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雉鸡,俗称山鸡、野鸡,近年来作为肉用珍禽被人大量繁殖与饲养。目前对雉鸡的能量、蛋白质等营养需要了解甚少,在实际生产中,大都采用家鸡的全价饲料,往往导致饲养成本较高,不利于商品化生产。本文介绍雉鸡的营养需求及饲料配方等,供饲养者参考。一、营养需要雉鸡对饲料营养要求比家禽为高。其日粮中代谢能含量可为2700~3100千卡/千克,可依不同生长期、生产性能和生产目的而有所不同。有人认为,2970千卡  相似文献   

2.
雉鸡雉鸡的行为和营养需要与其它禽类相比,更接近小火鸡和鹌鹑。在4周龄以内,如果饲喂2500~3000千卡代谢能/千克的饲粮,必须提供高水平的蛋白质(见表1)。提供给射猎用雉鸡的饲料必须保证雉鸡的最佳飞行,对是否只用谷物饲料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最好还是使用配合饲料(见表1中12周龄以后雉鸡的需要量)或是使用谷物并加以补充剂。若使用谷物并加以补充剂则须使其最后混合后具有同配合饲料相似的特征。成年母雉鸡的营养需要量并不太高,使用产蛋鸡的饲粮就行,或也可用表2所示的饲粮。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对我国不同雉鸡种群的肌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优良雉鸡的选育和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在相同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5个雉鸡种群250只(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对其胸肌和腿肌剪切力、pH值、失水率和肌肉颜色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雉鸡胸肌剪切力均为雄性大于雌性,其中,黑化雉鸡雄性最大,为2.462 kg/cm^2,申鸿七彩雉鸡雌性最小,为1.091 kg/cm^2,雌鸡腿肌剪切力大于胸肌。肌肉失水率均小于60%,p H值均低于6。肌肉颜色L值为47.40~62.90,a值为7.81~11.61,b值为8.27~12.57。pH值与失水率和肌肉颜色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指标分析,申鸿七彩雉鸡的肌肉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4.
代谢能效应生豆饼粉的代谢能(ME)低于经适当热处理的豆饼粉(Hm和Renner,1960,1963)。一般来说,含代谢能(MEn)2440千卡/千克、含粗蛋白48%的豆饼粉即可适用。约含10单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样本中代谢能值为2575千卡/千克;但抑制因子活性约为5单位时,代谢值则增至约2740千卡/千克(Mian和Garlich,1987)。Parson等(1981)观察到,去皮豆饼粉的真代谢能值在成龄公鸡与火鸡分别为3003与3292千卡/千克。豆饼粉经107℃、10~30分钟加热后若对成年公鸡的真代谢能值为3130千卡/千克。则在经121、120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我国家养雉鸡遗传背景和起源进化关系,采用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我国家养6个雉鸡群体(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的分类起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雉鸡Clean base数据分别为330.44×106Gb,340.64×106Gb,348.50×106Gb,291.67×106Gb,286.44×106Gb和324.98×106Gb,Q20≥92%、Q30≥85%,GC分布正常,共挖掘到50 078个有效SNP位点。通过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6个雉鸡种群可分为两大类,申鸿七彩雉、黑化雉鸡、白羽雉鸡、绿雉鸡和美国七彩雉鸡为一类,蒙古雉鸡单独为一类。研究揭示家养雉鸡种群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呼吸试验测定氧耗量的间接方法,对寒区驮用马骡10匹进行了动、静态共11个科目的能量消耗测定。根据各科目耗能量的测定结果,便可计算出不同体重的马骡在各种役别情0 下的总耗能量。300公斤体重的马骡.休闲时全日总能量消耗为6168.564千卡/匹·日;行90公斤驮载作业时,以作业时间长短区分,其轻役总能量消耗为8181.99千卡/匹·日;中役为9157.734千卡/匹·日;重役为9815.364千卡/匹·日。  相似文献   

7.
肉鸡生产费用中最高的是饲料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给与不同饲料可以有较高的收益。福冈县养鸡试验场对肉鸡前期和后期用料的更换,以及以后的培养,进行了试验。前期用料是粗蛋白质22.0%,代谢能3000千卡/千克。后期用料是粗蛋白质18.0%,代谢能3150千卡/千克。把10月份孵化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蒙古雉鸡、黑化雉鸡、日本绿雉、中国环颈雉和杂交雉鸡5种雉鸡,对其蛋清、蛋黄和全蛋中氨基酸含量和组成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雉鸡鸡蛋营养价值。结果表明:5种雉鸡蛋清、蛋黄和全蛋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日本绿稚蛋清、蛋黄和全蛋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全蛋中分别为25.43、10.61和8.52 g/100 g;参考WHO/FAO氨基酸模式谱,蒙古雉鸡、日本绿稚和黑化雉鸡全蛋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超出模式谱参考值。5种雉鸡全蛋的平均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5.23分,日本绿雉最高为89.37分。雉鸡鸡蛋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表明雉鸡鸡蛋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究20~22周龄雄性雉鸡适宜代谢能水平,为科学饲养雉鸡、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雉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30、11.72、12.14和12.56 MJ/kg,预试期5 d,正试期16 d,测定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饲粮代谢能水平对雉鸡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以及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雉鸡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11.72和12.14 MJ/kg组雉鸡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11.30 MJ/kg组(P<0.01),显著高于12.56 MJ/kg组(P<0.05);12.56 MJ/kg组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11.72 MJ/kg组腿肌率显著高于11.30和12.14 MJ/kg组(P<0.05);12.14和12.56 MJ/kg组雉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11.30 MJ...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和肉鸡之间的肉品质差异,每个品种各选取20只鸡,雌雄各半,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至出栏日龄。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品种肉鸡的肉品质性状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品种肉鸡的相关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雉鸡的肌肉系水力最高,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和肉鸡的肌肉系水力显著(P<0.05)高于吉林本地三黄鸡。雄性和雌性肉鸡的滴水损失率、水浴损失率均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雉鸡和吉林本地三黄鸡。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肉pH24 h值未表现出品种差异(P>0.05)。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纤维直径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雄性雉鸡的肌纤维密度最大,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3个品种雌性鸡的肌纤维密度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肌肉剪切力指标上,雄性吉林本地三黄鸡剪切力最大,与雉鸡、肉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剪切力最小,三黄鸡剪切力最大,3个品种的雌性鸡剪切力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雌性和雄性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的肌肉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肉鸡。相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其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3个品种鸡的肉品质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肉品质优于肉鸡,可作为本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1.
在提高产蛋鸡育成率,并使育成鸡发育正常,性成熟整齐,开产后能维持高产蛋率的前提下,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用低蛋白饲料育成产蛋鸡的试验,试验设计了从0~20周龄一直用 CP14%、ME2850千卡/千克和 CP15%、ME2610千卡/千克的试验组,并设了从0~2、0~4、0~6周龄分别喂给 CP18%、ME2850千卡/千克饲料,到20周龄分别给予 CP15%、ME2910千卡/千克和 CP14%、ME2850千卡/千克的饲料,20周龄以后各组都喂给 CP16%、ME2750千卡/千克的饲料,共设了8个组,此组50只鸡重复两次进行。结果:1、到20周龄的体重及育成成绩,CP15%的组和 CP14%的组分别为1401克和1318克,育成前期用 CP18%、的各组分别重于一直喂给 CP15%和 CP14%组。育成率 CP15%组优于 CP14%组。2、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对雉鸡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选取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绿雉鸡200只(每个品种各40只,公母各占1/2),参照国家标准,采用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测定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肌苷酸、胆固醇、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黑化雉鸡胸肌中粗脂肪、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雉鸡(P0.05)。雉鸡胸肌中均含有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3.22%~37.26%,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在0.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高于0.6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味道强度值最大(19.53~22.77)。2)雉鸡胸肌中检测到22种脂肪酸。黑化绿雉肌肉中12~16碳饱和脂肪酸、其他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其他雉鸡。由此可知,5种雉鸡胸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黑化雉鸡脂肪酸含量优于其他雉鸡。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奶牛能量的需要常通过折因法以维持和产奶两项需要的总和确定。而产奶的需要与标准乳的实际含能量有关。目前各国饲养标准衡量牛奶能值不完全一致。由于各国用以推算奶能的回归公式不同,以每公斤标准奶计,英国、法国和瑞士为750千卡,美国为740千卡,荷兰为730千卡。我国因缺少实测资料,故奶牛饲养标准(试行)中暂借用750千卡作为含脂49%标准乳的能值。  相似文献   

14.
用900只新母鸡(Warren Studler Sex—Sal Link),在336天产蛋期,上笼饲养,研究三种代谢能水平和每一代谢能水平又有三个蛋白水平的饲养效果(三种能量水平:2400千卡/公斤、2600千卡/公斤、2800千卡/公斤的饲粮,每一代谢能水平又有三个蛋白水平;16%、18%、20%)。饲粮蛋白水平对母鸡饲养日产蛋率、蛋重、哈呋单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比、每打蛋的饲料成本、热能采食量、蛋的总重和最终体重,没有显著的影响。使用这三种蛋白水平的饲粮,每鸡每天消耗的蛋白量都超过20克,并且蛋白质的消耗量是随着饲粮蛋白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最高蛋白水平(2800千卡/公斤)组的母鸡,明显地降低了产蛋率和饲料、蛋白采食量。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每打蛋饲料成本显著增加。中等能量水平(2600千卡/公斤)和最高能量水平(2800千卡/公斤)组的母鸡,它们对热能的采食量和最终体重相似,但与获得最低能量水平(2400千卡/公斤)组的母鸡相比,它们采食的能量和最终体重较高。饲粮能量水平对总蛋重、哈呋单位,每打蛋耗料和母鸡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尽管月平均温度是在26.8℃至35.2℃之间,产蛋率最高的组,年产蛋率可达71%至73%。这样的年产蛋率可以和温暖气候饲养的母鸡的产蛋率相匹敌。蛋重、哈呋单位与温暖地区报导的材料相近。这试验,推荐用16%蛋白和2400千卡/公斤代谢能的饲粮饲养褐壳蛋用鸡。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5个家养雉鸡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家养雉鸡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为819 bp,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日本绿雉碱基组成同源性较高;发现4个变异位点,其中823位置A-G互换,890位置A-G互换,1006位置T-C互换,628T-C颠换;定义了4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黑化雉鸡与其它雉鸡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构建了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树,日本绿雉单成一个系,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申红雉鸡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6.
β—葡聚糖酶对喂大麦日粮的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禽类来说,与其它种谷物相比,大麦的代谢能(ME)较低。大麦(粗蛋白含量为11.5%)的表观代谢能(AME)仅为2750千卡/千克,而玉米与小麦分别为3370与3250千卡/千克(Scott 等人,1982)。大麦低代谢能值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含有较多  相似文献   

17.
利用阉公猪和母鸡进行4个饲养试验,测定烟草籽油饼的化学成分、可消化能(DE)、真代谢能(TME)和可消化粗蛋白(DCP)。利用3头35~40千克重的阉公猪测得烟草籽油饼的可消化能和可消化粗蛋白分别为2174千卡/千克和188.7克/千克,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63.5%。利用8只产蛋母鸡测得真代谢能为2372千卡/千克。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康贝尔鸭进行的3×3因子试验中,从1日龄开始日粮中含有17、20、23%的蛋白质和2600千卡、2800千卡/kg 的代谢能。结果是,从1日龄到4周龄取得最好生长效果的是含23%的蛋白质量,4~8周则龄为20%的蛋白质含量,在整个试验期,2800千卡/kg 的代谢能得到最大的体增重。试验表明,饲料转化率随日粮的蛋白质和代谢能的增加而提高,尽管代谢能在2800~3000千卡/kg 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蛋白质的利用率随日粮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人工养殖雉鸡发展很快,在珍禽饲养业中已占相当比重。主要采取的饲养方式是网室笼养,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网室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饲养密度为1~1.2只/平方米。在这样高密度饲养下,采用大群配种,使雉鸡没有固定的产蛋场所,从而导致绝大多数母雉鸡失去抱性。因此,在笼养情况下的雉鸡自然孵化及育雏行为比较罕见,至今仍无报道。笔者在指导雉鸡生产中观察到笼养雉鸡的自然繁殖行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我国家养雉鸡MHC B-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雉鸡的选种育种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试验利用PCR测序技术对我国家养雉鸡种群(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B-F基因外显子2进行多态性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得到雉鸡MHC B-F基因外显子2序列为264 bp,A+T含量为38.85%,G+C含量为61.15%。我国家养雉鸡种群中共检测到29个SNP位点,突变率为0.109 85,核苷酸多样度为2.606%;检测有3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93。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和黑化雉鸡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新培育品种申鸿七彩雉鸡与中国环颈雉、白化雉鸡、日本绿雉和黑化雉鸡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