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日粮蛋白质摄入量对泌乳奶牛氮排泄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个重复的4×4的拉丁方试验设计,给体重、产奶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12头经产荷斯坦牛饲喂4种等能量水平、不同蛋白质水平(13.2%、14.1%、15.0%和16.2%,干物质基础)的日粮,来研究不同日粮蛋白质摄入量的泌乳奶牛尿氮、粪氮和总氮排泄量(尿氮+粪氮)变化情况。整个试验期共56d,每期14d,第1天~第10天为调整期,第11天。第13天为粪尿收集期。结果表明.奶牛氮摄入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日粮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不同处理组奶牛的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的尿氮、粪氮和总氮排泄量随氮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组奶牛的尿氮排泄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总氮排泄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处理组间的粪氮排泄量无显著差异(P〉0.05)。适当控制奶牛氮摄入量是泌乳奶牛氮素减排首要考虑的营养措施。  相似文献   

2.
1奶牛热应激时的表现 1.1采食量降低 粗饲料采食量比精饲料采食量下降明显。 1.2饮水量 1956年研究表明:当奶牛在温度“舒适区”时,每千克干物质需摄入3千克水。而在热应激情况下,对水的需求显著增加,每千克干物质需摄入7千克以上的水。在环境温度超过体温时,由于干物质采食量和活动的减少,水的摄入量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3.
奶牛耐寒不耐热。奶牛在2~24℃温度范围内生活比较适宜,最佳环境温度为10~20℃。当夏季来临时,气温高于24℃,有些地区气温甚至高达35~40℃时,就会给奶牛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减少夏季热应激,搞好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已成为广大奶牛饲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在牛体内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畜产品(牛奶、牛肉等)的主要成分,而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表现出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机体新陈代谢催化剂的酶、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参加免疫的抗体、具有调节新陈代谢作用的激素等,都是有蛋白质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确定在2~14周龄提高后备犊牛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是否会影响乳腺的发育。在2周龄时,将荷斯坦后备犊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即在阶段1(2~8周龄)设计2个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水平(中等摄入水平用M表示;高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用H表示),在阶段2(8~14周龄)设计2个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水平(用L表示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用H表示高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这样可保证所有4组(ML、MH、HL、HH)犊牛均可保持在平均初始体重接近。在阶段1,M组日粮由标准代乳粉(21.3%粗蛋白质、21.3%粗脂肪)和粗蛋白质水平为16.5%的谷物混合精料组成,代乳粉的摄入量按犊牛体重的1.1%进行饲喂,而谷物混合精料进行限饲,从而使犊牛日增重控制在400g。而L组犊牛在阶段2仅饲喂谷物混合精料。在阶段1,H组日粮由高蛋白质代乳粉(30.3%粗蛋白质,15.9%粗脂肪)和粗蛋白质21.3%的谷物混合精料组成,代乳粉的摄入量按犊牛体重的2%进行饲喂,而谷物混合精料进行自由采食。在阶段2,H组犊牛仅饲喂21.3%的谷物混合精料。在试验中,犊牛通过饲喂代乳粉在7周龄进行陆续断奶,并分别在8周龄(屠宰11头)和14周龄(屠宰41头)进行比较屠宰试验,从乳房的1/2,并根据距离乳头的远近距离,分别在靠近乳头的乳腺近区、中区、远区进行软组织采样,用于软组织容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DNA含量、RNA含量和外周软组织测定。总的软组织、软组织DNA、软组织RNA以及DNA浓度、RNA浓度在阶段2饲喂H组日粮的犊牛均有所增加。被乳腺上皮占据的软组织不受日粮处理影响,但是在阶段2,用Ki67作为上皮细胞增殖标记,结果表明,与阶段1中H日粮组犊牛相比,在阶段1饲喂M日粮组犊牛上皮细胞增殖较快。日粮不影响软组织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RNA/DNA比率。在2~8周龄,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则可提高软组织量和乳腺软组织中DNA和RNA的含量,而没有提高软组织中脂肪的沉积量。日粮处理同时也影响了乳腺软组织的发育和软组织下管状上皮细胞增殖。而这些变化对以后泌乳潜力的影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王倩 《中国乳业》2020,(7):54-56
蛋白质在胃肠道内消化、吸收较慢,可产生较强饱腹感,且不易引起血糖波动。因此,随着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在临床上开始采用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配合少食多餐,以及多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的饮食方式辅助2型糖尿病的治疗。但随着研究的发展,有很多学者认为高蛋白质饮食不仅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并且不同的蛋白质来源对于2型糖尿病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主要从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及种类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环境温度对奶牛的生长、繁殖及产奶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其代谢产热也相应增加,使得奶牛更易遭受热应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在牛场环境温度的控制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热应激下奶牛的生理反应以及冷却系统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所谓奶牛的热应激反应,指的就是奶牛由于受到炎热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的反应。这是因为奶牛体内热量的散发又较为缓慢,故而奶牛特别怕热,易于发生热应激反应。大量的饲养实践证明,在每年的6—8月间,由于环境气温的升高,奶牛自身肌体的热调节机能开始  相似文献   

9.
10.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适宜的生产环境温度10~20℃,当环境温度高于30℃,奶牛便会出现热应激。奶牛最直接的反应是食欲和产奶量降低,体温升高,喘气呼吸加快。高温环境也极大影响奶牛受胎率,导致受孕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正常体温38.5℃,适宜的生产环境温度10~20℃,当环境温度高于30℃,奶牛便会出现热应激。奶牛最直接的反应是降低食欲和产奶量,体温升高,喘气呼吸加快,高温环境也极大影响奶牛受胎率,导致受孕低下,在此高温季节,如何采取可行有效措施,减少热应激对奶牛配种受胎的负面影响,作者浅叙己见。  相似文献   

12.
13.
SARA是一种普通却很有经济意义的奶牛代谢紊乱症。由于诊断SARA比较困难.因此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少。Oetzel等(1999)发现商业奶牛场产奶期间为1~120天的奶牛有20.1%存在SARA。SARA通常发生于产奶早期的奶牛。此时奶牛的瘤胃还没有适应从青粗料向浓缩料的转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糖的发酵会导致大量VFA和乳酸盐的产生.乳酸盐在瘤胃中累积.结果降低瘤胃PH值。  相似文献   

14.
热应激是指由于环境温度升高,使奶牛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别减小,对蒸发散热依耐性加强或同时因相对湿度增加而造成蒸发散热效果减弱而导致的奶牛对不利于其生理环境高温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Stress一词首先由加拿大学者塞里(H@Stlye)于1936年提出,原意为“紧张、压力、应力”,我国医学界译为应激.目前普遍认为,应激的恰当含义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其中由温度变化产生的冷热应激,尤其是热应激更为重要,也最为常见,往往导致畜体内平衡破坏,出现疾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奶牛热应激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热应激是夏季影响我国广大地区奶牛生产的普遍性问题。本文从奶牛热应激的概念、判定标准、内分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在生产中预防热应激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热应激是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热应激机制及其对奶牛生产影响的研究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本文阐述了奶牛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黑麦草青贮替代玉米青贮后对养分摄入量、表观消化率、产奶量和奶成分的影响,对随机分组的20头荷斯坦奶牛进行了为期8周的研究。随着日粮中黑麦草青贮比例的增加,体重、体况评分值和血清脲素氮的浓度没有显著的变化,但血清葡萄糖浓度却增加了。这些结果表明,饲喂泌乳奶牛时,用黑麦草青贮代替日糖中的全部或部分玉米青贮可以提高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奶牛是一种耐寒不耐热的动物,其泌乳适宜温度为0~20℃,最适温度为5~15℃,环境温度超过26℃时,即可引起奶牛的热应激反应。奶牛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张口喘息、出汗增加、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下降等等,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目前,通过营养调控、环境改善和育种等方法调控奶牛热应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综述了奶牛热应激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1培育耐热品种据国内外研究报道,不同奶牛品种,其耐热性能也不相同,且奶牛耐热性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20.
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状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年产奶量。加拿大已经达到约12000千克;上海地区约9000千克;在我区也达到6000千克左右。奶牛在产后的约两个星期后,产奶量迅速达到高峰,并维持约3个月的时间;如按每天产奶25千克标准奶计算,需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