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国“三农”工作的高度概括。“三农”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而农民增收问题正是“三农”问题的重心和焦点,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就是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天下之大本也。基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解决,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农村居民安居乐业与否。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本文从"三农"基础理论、国家政策入手,以扬州市广陵区为例,阐述和分析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促进广陵区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唐伟 《北京农业》2007,(27):61-65
农业、农村和农民,俗称"三农"。其中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村富,天下富。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资金,需要人才,需要勇气,需要激情,需要智慧,需要恒心,需要法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战略需要;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农技推广体系作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曾经并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约70%的人口是农民}.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三农问题更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朱莉 《甘肃农业》2002,(10):28-29
农村治安环境是全省治安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省农村地域辽阔,矿藏、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着良好的投资前景,也逐渐为各方投资商所看好.农村治安环境的好坏,成为影响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江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入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我们就能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所以,就甘肃而言,稳住了农村,就稳住了四分之三的人口,而这四分之三的人口稳定了,全省的改革发展大局也就稳住了一大半.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发展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工作全面的根本性的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社会兴,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如何正确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亟须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2.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 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置于现代化建设中,并将其视为最为重要的建设 内容,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党和国家统筹全局立足长远,对现阶段“三农”工作应当不 断加以深化与发展,充分体现出中央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决心,而这也反映出了广大农民内心的愿望,也保护 了其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5个“一号文件”,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三农”问题中农民增收始终是关键和核心,只有把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50%以上,农业经济和粮食安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农业生产进入了农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逐年走高、农业劳动力愈加紧缺、资源制约要求加剧、灾害影响加重和国际化竞争激烈的新阶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潜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稳,天下安。”作为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乡镇,肩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和稳定农村的重要责任。然而,近些年来,不少乡镇干部反映,乡镇工作难做,群众对一些乡镇干部也有些不满,局外人士则有更多的评论。一时,有关乡镇问题的议论成了一个焦点,令人关...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解决"三农"问题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位置,温家宝总理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以农立国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强则国家强,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直指农民收入,保护农民权益。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人,从根本  相似文献   

17.
黄华 《农家顾问》2006,(11):71-71
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目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还是困扰许多地方的一个难题,要使贫困地区早日实现脱贫,首要任务就是打破常规老套的种植方法,改变粗放经营、碰运气、靠天收的生产现状,切实推行科教兴农,用科学技术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努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文  相似文献   

18.
天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内陆中等城市。农村面大,农业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尤为重要。农业兴则全市兴,农村稳则全市稳,农民富则全市富。因此,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最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天水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广大农村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全面小康。为此.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0.
关注“三农”问题的人大多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朱镕基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在内部会议讲话中屡屡提及的一句话就是:“入世后我最担心的是农业。”面对全球经济竞争,中国的“三农”问题,不仅让国务院总理耿耿不寐,中国的经济学人也著文鼓与呼,献计献策,希望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让农民不断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民为国之根,农为民之本,农村稳则天下稳。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都把“保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村民自治也好,社会治安一票否决也罢,甚至过去的户籍管理制度,近年来的减轻农民负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无一不是遵循这个思路。然而,从经济角度看,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关键要解决好发展问题。就像下棋要讲棋眼、治病要找病根,解开“三农”问题的“穴道”,绝招只有一式: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惟有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却一直在迂回爬坡。统计资料显示,1997~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