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部分林区的红松人工林中出现了一种新病害——红松流脂型溃疡病。该病蔓延较快,危害严重。仅通河林业局浓河经营所的红松林中就约有2000亩严重被害,发病率达62%以上,感病指数为49.4,死亡率在9%左右,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了解该病的危害情况,我们先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来,我们在本溪等地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人工林内看到了两种国内未曾记载过的红松干部病害。为了引起生产、科研及林业行政部门等有关单位重视,现将我们1980~1981两年来对该两种病害做的一些初步观察和研究简述如下: 一、红松腐烂病该病害系1980年春最初发现于本溪县草河口林区马牙石沟15年生的红松人工林内。  相似文献   

3.
东北红松人工林近年流行红松流脂溃疡病,几乎在整个红松分布区均有发生。1984年以来,黑龙江、辽宁两省先后报道该病原为芽孢盘菌属Tympanis confusa真菌。笔者于1986年在黑龙江省东京城等地发现白孔座壳菌属Leucostoma kunzei真菌与T.confusa口菌在同一  相似文献   

4.
红松流脂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在估计红松流脂病(Tympanis,Leucostoma)造成损失量的基础上,评价三种防治措施的防治效益,进而提出该病的经济阈值和防治指标。如病情指数在10.5以下可以不防;在10.5—13.4之间采用药剂涂干防治;在13.5—25.6之间采用修枝 药剂防治;在25.6以上采用间伐 修枝 药剂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红松流脂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红松流脂病(Tympanis,Leucostoma)进行营林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治试验,寻找不同立地条件下适宜的防治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对密度2100株/公顷以上的发病林分,应采取25—30%强度的间伐,伐除重病株和濒死木,修除1.5—1.8米以下的枝条,对Ⅳ级以下的轻病株涂药(松焦油 柴油)进行综合防治;对密度176.8株/公顷以下的发病林分,可进行修枝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8.
红松烂皮流脂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烂皮病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害。主要危害红松人工幼林,造成干部烂皮和枯枝,轻者影响林木生长,重致全株枯死。目前延边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红松流脂溃疡病(Tym panis confusa)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危害红松干枝部的危险性病害,多发生在10~30年生的林分内。该病在干部形成溃疡斑并使树干枝溢缩,在树木生长期大量流脂,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直至死亡,是影响红松成材以致造成局部林分毁灭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有关红松流脂溃疡病的研究成果较多,为使这些科技成果和应用技术尽快应用于林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我省自1974年大面积引种湿地松(Pinus ellittii Engelinann)以来,造林面积已超过10万亩,成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1976年以后,不论平原、丘陵、山地的引种点,均不同程度地陆续发生芽流脂病,发病率一般在10—30%,有的高达80%。芽流脂病严重地影响干形和高生长,据在抚州、宜春等地调查,7年生树高不足3m,比同令健树矮一倍以上。据笔者调查研究,此病属生理性病害,以幼树发生为主,每年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低洼积水和土壤贫瘠的地段发病严重。病株针叶和梢头含硼量显著低于健株。每株根部施硼10g,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人工红松林的病害情况,依其经营措施不同,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如经营措施得当,人工红松生长发育正常,不得病,或得病危害也较轻;如经营不当,多种病害都相继发生、蔓延,造成大片成林被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红松阔叶林是吉林省典型的森林群落,这里主要以红松阔叶林生长量为研究对象,研究红松阔叶林的生长与更新。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林总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其中,中龄林生长最旺盛。干扰对红松阔叶林生长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红松阔叶林的林下更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地区红松林连续遭受红松梢象鼻虫(Pissodes nitidus)危害,部分林场受害较重,受害率约达60—70%。一九七四年发生面积1050亩,现已蔓延7800亩。该虫分成、幼虫两阶段危害,受害林木轻者针叶脱落、主梢干枯,树梢成扫帚状,重者整株死亡。从现地调查8—30年生红松均有受害,天然散生红松也有发生,平均虫口密度8—10头/株,最高可达23头/株,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我们于1983—1984年对该害虫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现将所得材料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4.
红松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对红松离体胚和2 ̄3a生幼苗的顶芽进行组织培养。在含有激素的培养基上,离体胚在量愈伤组织和畸形苗。顶经过4-5个月培养后,在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的培养基上形成少量侧芽,在生长素类激素含量较高的发生不定根。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流脂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松流脂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徐锦才,卢桂兴,符德江(江西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333000)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lm)原产美国东南部,1974年,我场开始引种育苗,分别于1975年、1976年在浮南分场、白虎湾林区造林102.47...  相似文献   

16.
红松烂皮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余年来,在吉林省廷边地区普遍发生的红松烂皮病是由Cenangiumabietis (Pers Duby)侵染所致。该菌为弱寄生菌,以未成熟的子囊盘及菌丝在病皮上越冬。菌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PH值为4.0,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PH值5.5,散光培养30~60天可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在离体水培枝上接种后4~6个月产生子囊盘。6月中、下旬为孢子主要传播时期。多雨,长期高湿,纯林密度大,通风不良是主要发病诱因。营造混交林,及时间伐抚育,合理修枝,保持林内卫生,通风状况,辅以1%氢氧化钠加25%石灰水或10%百菌清油剂加松焦油1:1,进行病部涂药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红松是我国主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解放以来延边造了大量红松人工林,现大多数都苍郁成林,但近几年来林内发现一种较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红松烂皮病。由于该病蔓延迅速,致使红松幼树大量枯梢或枯死,给大面积红松人工林造成很大威胁。为摸索该病的分布、病原、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我们对这一地区红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一、分布与危害红松烂皮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据记载,在芬兰、德国、挪威和瑞士该病曾造成枝条大量干枯。在国内,辽宁、山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湿地松采脂情况及产、流脂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湿地松产、流脂动态平衡”论点。认为,湿地松一定时间内的最终流脂量取决于树木的产脂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红松人工林内小气候因子与对照区气候因子的对照分析,表明林分具有缓热、缓冷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小气候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其变化幅度在很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在落叶松纯林内对其流脂病进行调查,发病率为79.13%,病情指数为32.48,对其高生长量影响严重,损失率达30.23%,材积损失率达16.26%,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树势,为其它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