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余志 《大豆科技》2010,(2):61-61
小垄窄行密植,也称小双密、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选用耐密、秆强、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增加密度。它是把常规垄改为小垄,即把原来的两条  相似文献   

2.
大豆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桂范  连成才 《大豆科学》1993,12(3):196-196
根据1990—1992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有关生理指标和群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条件基本一致,栽培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窄行穴播产量高于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窄行穴播亩产为277.3kg,较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分别增产14.12%、24.18%、26.51%。窄行穴播增产的原因是提高大豆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增大净光合生产率、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光合速率。既保证了植株个体良好的生长,又使群体有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使大豆获得了高产。  相似文献   

3.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大豆窄行密栽培是一项引自美国的大豆增产新技术,经消化、吸收、改造,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一般可增产20%以上。已累计推广67万hm^2,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缩小了行距,扩大了株距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合理,增加了绿色面积,改善了受光条件,特别是改善了中、下层受光条件,是该项技术增产的生理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抗倒伏半矮秆的品种,深松深施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技术和适于窄行密植的播种机械。  相似文献   

4.
介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海伦市近几年大豆窄行密植推广面积逐渐加大,该技术既集成了大豆"垄三"栽培的技术优势,又汲取了大豆平作密植的技术精华,可操作性强,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5.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的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选用半矮秆品种,缩小种植行距,增加群体密度,使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靠群体增加大豆单产。该技术667m2平均产量200~250kg,较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199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开始引进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豆窄行宽苗眼栽培技术,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缩垄增苗,扩大绿色面积,提高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适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大豆生长发育进度,实行这项新技术,较常规栽培技术可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宋英博 《杂粮作物》2010,30(3):233-235
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并以大垄栽培为对照,研究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大垄栽培的产量,并且除了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其他各性状都以窄行密植的大豆表现最好;不同时期窄行密植和大垄栽培大豆的SPAD值、单株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大豆三垄栽培缩垄增行增产技术韩远征,李秋,王家三(黑龙江省8510农场)1991—1993年我们在全场进行了大豆三垄栽培缩垄增行的大豆对比试验和生产推广应用,累计应用58400亩,比三垄栽培增产22.8%,增产大豆1664.4吨,总增收222.2万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较常规的垄三栽培增产19.8%,采用此项技术创造了多块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生产实践证明,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是一项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新技术,适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文章还对该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做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吸收美国R.L.Cooper教授等人的半矮杆密植模式基础上,经过几年的试验、改造、嫁接、创新而形成的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区应用的一种“垄窄密”栽培法,它比一般垄作增产17.2%。小垄窄行密植,更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以垦丰16为材料,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和垄上单行栽培三种栽培模式下,测定株高、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结果表明: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及光合势数值均以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最高,其次是垄三栽培,垄上单行栽培株最低,在鼓粒期叶面积和光合势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差异主要出现在鼓粒期后,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干物质阶段积累量和日积累量均高于垄三栽培和垄上单行栽培.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产量最高达4052 kg·hm-2.  相似文献   

13.
1997—1999年三年试验结果表明,半矮秆大豆黑河19号适于窄行密植,与“垅三”栽培相比,生育前期,所有行距密度组合秆强不倒,长势旺,增加了光合面积,改善了光分布,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同时增强了群体固氮能力及根群的吸收能力,提高了群体尤其是群体中上冠层的干物质生产能力,但低密度组合不够明显。生育后期,倒伏程度加重,尤其是宽行距高密度组合易产生倒伏,导致群体通风透光不良而减产,低密度组合,虽然群体生育良好,但增产不够明显,其它行距密度组合增产幅度较大,为7.9%—19.7%。在不产生严重倒伏情况下,行距相同,高密度优于低密度,密度相同,窄行距优于宽行距,以15cm行距公顷保苗66.7万株平作窄行密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合丰42号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喜平 《大豆科学》2005,24(1):48-51
利用早熟高油大豆合丰42进行三种方式栽培,结果得出:合丰42平作窄行密植,行距30cm时,最佳密度为公顷保苗50-55万株;垄三栽培最佳密度为保苗35万株/hm2;穴播栽培产量和品质含量均最低,不适宜用于高油大豆合丰42栽培.合丰42优质、高产栽培最佳技术为平作窄行密植,其次是垄三栽培.  相似文献   

15.
大豆90 cm垄上4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吸收了垄三栽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较垄三栽培技术增产20%左右,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该项技术从播种到收获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蚜虫胁迫下两种栽培模式大豆生理指标及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中,利用植物光谱仪测定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蚜虫危害程度可以在大豆叶片的光谱中得到响应,且近红外区比可见光区更明显。大豆植株受蚜虫危害后,其株高、SPAD、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均有所下降。不同时期两种栽培模式下受大豆蚜虫危害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其株高和叶面积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SPAD值表现略有不同,垄三栽培模式下,受虫害植株与正常植株间差异显著;密植栽培模式下,正常植株的SPAD值极显著高于受虫害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在垄三栽培模式下,正常植株与虫害植株不存在显著差异;密植模式下,虫害植株干物重显著低于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7.
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除草是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唯一的杂草防除方式,草害水平和除草时期将直接影响化学除草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杂草发生密度及与大豆共生时期对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产量的影响,以明确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化学防除的适宜时期和草害水平,提高化学除草的效益.利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了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结果表明:野燕麦发生密度(x)与大豆收益(y)之间的曲线关系为y=2267.2Ln(x)-4934.2,野燕麦的理论密度阈限为10.75株·m-2;苍耳发生密度为6株·m-2时,与大豆全生育期共生使大豆减产61.1%.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克山县通过两年对三种不同方式的大豆播种试验,筛选适合本地区的大豆播种方式。实践表明:在克山地区大豆采用45厘米双条窄行密植栽培比较适宜,较传统的大豆垄三栽培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群体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对大豆群体生理的影响,选择垦丰16为材料,在4个密度(分别为30 × 104、33×104、36 × 104、39×104株·hm-2)栽培条件下,测定了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单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出苗后66 d株高达最高;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鼓粒期各处理光合势均达最高.结果显示:单株籽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群体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6×104株·hm-2下,产量最高(4364 kg·hm-2).  相似文献   

20.
浅谈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黑龙江省五大类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大豆垄三栽培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豆覆膜栽培模式、大豆垄系栽培高产配套模式和常规大豆栽培模式.分析各类栽培模式特点及技术增产关键,对提高大豆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推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