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制李大心尉雅范靳兆江张恩珠(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61005)(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饲养的孔雀感染了组织滴虫病,近几年内共发病12只,死亡5只。1症状病孔雀极度衰弱,两眼无神,卧地不能站起,触诊见腹壁...  相似文献   

2.
组织滴虫病是禽类常发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对孔雀也有较大的危害,不仅影响幼孔雀的生长发育,而且由于治疗不及时,常引起死亡,造成一定损失.锦州北湖公园作为观赏饲养的孔雀,于1984和1986年曾两次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病原体检查结果,确诊为组织滴虫病.我们对发病的孔雀应用914(新砷凡纳明)按每公斤体重25  相似文献   

3.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所引起的原虫性寄生虫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盲肠和肝脏形成坏死性炎症,由于患病后机体血液循环障碍,病禽头部呈暗黑色,所以又称黑头病,孔雀进入育成期后对该病较为敏感。2005年9月,辽西动物园饲养的70多只孔雀有部分陆续发病死亡,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组织滴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兰孔雀的饲养越来越普遍,不仅动物园大量饲养用来观赏,各地有许多养殖场也饲养繁殖兰孔雀,供观赏和食用,因此兰孔雀也逐步向经济禽发展。其最容易发生的疾病是组织滴虫病,尤以幼龄孔雀最为敏感。一组织滴虫病的感染途径分析根据组织滴虫的生活史分...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份,扬州市城北的一个孔雀养殖场发生了组织滴虫病。发病孔雀表现为精神萎顿,排出硫磺样稀粪。随病程发展,症状加重,贫血、消瘦,部分孔雀后期行走如踩高跷步态,病死率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6.
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寄生原虫病,主要感染火鸡、鸡、稚科野禽等。孔雀是稚科野禽,是易感动物,幼孔雀最易感染发病,呈急性经过,死亡率高;成年孔雀感染,呈慢性消耗而造成死亡。仅2008年上半年,贵州省都匀市西山公园饲养的孔雀感染此病而造成死亡幼孔雀7羽,死亡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7.
孔雀的饲养与繁殖刘马根(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动物园225001)孔雀养殖业目前正在国内悄然兴起,使得这一以往仅饲养展出于动物园中的观赏鸟类身价陡增。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孔雀的饲养、繁殖及疾病防治方面的技术要点,供养殖者参考。一、孔雀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昆山市巴城镇,饲养孔雀专业户薛某,由于办场初期没有经验,曾一度发生自孵自养小孔雀组织滴虫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后经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发生,至目前已有4年不发病。现就该场孔雀组织滴虫病如何控制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组织滴虫病是以禽类盲肠和肝脏形成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原虫性传染病。该病在家禽发病较普遍,但有关稀有珍禽孔雀感染组织滴虫后的病理变化研究报道较少。作者通过发病孔雀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确诊为组织滴虫病,并从病理学方面描述了孔雀组织滴虫病的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组织滴虫病,俗称"黑头病"、"盲肠肝炎",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常呈散发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但也有死亡率超过30%的报道。笔者偶遇鞍山市某公园饲养观赏孔雀发生一起组织滴虫病,现将其诊治方法做以报道,仅供业内同行  相似文献   

11.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专业户饲养了40只近100日龄的孔雀,约70日龄时开始发病,发病孔雀主要表现为下痢、精神不振、投多种抗生素无效。来本公司禽病诊疗中心诊断,经过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7月 ,莒南县某公园饲养的 6只蓝孔雀普遍腹泻下痢 ,精神不振 ,投服各种抗生素无效 ,经笔者进行临床检查 ,病理剖检 ,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组织滴虫病。临诊症状孔雀精神萎顿 ,羽毛松乱 ,垂翅嗜睡 ,排泡沫状黄绿色稀粪 ,恶臭。病情严重者卧地不起。病理剖检特征性病变见于盲肠和肝脏。盲肠一侧明显肿大 ,肠壁增厚 ,肠腔内充满暗红色内容物。肝脏肿大 ,表面散布大小不等灰黄色坏死病灶。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初步诊断为组织滴虫病。实验室检查取盲肠内容物 ,用 40℃左右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悬滴标本 ,镜检 ,发现带有一根鞭毛的原虫 ,鞭…  相似文献   

13.
<正>组织滴虫病是火鸡和鸡组织滴虫寄生在盲肠和肝脏所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的寄生虫疾病,对其他禽类如孔雀、野鸡、鹌鹑也易感。本病又称传染性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雏禽和青年禽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病,在脏乱潮湿的饲养环境中容易发生。其症状主要是便血、贫血,及时治疗死亡率不高,否则会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介绍1例孔雀组织滴虫病的典型病例如下。1 发病情况河北省邯郸市某养殖场饲养的80多只孔雀,地面散养,149日龄  相似文献   

14.
<正>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性肝炎或黑头病,根据该病流行情况及病理表现,采用中西药结合防治效果较好。1发病情况2010年8月法库县十间房镇后魏村孔雀养殖基地饲养的230只孔雀。实行地面养殖,并且按计划免疫接种。为了控制细菌病在饲料中加入了环丙沙星,多维电解。2临床症状发病孔雀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欲增加、闭目呆立、  相似文献   

15.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以肝脏坏死、盲肠溃疡,出血为特征。近些年来,各地动物园、养殖场均不断发生该病。孔雀组织滴虫病已成为孔雀饲养的主要预防病之一。一、发病原因组织滴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虫体多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孔雀食入即可感染。但更多见的形式是组织滴虫被寄生于孔雀盲肠内的异刺线虫吞食,在其体内循环。最终带滴虫的线虫随粪便排出体外。孔雀吃了这种带组织滴虫的线虫卵或吃了带滴虫的线虫卵的蚯蚓,线虫的卵壳被消化,线虫幼虫和组织滴出共同移行至盲肠部…  相似文献   

16.
孔雀是世界上观赏价值极高的珍禽种类,在动物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对甘肃省兰州市动物园的孔雀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孔雀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应激性,生殖习性;饲养环境及卫生状况;饲养管理;常见的疾病包括新城疫、组织滴虫病、痛风、禽痘、霉形支原体等的病因、症状、治疗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动物园中孔雀的饲养管理,以期提高孔雀饲养的动物福利水平,为逐步开展孔雀的饲养、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将孔雀的行为生态学向公众展示,实现其观赏价值提供一些参考,使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孔雀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7.
组织滴虫病不仅侵害家禽,也普遍侵害野生禽类,动物园不仅有孔雀、火鸡、雉鸡等此类病的报告,在我们新乡市人民公园火鸡、孔雀死亡22只中,因该病死亡就有15  相似文献   

18.
组织滴虫病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在畜禽疫病检验工作中,我们曾诊治一例孔雀组织滴虫病。发病情况:齐市铁锋区一野生湿地养殖场,饲养孔雀40余只,采用平面、土地笼养的饲养方式。2002年夏季,部分孔雀开始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稀便症状,死亡5只。临床症状:发病孔雀精神呆滞,翅膀下垂,行走如踩高跷步态,闭眼、头下垂贴近身体或卷入翅膀下,食欲下降,头部发绀,体重逐渐减轻。病理剖检:盲肠壁变厚、充血、扩张,内容物呈干酪样,形成盲肠肠心。肝脏肿大,黄绿色,表面有下陷的坏死区,下陷的病变围绕着一个成同心圆的边界,形状似铜钱,病重的孔雀肝脏上的坏死区融合成片,形成大面积的组织变性。实验室诊断:在肠心和盲肠壁之间选择液状样品,如果样品完全是液体的即不需稀释,否则可在玻片上滴一滴湿的生理盐水。用高倍40x接物镜观察玻片标本。组织滴虫呈球形,具有特有的急速旋转运动,每一次旋动只滚过一整周和一小部分,调节镜后下的聚光器并部分地关闭变光澜,仔细检查,可看见虫体的一端有短的鞭毛。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虫体检查,诊断为孔雀组织滴虫病。防治:1.呋喃唑酮,将药混在饲料中,按0.04%与饲料配比,进行喂饲,连用7天。2.饲料中加入多种...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6年8月至1999年9月期间,在广州地区对510只蓝孔雀群进行三年多的饲养观察,蓝孔雀的常见病有如下几种:新城疫、组织滴虫病、盲肠虫病(异刺线虫病)、孔雀羽虱病、内脏型痛风、干瘦病等,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我们采用病理组织学和寄生虫学手段对自然发病的病死孔雀的病变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的蓝孔雀对组织滴虫病较易感;饲料营养不全和多变可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主要病变为出血性坏死性盲肠炎,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同时心肌纤维和肾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