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0号幼苗期根系为材料,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酚提法及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分别提取甘蓝型油菜根系可溶性蛋白.以牛血清蛋白为标样,使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计算蛋白提取率,并对所提取的蛋白样品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双向电泳(2-DE)检测,所得2-DE凝胶图...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特长荚突变体的发现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油821”大田中,发现一株特长荚变异株。经多代鉴定,其长荚特性能稳定遗传,基本上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一变异株的后代被命名为“鄂油长荚”,最明显的特征是荚长、粒多、粒大,平均荚长达10cm以上,千粒重为5.5g左右,均接近普通油菜品种的2倍。每果粒数也明显增加。鄂油长荚这一优良资源的发现,为甘蓝型油菜高产育种提供了又一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5.
甘蓝型油菜授粉控制系统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传统和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评述,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中国杂交油菜生产的授粉控制系统具有多元化的特色,包括自交不亲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化学杀雄和双重雄性不育等途径。由于目前油菜生产水平提高,许多遗传改良的新种质要尽快投入应用,加之国外改良Ogu CMS和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研究的快速发展,虽然通过组合我国现有的不同授粉控制系统可以增强稳定性,对于促进杂交种生产具有一定潜力,但开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授粉控制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7.
甘蓝型油菜种子油体蛋白提取及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油体蛋白差异表达,为提高油菜含油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高低含油量油菜种子中分离油体,提取油体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后,分析油体蛋白质组的二维表达图谱.[结果]仅在高含油量品种种子油体蛋白质组中出现的蛋白点有3个;仅在低含油量油菜品种油体蛋白质组中出现的蛋白点有4个;在两者中均出现、且表达量差异在两倍以上的蛋白点有16个.[结论]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油体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是有效研究油菜种子含油量性状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floral-dip)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非组织培养的遗传转化法,在拟南芥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油菜中的转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蕊柱头开裂时间的研究,发现即将开放的10~15个花苞的柱头是裂开的,此时最有利于农杆菌进入子房室完成转化。对这部分花蕾进行浸花法转化,得到的T_1代种子发芽后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抗性转基因植株,进一步对这些植株进行PCR验证,其阳性率高达72.7%。该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农杆菌转化效率,实现甘蓝型油菜更有效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利用优化的水培体系对油菜品种中油杂9号进行缺磷和足磷幼苗根系差异蛋白表达研究,采用自制管状胶双向电泳体系技术分析幼苗根系差异蛋白,揭示油菜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双向电泳获得的图谱经PDQuest8.0.1软件分析表明,未处理和缺磷处理12 d的油菜根蛋白表达图谱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0 22;根系中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有 62 个,稳定上调表达的蛋白点为25个,下调表达的为37个。缺磷条件下,油菜根系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表明,在逆境中油菜可以通过调节多种蛋白的表达来适应外界环境中磷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自交不亲和系1010为共同母本与6个品种杂交,产生6个F_1代.用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测定了F_1代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主花序长、叶丛期叶长叶宽及主花序角果数的优势较强.讨论了三个优势指数的关系、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及亲子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保持系的选育及其利用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有望解决大量繁自交不亲和系的困难。通过对国外和国内50份材料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271”,“SI1300”恢复性或保持性的研究。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中找到了SI系的保持系,并得到4个保持效果好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材料,大部分材料能恢复自交不亲和特性,历而易于选育到优良杂交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保持系配制的单交和三交杂种都有一定的产量潜力,通过筛选适当的恢复系有望得到优良的自交不亲和杂种。  相似文献   

13.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花器官形态及其受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的花器官形态和柱头受精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S-M1雌蕊明显短于雄蕊,6个雄蕊几乎等长,无密腺,但在雄蕊基部有两个月牙形状物;子房扁平,明显短于野生型,且柱头顶端呈叉型;柱头乳突细胞较大但数量较少,粘附花粉能力弱,在开花2~3 d后逐渐干瘪.授粉后,在FS-M1柱头表面观察到萌发的花粉粒,但未观察到花粉粒芽管刺破乳突细胞,形成"膨突"现象,花柱中没有观察到花粉管.切除柱头及部分花柱后再授粉,在FS-M1花柱中观察到伸长的花粉管,授精结角也接近正常.FS-M1雌性不育现象可能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畸变和功能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4.
垦油7号是以401A为母本,R7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品质双低、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秆强抗倒伏。在黑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49.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油1号增产14.3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源激素与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发育关系。[方法]以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材料特长角H218、H203,短角"4101"、增11,普通角果中油821、MSP334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分析了角果发育1~20d内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讨论了内源激素IAA、GA3、iPA和ABA含量与油菜角果长度发育的关系。[结果]特长角材料IAA含量在角果发育第1~5天低于短角材料,第5、20天角果的IAA含量分别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负相关。特长角材料iPA含量在第5~20天低于短角材料,第1天角果的iPA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正相关,第5、10、15天角果的iPA含量分别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负相关。第5天角果的GA3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正相关。第1天角果的ABA含量与最终角果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PA和IAA可能在油菜角果长度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垦油5号是以scloon为母本,Delta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油菜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突出特点.在黑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857.2 kg/hm2,比对照品种格劳保增产12.3%,达极显著水平.垦油5号品质双低、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秆强抗倒伏.  相似文献   

17.
石油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磷营养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两步筛选法(即苗期干物质筛选和全生育期产量筛选)在酸性黄棕壤上对19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了磷效率的筛选,本研究以磷效率系数来反映品种间的差异。将其定义为缺磷和加磷条件下的干物质量及产量等指标的比值(-P/ P),在苗期筛选时,设置两个处理(-P:0.010g/kg,d p:0.100g/kg,以纯养分计,下同),32d后收获,根据干物质量得到苗期磷效率系数,其变幅在0.050-0.615之间,呈正态分布,根据苗期长势长相从其中选出12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进入全生育期筛选,设置两个处理(-P:0.020g/kg, P:0.100g/kg),收获得到菜籽产量,以产量效率系数(变幅在0.134-0.305之间)为基准,结合各品种在蕾期,花期,角累期,成熟期对磷营养的不同反应,最终确定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品种97081和磷低效品种97029。  相似文献   

18.
王斌  荣维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96-14097
[目的]选育品质优良、综合性状好、配合力强的不育系。[方法]利用引进种植的品系03P27中的雄性不育单株,采取田间选择和品质筛选相结合,不育株后代连续回交的方法对其进行选育。[结果]育成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六020327A,经田间性状鉴定表明,属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芥酸含量0.3%,硫甙含量26.68 μmol/g,含油量达40.69%;其育性对温度反应比较迟钝,高温败育彻底;具有田间性状好、长势强、抗逆性和配合力较强等特点。[结论]不育系六020327A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Male sterile NEA plants were identified in progenies of the radiated 92P×Aggregate-silique in Brassica napus L. In 1993. Their progeny plants from test crossing and open pollination were 100% male sterile. The double-low male sterile lines JL-4 and JL-18 were bred through successive backcrossing of the double -low variety No. 4 and No. 18 in Brassica napus L. To NEA. Restorer lines 6720 and 6722 with significant heterosis in F1 were developed. The results from investigating the restoring-maintaining relationship and inheritance of the restorer gene indicated that JL-4 and JL-18 were different from both PolCMS and Shan 2A type,and their restorer gene was controlled by a pair of dominant genic genes.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芝麻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等4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的远缘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其亲和指数为0.032。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芝麻菜的亲和指数为0.021。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的亲和指数分别为0.046,0.067。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