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氮、磷、钾、镁、锌、硼肥对木薯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最佳施肥处理OPT(N+P+K+Mg+Zn+B)、减氮施肥OPT-N、减磷施肥OPT-P、减钾施肥OPT-K、减镁施肥OPT-Mg、减锌施肥OPT-Zn、减硼施肥OPT-B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测定各处理木薯产量以及块根、茎、叶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吸收强度.[结果]OPT处理木薯所吸收的N、P、K、Zn养分主要累积在茎部,Ca、Mg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和茎部,B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部位中.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呈抛物线状,在块根膨大期前呈逐渐提高,块根膨大后,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逐渐下降.增施N、P、K、Mg肥,木薯产量分别提高38.01%、13.09%、23.14%和8.99%;增施1 kgN、P2O5、K2O、MgO木薯产量分别增加101、54、22和49 kg; OPT处理产值最高(13217元/ha).[结论]施肥均可提高木薯的养分吸收量,但K、Za、B肥会抑制Mg的吸收.不同施肥条件对木薯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施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磷,钾定位施肥对木薯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当磷,钾肥用量不变时,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地提高木薯产量,品种及作对施氮的效应不大;氮,钾用量不变时,增施磷显著的产量效应,但品种及连作对磷的效应也有显著的影响,而氮,磷用量不变时,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木薯产量,品种对施钾效应无影响,但年份间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3.
钾锌硼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施肥来提高玉米产量,是一项投资小,效益高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市土壤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特别是随着作物高产品种的推广,复种指数的提高,作物所需营养元素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提高,为此,进行氮,磷,钾,硼,锌五种肥料施用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铜、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立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铂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英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英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l:l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东山砂地花生施用氮、磷、钾的合理配比和施用方法,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花氮、磷、钾化肥平衡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是农业部“九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十大技术之一。氮、磷、钾是作物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本试验探讨适合我县棉花施肥水平的氮、磷、钾化肥用量及配比,为棉花高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7.
棉花硼锌镁肥优化组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棉花上施用不同微量元素肥料 (硼、镁、锌肥 ) ,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肥能促进棉花产量和品级的提高。以施硼肥 7.5 kg/ hm2 ,锌肥 15 kg/ hm2 ,镁肥 75 kg/ hm2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广大农民逐步认识到施用化肥的重要性,他们实实在在看到了增加化肥投入量可以换来产量的不断提高。于是有些农民就自然形成一个误区,片面认为施肥量越多产量就会越高,导致高产区过量施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氮、磷肥的施用量过多。 土壤专家对华北地区土壤养分的定点动态监测表明,1982年~1998年16年间,碱解氮增加了68.9%,速效磷增加了1244.8%,而速效钾却降低了26.14%。中国农科院土肥专家们对北京地区近10年的土壤养分监测,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即土壤中氮磷含量分别较10年前增加了11.2%和50.6%,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施用氮、磷、钾、锌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磷、钾、锌肥单施或配施对夏玉米均有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 ,增产效果依次为 :氮肥 >钾肥 >锌肥 >磷肥 ,同时施肥能够显著改善夏玉米经济性状和籽粒品质。夏玉米高产栽培施肥结构应以氮、钾肥为主 ,辅以磷肥 ,增施适量锌肥。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毛鸡骨草的氮、磷、钾营养特性以及氮磷钾肥配施对其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情况研究毛鸡骨草营养特性;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毛鸡骨草产量的影响。[结果]毛鸡骨草叶片在6月初和9月初含氮量最高,8月中旬含磷量最高,5月中旬和7月中上旬含钾量最高;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均为N〉K〉P;毛鸡骨草高产施肥配方为腐熟猪粪19500kg/hm^2,氮(N)180kg/hm^2以及钾(K2O)75kg/hm^2。[结论]氮肥宜于五月和八月施用,磷肥作基肥施用,钾肥于播种前和五月施用;在施用19500kg/hm^2腐熟猪粪的基础上,施用氮肥有极显著增产效应,磷、钾肥无显著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尚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因通过土壤施肥需要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配合遵义县辣椒产业建设,对氮、磷、钾三类要素不同施用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在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内,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N〉K〉P。经综合模拟分析,随着N、P、K用量的增加,产量上升,而当P达到50kg/667m^2后,产量影响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覆膜花生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3417”平衡施肥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的花生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花生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N123.84kg/hm^2、P2O 563.96kg/hm^2、K2O 197.56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16:1.595;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施用量为N80.13kg/hm^2、P2O5 68.47kg/hm^2、K2O 163.82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854:2.044;  相似文献   

15.
名优荔枝营养特性及钾、硫、镁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中高产量水平时,名优荔枝品种桂味和糯米糍老熟秋梢叶片N:P:K:Ca:Mg:S养分含量比例为1:0.08:0.65:0.28:0.14:0.08,果实养分吸收带走比较为1:0.16-0.18:1.08-1.29:0.15-0.20:0.12:0.09。平衡施肥处理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增加58.3%,增产效果极显著,肥料成本降低31.3%,纯收益提高67.5%,经济效益显著;要获得相同产量,桂味荔枝的施肥最大于糯米糍荔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416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在砂壤质冲积土设置田间试验。回归分析和频率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青杨优质高产的综合施肥方案为N:16.46g/m~2,P_2O_5:3.24g/m~2,K_2O:17.0g/m~2,沸石:31.61g/m~2。  相似文献   

17.
钾 镁 硫 氯四元素在甘蔗上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钾肥对小麦氮,磷,钾的吸收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安徽淮北地区对小麦进行了施用不同水平钾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及成熟期,各器官的含氮量与施钾水平呈极显著曲线相关,含钾量与钾水平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而含磷量与钾水平相关不显著。施氯化钾210Kg/hm~2时,体内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为最高。植株成熟时的积累量,N为228.75Kg/hm~2,P_2O_5为90.75Kg/hm~2,K_2O为205.95Kg/hm~2。氮、磷养分多集中于籽粒中,N占总量的52——68.9%,P_2O_5占48.1—61.6%,K_2O则以茎、穗轴中为最多,约占总量的53.4—79.8%。返青拔节期,其地上部分K/N比值≤0.56,抽穗期叶片<0.45,茎≤1时,易出现缺钾症。施钾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以及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经曲线回归分析,小麦产量、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均分别与钾水平呈极显著的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19.
配施不同无机肥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西瓜对钾镁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施用钾镁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施等量氮磷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增产37.53%-84.19%,增施镁肥,增产3.55%-46.03%,随施钾量增加,镁的增产作用降低,增施钾镁肥还能改善西瓜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