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孢蘑菇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用技术》2002,(5):53-53
新采收的蘑菇在常温下易变色、变味、变形和失重,导致品质下降.为了延长鲜菇的保鲜时间,可采取以下几种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2.
纳米包装材料对酱鸭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益娟  关荣发  芮昶  唐平  康天舒  吴知盼  刘光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13-15914,15957
[目的]研究纳米包装材料对酱鸭的保鲜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纳米银聚乙烯保鲜袋和普通聚乙烯保鲜袋对新鲜酱鸭进行包装,在4和25℃贮藏28 d,每7 d对酱鸭进行一次感官评价,并测定其中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等指标。[结果]纳米包装材料能较好地保持酱鸭的风味,降低鸭肉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结论]与普通聚乙烯包装材料相比,纳米包装材料对酱鸭的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辐照保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使用Co60γ不同剂量0.4、1.2、1.6、2.0kGy辐照处理双孢蘑菇,可以抑制双孢蘑菇的后熟作用,辐照处理后在破膜、开伞、褐化、腐烂、鲜重损失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使用1.2kGy的辐照剂量,结合4℃的低温贮藏,能使双孢菇贮藏30d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贮藏质量延长保鲜期为目的,探讨了双孢蘑菇的最适贮温,采用海藻酸钠、琼脂和魔芋涂膜液等对双孢蘑菇进行涂膜及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的最适贮温0~3℃,采用涂膜法可延缓褐变进程,保鲜质量好;在相同条件下,双孢蘑菇采用海藻酸钠涂膜的保鲜效果最好。海藻酸钠涂膜双孢蘑菇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用量0.8g/100g水、蔗糖酯用量0.7g/100g水、涂膜时间4min。  相似文献   

5.
6.
7.
保鲜处理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速冻、化学试剂、包装材料、气调技术、贮藏温湿度、辐射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采后不同保鲜处理对双孢菇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双孢蘑菇采后极易发生开伞、失水及褐变等品质劣变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贮藏品质和商业价值。前期研究已证实纳米包装可有效延缓双孢蘑菇采后的品质劣变,但其保鲜机制仍不清晰。【目的】本研究通过串联质谱标记(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纳米包装和普通聚乙烯包装的双孢蘑菇贮藏期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纳米包装保鲜双孢蘑菇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双孢蘑菇为研究对象,用纳米包装对其进行保鲜,并以普通聚乙烯包装作为对照。对贮藏期间双孢蘑菇进行蛋白提取和胰蛋白酶解,并通过TMT标记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差异蛋白所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在基因层面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纳米包装有效维持了双孢蘑菇的外观品质,并且延缓了细胞膜透性的增加。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两组包装的差异蛋白数目增多,在贮藏中期(6 d)和贮藏末期(10 d),差异蛋白分别达到62个和148个,其中纳米包装和普通包装有共同差异蛋白22个。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能量代谢和脂代谢等功能途径相关。对脂代谢途径进...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是目前国际上工厂化栽培最为成功的菇类品种,在我国食用菌消费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在实施“乡村服务计划”的过程中,针对我市陕西勉县奕农实业有限公司双孢蘑菇工厂产品销售的保鲜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文章分析了双孢蘑菇发生腐坏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防腐方法,以保证双孢蘑菇采后保鲜贮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预冷时间对双孢菇真空预冷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冷时间对双孢菇真空预冷保鲜效果的影响,完善对食用菌真空预冷机理的研究。[方法]选取双孢菇为研究对象,将鲜品在5、10、20和30 min 4个水平的预冷时间条件下进行真空预冷处理,探讨了不同预冷时间对双孢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综合评价研究了预冷时间对双孢菇预冷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不同预冷时间会对双孢菇的品质造成很大影响,预冷时间10 min条件下的预冷处理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其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电导率分别为1.41%、5.2%、13.1 mg/kg和5.84μS/cm。[结论]研究可为真空预冷技术在双孢菇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双孢蘑菇中提取酪氨酸酶,探索一种新的酪氨酸酶活力测定方法,并研究了该酶的特性及几种抑制剂对酪氨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L-酪氨酸为底物,在波长317 nm处测定酪氨酸酶的活力,与传统习惯上所用的475 nm波长相比,灵敏度高。②动力学研究显示,以L-酪氨酸为底物时,Km=0.493 mmol/L,Vmax=37.88U/min。③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的最适pH值为6.5,pH值在5~7时,酶的活力较高;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20~50℃范围内酪氨酸酶保持较高的活力。④抑制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异抗坏血酸效果最好,当其浓度达到0.025 mmol/L时能使酪氨酸酶完全失活;苯甲酸和柠檬酸的抑制效果也较好,当浓度分别达到0.060 mmol/L和0.600 mmol/L时也能使酪氨酸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3.
双孢茹营养丰富,栽培范围广泛,栽培条件要求不高,容易形成产业形势。为了提高双孢菇的产量,笔者规范了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使其产量提高20%左右,可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收期对不同品种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采收期对不同主栽双孢蘑菇品种采收品质的影响,以4个双孢蘑菇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个采收期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等内在品质指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上5种指标在同一采收期的不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采收期Ⅰ(菌盖直径2~3cm)时这种差异表现得较为明显。在采收期Ⅰ时,不同品种间Vc含量的变幅最大,即13.2~105.5μg/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9~21.4mg/g,还原糖为1.51%~2.14%,总酚含量为333~680μg/g,PPO活性为34.25~88.25U/(g.min)。从整体趋势分析,随着采收期的延迟,不同双孢蘑菇品种中除PPO活性呈持续增加趋势外,其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采收期Ⅱ(菌盖直径3~4cm)或Ⅲ(菌盖直径4~5cm)达到最高。从营养学、生物学产量和贮藏特性考虑,综合分析以上5种试验指标,应选取未开伞且直径在4cm左右的双孢蘑菇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15.
双孢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鸡粪、猪粪等原料作为双孢菇(A 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研究不同配方培养料对菌丝生长、菌丝满袋时间及双孢菇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配方为稻草43.6%、牛粪35.7%、鸡粪15.9%、饼肥1.2%、尿素0.2%、石膏1.2%、过磷酸钙1.2%、石灰1.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双孢菇培养、播种、管理方法的论述,总结出双孢菇在北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纳他霉素对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PDA试验中,纳他霉素3.0mg/L浓度即可抑制蘑菇疣孢霉孢子萌发,9.0mg/L浓度可以完全抑制其接种块萌发,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在栽培防治试验中,纳他霉素所有试验浓度(最高100mg/L)对蘑菇疣孢霉病均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叶菜品质,降低蔬菜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温室盆栽方法,以纯土培养为对照,向土壤中加入不同体积的双孢菇菌糠,栽培油菜、生菜和小白菜,30d后对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以及叶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以菌糠作为微生物菌肥的载体栽培长势较好的油菜,30d后测定其生理指标,探讨双孢菇菌糠微生物菌肥应用于叶菜栽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菌糠∶土壤(体积比)为4∶6时,3种叶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将微生物菌肥加入含40%菌糠的土壤中栽培的油菜,与纯土和混合菌糠土壤栽培相比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海拔、菌株进行双孢蘑菇反季节栽培,可实现鲜菇周年供应,方便农户推广应用。该文着重介绍双孢蘑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