鸡的血清酯酶(Es)、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y)和亮氨酸氨胜酶进行了电泳分型。Es 可分出四种型,即 Es-A、Es-B、Es-AB 和 Es-O。Akp 可分为 F 型和 S 型。淀粉酶的第二条活性带有 Amy-2F(A),Amy-2S(B),Amy-Fs(AB)三种型。亮氨酸氨胜酶可分出两条区带,但未发现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和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研究人员已初步建立起能快速灵敏检测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d)的一步法RT-PCR技术。经过与生物学鉴定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的比较检测,表明该方法检测周期短(只需1~2天),  相似文献   

7.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1,37(2):278-284
业已明确的桑树病毒病有10种。在前文报道部分桑树真病毒及病害的研究进展之后,再重点介绍桑花叶萎缩类病毒及病害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原物提取、基因组序列分析、寄主范围、致病特征、诊断方法和病害控制等,为桑花叶萎缩类病毒的深入研究以及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斯氏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了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磷酸同分异构酶(GPI)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同工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斯氏艾美耳球虫的LDH和GPI同工酶酶谱存在明显差异,6PGD同工酶酶谱则一致。柔嫩艾美耳球虫的LDH、GPI和6PGD均为1条带,而斯氏艾美耳球虫的LDH为2条带,其位置与柔嫩艾美耳球虫明显不同,斯氏艾美耳球虫的GPI呈现2条带,其中1条的位置同柔嫩艾美耳球虫基本一致。作者认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作为球虫同工酶研究的一种方法。讨论了同工酶技术在球虫虫种、虫株的鉴定,在致弱株、耐药株的确定,以及在遗传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蓖麻蚕血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为昆虫体内重要的调控因子,是昆虫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方法,对20个蓖麻蚕品种血液CI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在碱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检测到7种CI,定名为E-CI1、E-CI2、E-CI3、E-CI4、E-CI5、E-CI6、E-CI7;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检测到2种CI,定名为E-CIa、E-CIb。对同一蓖麻蚕品种不同发育时期血液CI的调查显示,CI 5的活性有随5龄期经过而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具有的分子筛子电泳的双重效应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可直接列解病毒颗粒,打开病毒结构蛋白分子的非共价键而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等优势对从流产出羊胎儿中分离到的可致山羊流产的病毒进行RNA-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基因组由6个RNA片段组成,其数量及带型分布与蓝舌病毒内蒙毒株(BTV-NM)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5):898-913
前文报道了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中引发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桑叶斑病的病原细菌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中引发桑萎缩病、桑皱褶花叶病和疵壁菌门中引发桑叶日灼病等的病原菌分类演变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与病害防治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其中对桑萎缩病进行了重点介绍,内容涵盖国内外学者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强桑1、2号经区试鉴定,单位面积桑产叶量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增加37.60%和15.79%,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万头蚕产茧层量强桑1号比对照低0.50%,强桑2号比对照高1.67%;强桑1号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抗性高于对照,而对桑疫病的抗性低于对照,强桑2号强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两个品种生长势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3.
施炳坤  夏明炯 《蚕业科学》1992,18(3):146-149
凤尾芽变桑是从凤尾桑品种的变异芽条中选出,具有生长势旺、产叶最高、叶质优、抗黄化型萎缩病较强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丰产抗病桑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由植原体寄生所引起的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蚕桑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研究了桑树感染黄化型萎缩病后的光合特性变化:被感染桑树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羧化效率与健康对照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胞间CO2浓度也有所下降,但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根据以上结果认为:植原体侵染桑树导致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下降,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5.
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鉴定成绩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农桑12、14号经区试鉴定,hm2桑产叶量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增加18.73%和29.78%,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8.03%和6.12%。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强于对照。桑蓟马、红蜘蛛等为害明显轻于对照。生长势旺,发根力强,可用扦插繁殖,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6.
广东桑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俊英 《蚕业科学》1995,21(1):9-14
桑花叶病的症状有花叶、环状叶、丝状叶和网状叶(沿脉绿叶)4种:在25—28℃温度下分离花叶、丝叶症状的病原是线状病毒,花叶症状病毒粒体长约1000nm、宽约16nm,最短的长约400nm;丝叶症状粒体大小长约500nm,宽约12nm;传染试验结果表明昆虫可能传染桑花叶病;田间消长规律表明环斑症状发病适温为20—24℃左右,而花叶、丝状叶和网状叶(沿脉绿叶)症状最适宜的发病温度是25—28℃;连续用病桑叶养蚕,蚕的体质变弱,蔟中死亡率增高,容易诱发蚕病。  相似文献   

17.
桑萎缩病病原类菌原体的提纯、致病性及抗血清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3mol/L甘氨酸缓冲液从病桑嫩叶提取病原类菌原体(MLO),提取液上清经硅藻土柱层析分离,其洗脱液用高速离心浓缩,制备成部分纯化的病原MLO提纯物。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提纯病原注射到介体昆虫体内,使病原在昆虫体内繁殖,再将获毒虫放饲在健桑苗上传毒接种,获得表现典型萎缩病症状的病株。病柔韧皮部筛管细胞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病原MLO粒子,证实提纯MLO具致病性。同时用提纯病原为免疫抗原制备兔抗血清,抗血清用健桑提取液吸收后,获得仅与病桑抗原产生反应的特异抗血清,免疫电泳测验、仅产生一条沉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