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营造草场防护林是浑善达克沙地防治风沙危害的主要措施,本文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树种、不同配置方式的灌木防护林的防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带灌木防护林,小红柳减弱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的效果优于黄柳;而多带小红柳的防风效果优于单带灌木防护林.因此,在浑善达克沙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时可优先选择小红柳,以多带配置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武俊瑛  高永  汪季  秦艳  惠彦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506-6509
以浑善达克沙地省际通道两侧公路防护带为试验区,黄柳(Salix gordejevii Y.L.Chang et Skv.)和小红柳(Salix microstachya Turcz.)在试验区及浑善达克沙地生长丰富,株高1.6-2.0 m,基经1.0-1.5 cm为自然生长最多的规格,是公路沙害防治中重要的沙障材料。由于柳条沙障类型、高度、规格、疏透度、设置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工程防沙体系的稳定和防护效益,笔者通过对15、18、21、24、27和15、25、35、45根/m两组不同密度高立式柳条沙障分别于裸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风速测试,比较防风效益和地表粗糙度,结合防沙工程实践,提出25-30根/m为当地高立式柳条沙障设置的适宜密度。通过对多道高立式柳条沙障风速变化、防风效益和地表粗糙度的分析研究,认为当地高立式柳条沙障间距按上述密度应以4 m为宜,个别特殊位置可调整为2 m,如在风口处。  相似文献   

3.
贾旭  罗腾莉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58-158,208
通过耐特网与沙生植物相结合进行路基边坡防护试验,结果表明此面固沙防护措施是一项适合沙漠地区铁路防护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正蓝旗境内沙漠化研究为例,分析了防风固沙林带和围栏封育对风速、植被、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巳经形成,显示出应有的作用.封沙育草是促进天然植被恢复,提高沙地生产能力,加速沙区草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长期连续定位调查结果对客观评价飞播固沙成效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典型样地定位调查方法,连续测定了2004—2018年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县流动沙地飞播区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飞播后植物生长年限的增加,播区植物生长经历了一个缓慢并波动的过程,植物密度和植物种类均呈现多项式模型,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均为指数模型。典型样方内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植物种类从8种逐渐增加到19种,多年生乡土植物种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加到6种,植被平均盖度从21.65%增加到60.00%,生物量从22.30 g/m2增加到56.70 g/m2。植被盖度、生物量、植物种类和年度降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植物种密度和年降雨的相关性较差。飞播固沙后植物生长经历了一个缓慢并波动的过程,植被盖度、多年生乡土植物逐渐增加,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乌兰浩特-阿尔山公路两侧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常规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对乌兰浩特-阿尔山公路两侧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公路两侧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划可分为4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9个群系;野生种子植物种类相对丰富,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类型占绝对优势,其中具有明显的大科优势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绝大多数;中生植物在本区占有很大的比例;公路沿线发现了内蒙古四级保护植物山丹,并提出公路建设期间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该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非堆积搬运理论和饱和路径学说的原理,以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扬水灌溉工程引水干渠为例,提出了荒漠、半荒漠地区渠道防沙措施,包括:(1)渠道横断面结构选择“U”型断面;(2)渠道两侧固沙防护林草体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白芨滩林场固沙造林实践,介绍了草方格固沙造林法和化学固沙造林法等固沙常用的方法,又从沙生植物类型的选择、沙生植物育苗、造林管理技术、造林模式等方面介绍了造林治沙技术。  相似文献   

9.
新地-麻黄沟高速公路沙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地—麻黄沟高速公路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风沙运动具有往复式移动的特点,一年四季都能形成沙害,属重度沙害地段。本文在分析公路路域范围的地形地貌特点和沙害成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沙漠地区高速公路沙害防治的原则,认为综合运用工程治沙、植物治沙、化学固沙技术,建立以工程防沙体系为主,工程防沙体系与植物防沙体系相结合的综合防沙体系,最终形成植物防沙体系是沙漠地区高速公路沙害防治的根本措施,并提出了防沙体系结构、功能、防护宽度配置的一般模式和建设技术,旨在为我国沙漠地区高速公路防沙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表粗糙度和植物群落防风效应的测定,结果表明:省际通道上防护带植物群落显著的提高了地表粗糙度,有效的防止了风蚀;大风经过群落阻挡,风能不断下降,风速逐渐降低,防护带群落对沙地公路的防护作用明显.研究发现,群落盖度是影响粗糙度的决定性因素,植物群落防风效应与群落高度、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浑善达克沙地进行野外考察和采集表层沙样,通过激光粒度仪测量其沙粒粒径,分析其内部不同区域沉积物粒度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和沉积环境,为治理该沙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内部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以细沙和中沙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43.9%和34.72%;粉沙、极细沙、粗砂含量较少。中值粒径从西到东逐渐变细;分选系数为0.94Φ,分选性整体较差,沿盛行风向有变好的趋势;偏度和峰度均值分别为0.16和1.23。粒度频率曲线指示该沙地沉积环境多样,沉积过程复杂。中西部沙物质以河流及湖泊沉积为主;东部则主要分布风成沉积,其部分物质可能来源于沙地内部的河流碎屑物或更西部的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配置固沙林的防风阻沙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强    唐进年    杨自辉    张大彪    郭树江    张剑挥    张莹花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3):177-184
人工固沙林建设中,通过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丛状、两行一带、单行一带和均匀4种固沙林配置模式的防风阻沙效果。结果表明:1)在植被覆盖度均为20%的条件下,4种配置模式的固沙林都有显著降低风速的效果;4种配置在林带前和林带后风速变化差异不大,林带内风速变化差异显著,均匀和丛状2种配置模式降低风速的效果优于两行一带和单行一带,其中丛状配置在近地面防风效果最好;2)4种固沙林配置在林带内阻固沙效果明显,林带前、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风蚀,风蚀和积沙量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积沙总量:丛状>均匀>单行一带>两行一带。研究结果表明,丛状固沙林配置模式在综合防风、阻沙效果方面优于其他3种模式,此结果可为干旱沙区固沙林建设提供新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3.
柠条林防风阻沙效益模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插植的方法,模拟了3种不同配置的柠条灌木矮林,对其剖面风场以及输沙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行配置防风效能较低,2行和3行配置防风效能较高;且随着风速的增大,3种配置的防风效能存在不同趋势,1行矮林维持在10%以下,2行矮林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趋势,3行矮林稳定在较高水平。从输沙率来看,2行和3行配置也优于1行;1行矮林在其背风面7h(h为树高)内都能减少风蚀,而2行和3行矮林在其背风面10h处都能有效减少输沙率,防控风蚀。灌木矮林能有效增加粗糙度,在林带后的粗糙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流沙固定及土壤改良是冀北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冀北沙漠化土地黄柳生物沙障内与裸露沙地的风速、积沙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观测分析,研究了黄柳生物沙障的防风阻沙效益及土壤改良效益。结果表明:黄柳沙障后1 m,0.5 m高度处的防风效能为28.69%,黄柳沙障内下垫面粗糙度为裸露沙地的4.5倍,黄柳基部积沙量为0.09 m3。黄柳沙障内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极粗砂粒(1.0 mm)含量分别比裸露沙地减少了92.84%、95.38%、82.85%,细砂粒(0.25~0.1 mm)含量则分别比裸露沙地增加了57.09%、44.93%、46.37%,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较裸露沙地提高了24.85%、41.30%、22.86%。黄柳沙障内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总量分别比裸露沙地高出30.93%、54.54%,沙障内土壤酶活性亦有增强,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明显,其活性在0~40 cm土层比裸露沙地高出37.69%。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沙区光伏阵列防风阻沙效应,以库布齐沙漠200 MWp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阵列内上风向边缘(观测点A)、下风向边缘(观测点B)和阵列外的上风向流动沙地(CK)设置观测点,通过HOBO 小型移动气象站和阶梯式集沙仪测定风速变化和输沙情况.结果表明:①观测点A 和观测点B 的粗糙度较流动沙地增大,各观测高度平均风...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风速、缩小温差、增大温度、减少径流、防洪护堤等5个方面。不同结构的林带其小气候效应也不同,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原因探析--以正蓝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正蓝旗一些重要的气候因子(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潜在蒸散、潜在蒸散率、辐射干燥度)及经济因子(总人口、牧区人口、农区人口、城镇人口、中小学在校生占总人口比例、山羊头数、绵羊头数、大型家畜头数、农区耕地面积、牧区耕地面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可灌溉耕地面积、粮食作物单产、经济作物单产)在近40年中的变化做了深入分析,发现正蓝旗的人口和牲畜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并达到了显著水平。过度放牧及人口的急剧增加是导致正蓝旗乃至浑善达克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增温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据此提出:应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复合式农业,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变当地饲养牲畜方式、推广舍饲;实行农牧互补,以阻止浑善达克地区荒漠化的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