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食用菌只要严格进行灭菌,菇房是不会老的,即使是老菇房也可以“返老还童”。老菇房的形成是由于菇房栽培两年以后,杂菌增多,又加之不进行严格灭菌,致使杂菌争食食用菌的养分,而使食用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致使食用菌减产甚至无收,使菇农遭受损失。因此老菇房的再用,关键是灭杂菌。对老菇房的灭菌,有几个可行措施: 1.对菇房进行彻底清洗打扫,菇房的地面、墙角落都要打扫干净,使用的床架、薄膜等工具也要清洗干净,不留有以往培养料  相似文献   

2.
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春末夏初室内栽平菇,若菇房消毒不彻底,原材料处理不当,易发生杂菌感染。如用稻草料栽培常出现鬼伞类杂菌;用废棉花栽培极易出现粘菌(菌盖、菌柄呈粉色,菌伞直径约5厘米、高5~10厘米,无菌膜,有大量带浊腥味的粘液),若不及时处理,将会迅速蔓延(特别是粘菌),导致减产甚至失收。  相似文献   

3.
栽过平菇的旧菇房,因空间湿度大,床架及空间残存的杂菌孢子密度大,重复栽培病虫害猖獗.我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防杂措施,经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发菌成品率达95%以上.现将旧菇房栽平菇要点介绍如下:(一)菇房消毒要严格前批菇栽培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废料,并立即进行菇房的第一次消毒,将墙壁、地面及床架等用5~10%的石灰水喷洒一遍,再按每  相似文献   

4.
我县于1971年秋开始种植蘑菇,面积546000平方尺,第一年获得每平方尺鲜菇1.051斤、产值1.227元的好收成。1981年发展到4358000平方尺,单产1.224斤,产值1.35元。现根据十二年来的蘑菇生产情况谈点体会。 (一) 加强菇房消毒。我县大部分是老菇房,杂菌、病虫危害比较严重。因此,严格菇房消毒十分必要。多年来,我们对老菇房是采取挑、冲、刮、  相似文献   

5.
胡桃肉状菌,是蘑菇栽培中一种竞争性很强的杂菌,同一菇房可连年感染,持续发生,严重影响蘑菇产质量,甚至绝收。据资料,此菌于1929年最早发现在北美的西部和北部,由菌种携带传入我国.上海地区于1960年前后在个别菇房发现,其后逐渐蔓延,福建菇区发生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人防工事的温度一般为15℃左右,用来栽培食用菌,养菌阶段的温度偏低。近年来,我们试验地上养菌地下出菇结合式的栽培工艺,效果较好。菇房布局:地面菇房选在地下菇房的进口处,栽培面积200米~2。地下菇房是利用人防通道式工事,在通道两边制菌板,竖井上建五米高抽风筒一座。  相似文献   

7.
在新菇房(或新改制菇房)内栽平菇,一般往地面上撒一层新鲜石灰粉,保持地面干燥,保证食用菌正常生长所需要的光线、温度、通风等条件即可。但用旧菇房连年栽平菇,首先,要确保菌种质量,不退化、不携带杂菌,选择抗杂性强、适合不良环境能力强的菌种。第二,正确配比、处理好培养料,创造一个发菌良好的内部因素,强化发菌速度,确保发菌质量。第三,采用立  相似文献   

8.
包金亮 《食用菌》2004,26(4):31-32
特大袋栽培姬松茸技术是袋栽技术的一大突破。传统畦式栽培,杂菌感染率高,产量不稳定,且受季节限制:常规小袋栽培,费工费时、成本较高。特大袋姬松茸栽培新技术,是采用7kg装的方形袋,室内发菌棚内出菇的二场制方式。每个菌袋是一个独立的生长区域,即便发生杂菌或出现异常,可单独处理。不必顾虑杂菌的传染。其出菇快,菇潮齐集,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  相似文献   

9.
蔡信之 《食用菌》1995,17(2):36-37
绿色木霉对平菇的危害非常严重,特别是在连续多年使用的老菇房(场)和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为了减轻危害,笔者对此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绿色木霉对平菇的危害 接种后菌块表面局部出现灰白色菌丝,不久就产生成堆的绿色孢子,形成绿色霉斑。不及时防治,则绿色霉斑迅速扩大、加深。据观察,杂菌菌丝呈絮状,比较透明,纤细,有分隔,生长迅速,分枝繁复;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塑料袋堆积式栽培平菇、凤尾菇,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保湿性能好,杂菌污染率低,菇房利用率高,产量高而稳定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但也存在袋内易缺氧闷气,易发酵烧堆和袋子中部出菇等缺点。现就如何改进工艺,克服弊端,谈一点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陈福如  王青松 《食用菌》1993,15(4):40-40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常因杂菌的污染或病菌的为害而导致减产或绝收。目前对接种箱、栽培室最常用的消毒剂是甲醛和高锰酸钾,这类药剂长期使用,会导致其敏感性下降,天菌效果变差。因此,研制一种高效灭菌、对人畜安全的消毒剂是菇农所需求的。菇保一号气雾消毒剂,系莆田市恒伟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产品,我们用该药剂对食用菌的几种杂菌和病菌进行了室内平板薰蒸杀菌测定和菇房消毒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蘑菇褐腐病近几年在我市蘑菇重点产区富阳镇的东洲、江丰片,以及近郊的西湖区周浦乡等地部分菇房发生危害,并呈大面积发生的趋势。该病由疣孢霉菌侵入引起,染病子实体呈不规则白色棉絮状菌团,并渗出暗褐色液滴,散发出腐臭味,被当地菇农戏称为“芋艿菇”,凡发病的菇房,轻者减产30%~40%,重者无收,对生产危害很大。为此,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介绍如下。①严格菇房消毒搭盖床架的材料,尤其是旧床架材料,要先用5%的石灰水浸洗干净,再在烈日下曝晒消毒…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农业合作社年产蘑菇250~300万公斤,一般是在远离栽培室的机械化车间堆料和播种,播后装入聚乙烯袋,置于地窖菇房18~20℃下发菌。工周后用磨碎的石灰加泥炭(3∶1)覆土,覆土后3周结菇,再过1~2周就可采菇。采菇期持续30~40天,温度维持在15~16℃,相对湿度90%。由于菇房简陋,杂菌为害严重,尤其是马氏轮枝霉(Verticilliummalthouse)。用福尔马林处理覆上,每平方米喷0.1~0.3%液2升,可防止最初的感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经处理的培养料每吨可采菇160~170公斤,未经处理的仅100~130公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县利用蘑菇房床栽草菇发展较快,为摸索稳产高产的栽培方法,我们采用各种材料作为“复土”试验,结果以复棉籽壳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一般可增产30—50%。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菇房准备:利用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菇房、床架及二次发酵的设备,经清洗消  相似文献   

15.
孙宏 《食用菌》1999,21(1):37-38
在食用菌生产中,菇房是其主要栽培设施。就目前我国城镇乡村食用菌栽培设施来看,普遍使用的有砖瓦结构改良式菇房、因陋就简的旧房舍、地下或半地下式土菇房、竹木结构塑料棚、简易遮阳棚,以及楼房地下室等等,这些设施虽然在食用菌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①保温、保湿效果不理想,不容易调节;②通风换气不良,造成子实体畸形;③光线不均匀;④杂菌污染严重,特别是墙壁、地面、屋顶粗糙的设施,病虫滋生不易彻底消除,且由于常年潮湿、房檀、苇箔板易霉烂腐朽,石灰或泥土墙壁提早脱落,缩短房屋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小核菌,我们当地菇农常称之为“尿素菌”,是近两年来为害蘑菇生产最严重的杂菌。据调查,1985年我市蘑菇主产区渠桥一带发生这类杂菌约占8~10%,1986年上升到30~40%,造成蘑菇生产损失达20万公斤以上。小核菌发生严重的菇房,往往造成蘑菇绝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平菇生产在我地发展很快,大多数菇农都是用中、低温型品种,冬播春收或春插春收,一般出完三潮菇后很难继续出菇,即使出菇,菇体小、产量低、菇质差。对于春播平菇,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加上害虫和杂菌相应增多,有些菌丝块还没有彻底出菇只好废弃,造成了原料的浪费。为此,我们从1994年夏~1997年夏季,在6个点上连续进行了废菌块越夏后再出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1 菌块的选择及越夏管理 选择无杂菌无虫害的菌块,脱掉塑料袋,置于室内恒温下风干至含水量20%左右,用0.3%的石灰水和0.1%的多菌灵全面喷洒消毒,再搬到灭菌处理过的室内,以“井”字形或“人”字形堆放。室温控制在26~28℃,空气湿度控制在35%~40%,每天需开门窗通风1~2次,每次为2小时,每周需对菌块进行翻堆2~3次,控制堆心温度不得超过30℃,直到越夏结束。 2 二次出菇技术要点 ①室内出菇:我市气温在9月中下旬明显下降,这时废菌块越夏结束,将菌块置清凉水中浸泡2天吸足水分,同时追加2%的葡萄糖和0.1%的过磷酸钙营养液。然后转入菇房覆膜出菇管  相似文献   

18.
平菇用菇体组织分离和菇木分离制母种,菇体、菇木表面一般都先用0.1%升汞或75%酒精进行消毒。其实菇体、菇木表面消毒只能杀死部分杂菌,对于平菇这样的大型子实体,只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无须对分离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所接的母种杂菌感染率很低,成功率几乎达100%。现将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地区有不少人学栽平菇,多数人不懂技术,只是死搬书本,不是感染杂菌报废,就是只长丝体不出菇。感染杂菌报废可找出其原因,而只长菌丝不出菇有许多人却百思不得其解。经询问了解,发现后者与我的栽培方法相差无几,只是在拌料时加放了2%敌敌畏剧毒农药,我问他们为啥加敌敌畏?他们  相似文献   

20.
黄建春 《食用菌》2000,22(3):30-31
草菇是高温型食用菌,一般在气温稳定在26℃以上的7、8月份栽培,鲜菇上市约2个月,供应时间短而集中。近年来,随着草菇生产季节化与消费需要周年化之间矛盾的突出,草菇提前、延后栽培技术在不断深入研究,生产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产量仍不稳定,栽培技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多年来的研究,摸索了一些技术和经验,现报告如下,供参考。1菇房的搭建或改建提前、延后栽培草菇的首要条件是要具有一定保温、温效果的菇房。目前,菇房一般有三种形式;用蔬菜管棚搭建,泡膜板搭建和砖瓦式改建。蔬菜大棚搭建的菇房,长度直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