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数学模型,为利用地径测算林木立木材积提供测算方法。【方法】实测148株尾叶桉立木的地径、胸径和树高,运用SPSS软件建立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选优和适应性检验。【结果】研究区尾叶桉地径—胸径、地径—树高、地径—材积最优模型分别为D1.3=0.857D0-0.539、H=0.966D01.048、V=0.0000481D02.749,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均显著相关。地径—胸径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为-1.14%、平均相对误差为1.29%,精度为98.46%;地径—树高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为13.07%、平均相对误差为-14.32%,精度为94.88%;地径—材积模型适应性检验的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7%、1.69%,精度为94.70%。【结论】选出尾叶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3个最优回归模型,其中地径—树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过大,不提倡以尾叶桉地径直接估算树高;地径—胸径、地径—材积模型预测误差均在±5%以内,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估算立木材积。  相似文献   

2.
天然赤松根径与胸径、树高相关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德 《北京农业》2013,(24):82-83
利用延边地区收集的363株天然赤松样本资料,采用多方程分析对比法探讨天然赤松胸径、树高与根径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天然赤松胸径与根径最佳模型为:D1.3=0.8037D0-1.586,而天然赤松树高与根径的最佳模型为:H=4.4231ln D0-1.6359。这为天然赤松林盗伐案件处理及林政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林业局丽林实验林场的小兴安岭3个主要针叶树种(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为研究对象,共选取472株解析木数据(树种、胸径、树高、地径等基本信息),采用平均断面积区分求积法计算解析木材积;选取线性、二项式、幂函数3种方程形式构建胸径-地径模型,选取线性、二项式、幂函数、指数函数、自然对数的方程形式构建材积-地径模型,采用加权回归法对模型异方差进行校正;选择平均偏差、平均绝对误差、预测平均百分比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4个指标,采用留一交叉法对所有模型进行预测精度评价;引入虚拟影响因素,采用非线性方差检测方法,检验不同树种间胸径-地径关系的差异、材积-地径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1)分别采用线性、二项式、幂函数,拟合了3个树种的胸径-地径间的相关关系,其中二项式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2)分别选取线性、二项式、幂函数、指数函数、自然对数,拟合了3个树种的材积-地径间的相关关系,其中二项式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3)选择材积预测值作为误差方差函数评价指标,幂函数、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4.
根据延边地区天然赤松188株解析木资料,回归拟合出其立木去皮材积与带皮胸径、树高的最佳模型.可以利用此模型编制延边地区天然赤松二元立木去皮材积表.  相似文献   

5.
巨尾桉萌芽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琦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59-161
对巨尾桉萌芽林的更新树高生长、更新胸径生长和更新材积生长的过程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分析了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6.
朱宏光  赵金龙  温远光  侯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68-17570,17584
[目的]为构建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优化测算模型。[方法]以尾叶按和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与几个叶形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2个树种的叶形特征值存在一定差异,各自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长×叶宽、叶的长宽比、形状因子等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可以与叶面积构建回归模型。其中,利用尾叶桉和巨尾桉的叶长×叶宽值构建的2个叶面积测算模型效果最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结论]该研究为这2个树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叶面积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尾叶桉资源开发及其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尾叶桉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浓度IBA对其生根的影响。[结果]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均有显著影响,诱导率为35.0%~95.0%。诱导尾叶桉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60 mg/L+2,4-D0.10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10 mg/L+TDZ2μmol/L,诱导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40 mg/L+NAA0.05 mg/L。尾叶桉再生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4 MS+0.50 mg/LIBA。生根苗在自然环境中炼苗9 d后再移栽,其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接种初期暗培养5 d再转入光照培养和添加50.00~100.00 mg/L Vc,均可有效防止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褐化,提高诱芽率。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经过对引种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积累规律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的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干材所占比例最大,根次之,叶和枝因树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尾叶桉胸径平均每年增长3.87cm,树高平均每年增长3.08m.  相似文献   

9.
尾叶桉养分循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营养元素循环的分析结果表明:属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生长迅速,所需N,P,K,Ca和Mg等营养元素的量大,而本身的营养元素归还量小,土壤中所含有效N,P,K,Ca,Mg等元素远不能满足尾叶桉生长的需要,只有通过施肥才能保证其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测试。【结果】以巨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75.0%~10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以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均只有5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赤桉与尾叶桉杂交的家系(X807)生长量最大,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56.81%,但有50.0%杂交家系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其次是巨桉作父本的杂交家系(X420),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35.48%。综合单株材积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能力,筛选出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的杂交家系5个,林龄3.4年时其材积生长量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高11.11%~35.48%,且无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结论】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的家系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巨桉为父本的杂种优势家系所占比例最高;可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转化并测试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11.
营养元素循环的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生长迅速,所需N,P,K,Ca和Mg等营养元素的量大,而本身的营养元素归还量小,土壤中所含有效N,P,K,Ca,Mg等元素远不能满足尾叶桉生长的需要,只有通过施肥才能保证其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2.
蒙建尤 《乡村科技》2022,(14):112-114
尾叶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优良的工业用材树种之一,但受青枯病、灰霉病、焦枯病、红叶枯梢病等病害以及白蚁、桉树枝瘿姬小蜂等虫害威胁严重,且近年来尾叶桉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分布范围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尾叶桉产业发展。基于此,针对危害尾叶桉的主要病虫害种类进行介绍,并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林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尾叶桉作为我国华南地区常见桉树的种植品种之一,是桉树造林及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尾叶桉种植的基本情况,分析尾叶桉种植在生态环境、施肥、病虫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带状样地法在黄冕林场中划分4个区域,通过不同模型对4个区域的黑荆树的树高与胸径进行回程分析,选出适用于不同范围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估计精确度均在94%以上,所建方程可用于计算黑荆树高及其林分平均高。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7年生巨桉中幼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施肥组合对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和尿素对巨桉中幼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树高、材积生长的影响复合肥大于尿素,对胸径生长的影响尿素大于复合肥,适宜处理组合为复合肥100~200 g·株-1、尿素20~100 g·株-1。  相似文献   

17.
尾叶桉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物量与D、H的相关关系,用6种经验公式,通过计算机程序配置尾叶桉的地下部分、地土部分各器官生珠量的回归方程,并通过对回归方程的适合性检验和分析,得出W=a bD cD^2、W=aD^b、W=aD^bH^c三种回归方程为尾叶桉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估测精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9.
尾叶桉核心种质初步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从丰富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种质资源中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初步构建了尾叶桉核心种质,以便简化管理,提高遗传资源在尾叶桉改良中的利用效率.【方法】以尾叶桉27个种源194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等17个数量性状为依据,采用不同的取样比例(5%、10%、20%、30%和40%)、3种遗传距离计算方法(欧氏距离、标准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4种系统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不加权类平均法和离差平方和法)和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尾叶桉核心种质资源库,利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作为构建核心种质的评价指标.【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采用10%的抽样比例、标准欧氏距离、最短距离系统聚类法和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包括25个种源100个家系的尾叶桉核心种质最能代表原有的种质群体.  相似文献   

20.
尾叶桉家系自由授粉子代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尾叶桉39个子代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历年观测数据在家系子代间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间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紧密.分枝与各生长性状呈紧密的正相关.4.5年生时生长最好的No.33号家系子代的单株材积达0.04817m^3,是最差子代No.36号的179.5%.是群体均值的127.40%,共有31个家系子代生长表现优于两个对照,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4个优良家系和6个生长慢、形质差的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