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腊梅     
腊梅给人一种宁静、怀旧、温馨的感受.它在冬天的阳光里弥漫着一种情调.洁尘在《酒红冰蓝》里说:"腊梅的香气是一种让人忧伤的气味,过分的香让人绝望". 以前,我一直把腊梅与岁寒三友中的梅混为一谈,后来才知道它们不是同一概念.腊梅又称黄梅或香梅,属腊梅种,落叶灌木.而梅则属于蔷薇科李属,又名春梅或红梅.所以腊梅名为梅却非梅,如果把梅看成是一幅写意画,而腊梅则是一幅精致的小品.腊梅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常见的素心腊梅,花色淡黄,花心洁白,芳香四溢.  相似文献   

2.
古人咏梅     
“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宋代诗人谢翱把腊梅的品性和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的名句更是千古绝唱。 梅花有腊梅与春梅之分。腊梅属腊梅科,又称黄梅。御寒力较强,先花后叶,花期特长,寒冬起吐香,  相似文献   

3.
春景赏胜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此时,若游览一些以"春"命"景"的旅游胜地,则别有一番情趣。苏堤春晓苏堤为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首,是由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浚挖西湖淤泥葑草筑成。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  相似文献   

4.
<正>从野外归来,带回一枝腊梅,插于案上的净瓶中,立即暗香浮动,满屋温馨。"腊梅"别称"腊木"、"香梅"、"黄梅"等,腊梅正确的读写应是蜡梅,是因为它的花型若梅,色黄如玉,表面似有一层蜡质。明朝的《花疏》中就记写:"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业》2011,(2):30-30
隆冬腊梅花枝俏,玉蕊合香待君赏。1月5日上午,风光旖旎的湖北省保康县楚文化广场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该县首届腊梅节在芬芳绽开的腊梅花映衬下拉开帷幕。近百名全国知名腊梅界专家、腊梅企业界成功人士、省内外书画家、诗人、作家集聚一堂,针对腊梅产业发展、腊梅品牌打造、腊梅产品开发、腊梅文化传播等课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6.
腊梅     
腊梅给人一种宁静、怀旧、温馨的感受。它在冬天的阳光里弥漫着一种情调。洁尘在《酒红冰蓝》里说:“腊梅的香气是一种让人忧伤的气味,过分的香让人绝望”。  相似文献   

7.
腊梅     
腊梅给人一种宁静、怀旧、温馨的感受。它在冬天的阳光里弥漫着一种情调。洁尘在《酒红冰蓝》里说:“腊梅的香气是一种让人忧伤的气味,过分的香让人绝望”。  相似文献   

8.
曹振起 《世界竹藤通讯》2011,(3):I0001-I0001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赏竹、爱竹、种竹的习俗。竹子,是我国传统的庭院观赏植物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竹,挺拔秀丽,枝叶多姿,四季常绿,青翠欲滴,它不仅有四时一贯的色泽美,还具有潇洒多姿的形态美,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深深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宋代诗人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因其清纯秀丽、阿  相似文献   

9.
陈意微 《广东园林》2020,42(5):18-24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应用植物营造香景,并在长期的园林审美活动中赋予了香景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对历代园林诗文绘画及匾额楹联的梳理考察,发现宋代以降受理学、禅宗、老庄思想的影响,植物香景富有深邃的哲理意蕴,突出体现在“静观生意”“闻于无香”“参香通禅”“听香”4种审美观照中,其核心在于透过植物散发香气的勃勃生机窥见大化流行,感悟生命本真,臻入物我为一的超然境界。  相似文献   

10.
陈培栋 《中国林业》2019,(10):58-59
荔枝是我国特产,是一种喜生在南方亚热带的果树,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栽培,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刘邦进贡荔枝,从那时算起已有2000多年历史。荔枝是色、香、味皆全的果品,古今中外人人喜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曰:“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从这首诗仿佛读出荔枝出众的样貌和味道,所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广东惠州时,食到岭南荔枝,慨然叹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相似文献   

11.
鲜花不仅赏心悦目,还是一种美味佳肴。鲜花菜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我国兴起,至今不衰。用菊花烹制佳肴见于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宋代苏东坡喜用松花制作食品,如《酒小史》中记载苏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花酒,他将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密封数日后得酒,并挥毫歌咏,作《松醪赋》:"一斤松花不可  相似文献   

12.
腊梅不是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腊梅不是梅岁寒时节,腊梅胜开。其实,腊梅不是梅。梅花属蔷薇科植物,落叶乔木,腊梅属腊梅科,落叶灌木,别名有:黄梅花、香梅、腊木等。它与蔷薇科的梅花,除了花期相近香味相似之外,别无共同之处。由于同在岁末春初开花,且同名为梅,故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同种。可谓...  相似文献   

13.
鄢陵腊梅     
腊梅,又名蜡梅、黄梅、香梅,为腊梅科腊悔属落叶灌木。它原产我国中部,以河南鄢陵腊梅最为名贵。据《鄢陵县志》记载,鄢陵腊梅的栽培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曾以“花都”而著称。北宋年间,鄢陵腊梅就已大量销于京都汴梁,名扬天下。当时久居汴京的著  相似文献   

14.
《湖北林业科技》2004,(1):37-37
腊梅盆景的最佳欣赏效果,不仅仅在于其花多、大、香,其树姿的形态美也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培育一盆型、色、味俱佳的腊梅盆景,除做好日常护理外,还要做好“三期”的整型工作。  相似文献   

15.
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醉香含笑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北亚热带江苏句容低丘旱坡岗地轻粘土立地条件引种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醉香含笑及其不同种源表明,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3年生幼树深山含笑树高1 64~1 74m,乐昌含笑2 23~2 31m,保存率乐昌含笑>深山含笑。醉香含笑适应性差,保存率低,生长量较小。在-7℃持续72h低温冷冻条件下,寒害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醉香含笑。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种源以浙江杭州产地为优,是初选适宜句容栽培的优良种源。安徽黄山种源深山含笑和醉香含笑保存率低,且寒害重,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不宜继续引种。  相似文献   

16.
香榧自白     
我,香榧,故乡就在中国。记得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对我就十分器重,把我从千千万万种形态各异的野生植物中挑选出来,精心培育,百般锺爱。宋代文学大师苏东坡曾夸奖我是“美玉山果”,群众更有“一年种榧千年香”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我更一度昌盛,还曾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应邀前往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越南等许多国家“定居”。  相似文献   

17.
寒中艳品腊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盛仙 《云南林业》2002,23(1):22-22
寒冬腊月,朔风凛冽,鲜花丽叶早已凋谢,只有腊梅傲霜斗雪,独占枝头。那蜜蕊黄瓣、顶寒怒放,那迎风摇曳的枝条,俏丽端庄,形态俊逸,为冬令园景装点一缕春意。 腊梅,又称黄梅、香梅、寒客等。腊梅,名梅而实非梅。它既非“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梅,也不是人们常说的叫里梅花香雪海”中的梅,那些指的是结青梅的梅,而腊梅虽能结实,却小能吃。在某些美术作品中,也把两者混淆起来,其实腊梅与梅花虽均“先天下而春”,花色相似,花期贴近,但血统上分属不同的家庭,前者属腊梅科,后者则隶蔷薇科。据专家介绍,腊梅原叫“黄梅”,…  相似文献   

18.
小灵猫,又名七节狸,俗称香猫,麝猫,是我国稀有的珍贵动物,世界盛名的四大香料动物之一,小灵猫分泌的香膏与麝香类似,是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皮革工业的定香剂、保香剂,香气悠长,且洗而不退,公母小灵猫均产香,一年可取香10次,年产香35-40g,市场灵猫香每公斤达7000-9000元,一对种小灵猫售价高达1500-2000元,饲养小灵猫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992年3月,由日本引入"香绿"猕猴桃接穗,该品种为美味猕猴桃的一种。该种果肉翠绿色、含糖度高,香甜味浓,品质上等,鲜食加工均可。同时,该品种座果力强,丰产,6年生株产达41.5KG。现将该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引种经过"香绿"猕猴桃由日本香川县农业大学教授、教育部长、香川县农业试验场果树分场主任研究员、猕猴桃育种家福并正夫选育。福并正夫于1991年9月来华考察期间,专程到我园作猕猴桃考察交流,并于1992年3月委托河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寄来"香绿"猕猴桃接穗。我园将它嫁接在4年生美味猕猴桃实生苗上,成活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和群落特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踏查和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6个主要分布省(自治区)的香合欢天然林资源和4个典型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合欢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西部和西南部、广西西南各县、云南西部和南部及四川等地;多分布于垂直海拔850 m以下,干热河谷地区可分布于垂直海拔1600 m以上;分布区年均降水量788~1675.3 mm,年均气温19.3~25.7℃,最高气温42.5℃,最低气温-7℃,多属典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低(干)热河谷气候。香合欢常以优势树种或伴生树种存在于天然林群落,但其天然林群落结构不稳定,天然更新易受人为活动干扰和天然植被恢复进程影响。香合欢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高价值用材林发展的优选树种,应加强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苗木繁育与栽培、良种选育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