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在土壤上进行,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均直接或间接从土壤中生产,土壤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措施的效果,所以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我国土壤的基本状况:(1)人均数量偏少。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5%、25 9%和36 9%。近年,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经济建设占地,林地和牧草地数量有所增加,但耕地的数量在继续下降,从1996年到2002年,我国的耕地从1 30亿hm2减少到1 26亿hm2,6年减少了413万hm2,人均耕地也从1996年的0 106hm2降到了2002年…  相似文献   

2.
农业环境灾害是人类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它可分为农业环境污染 ,土壤生态失调和农业生物群落生态失调三大类 ,本文在分别论述了三类农业环境灾害的成因与发生发展过程后 ,对农业环境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业环境灾害是人类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它可分为农业环境污染,土壤生态失调和农业生物群落生态失调三大类,本文在分别论述了三类农业环境灾害的成因与发生发展过程后,对农业环境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营养元素循环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更另 《土壤学报》1992,29(3):251-256
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证明:农业可以持续发展,从农业外部投入物质和能量,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力突破性进展的重要特征。单靠化肥引起许多土壤问题,关系到人类健康,生产使用有机肥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产业,保证营养元素合理循环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增进土壤的健全性 提高土壤的质量 确保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它的健全性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和整个环境的质量。因此,对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有机固体废戏物在持续农业中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其对环境的污染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和有机质,在农业生产上除可以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外,其丰富的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培肥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农业资源化处理利用是最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国外农田风蚀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土壤风蚀是全球性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该文简要回顾了国外对土壤风蚀发生机理、防治理念和技术的研究,提出林业上植树造林,牧业上防止草原退化,农业上实行保护性耕作是人类可以用来治理和控制土壤风蚀的3个重要原则。我国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应在全国进行大力宣传,转变土壤风蚀治理的观念,使人们从思想上认识风蚀防治要从植树、种草、农田保护3个方面综合进行。同时,国家要从政策上、资金上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大规模实施提供保证,促进保护性耕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土壤通报》2001,32(Z1)
恩格斯早在二个世纪以前就在其名著《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7)中指出:“可是我们不要过早得意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则人类活动能严重地影响其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甚至能从根本上动摇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进而威胁人类的自身生存。作为人类在地球陆地生物圈环境中从事生产与生活所绝对必要的与不可替代的空间基地抑或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土壤)资源,在其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具有这种性质。土壤盐渍化特别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已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土地(土壤)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合理地开发利用盐渍土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对盐渍化土壤治理的认识不断深化,措施更加得力,效果更为显著。 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旨在交流盐渍土的资源分布、发生分类、理化性质及其改良利用途径,特别是其有关的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及耐盐植物开发利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征集论文,召开会议,汇编成册,反映着我国晚近年来盐渍土研究的最新进展,势将推动相关的农业生产领域及其科学研究工作。 回顾50余年来,在我国的生产实践上,纵观其盐渍土的综合治理,效果卓著。江苏省盐城新洋农业试验站实施的“水、肥、林、种、管”综合改良滨海盐渍土,辽宁省盘锦地区灌排综合种稻改良滨海盐渍土,河南省封丘县盛水源村井灌代排综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及水驿村放淤种稻改良洼涝盐碱地,山东省禹城试区井灌沟排引黄补源综合治理旱涝及盐碱,山东省陵县试区提灌提排综合治理洼涝盐碱地,河北省南皮试区井灌沟排、抽咸补淡、咸淡混浇综合治理盐碱地,河北省曲周张庄深沟浅井综合治理盐碱地,吉林省前郭灌区水肥结合种稻改良苏打盐渍土,以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区农垦22团渠、沟、井结合改良利用盐渍土以及其它地区等等的模式或经验,已经作出了良好的示范,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不少科技工作者荣获国家嘉奖,还赢得了国际学术界同行的高度赞誉。 归结来看,在我国长期而大规模的盐渍土改良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两条最重要的经验是,其一采取边生产边改良的开发路线,其二采用水、肥相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确认水能排盐,而肥指有机质能改土,巩固排盐效果,减轻土壤返盐,防止次生盐渍化。在国际上,我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属最轻,实乃是这种综合措施发挥了作用,并已成为我国盐渍土改良的特征。在科研工作中,如能突出上述特征并发展成为赋有中国特色的科研成果,必将为进一步发展土壤科学和实施可持续农业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还须提及的,鉴于土壤盐渍化受制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通常呈现为很大的变异性和反复性,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和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以致决定着盐渍土的改良与治理势必是经常性的和综合性的,相应地要求体现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见,盐渍土的治理尚有赖于纳入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国土开发整治规划,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恩凤 2001.4  相似文献   

9.
土壤健康在维持粮食生产、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最具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生物体,包含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它们驱动着碳、氮、磷、硫等元素循环过程,并与植物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健康息息相关。旱区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41%,维系了全球约38%以上的人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后备区,由于其土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敏感性导致该地区土壤健康状况相关研究仍缺乏。本文围绕微生物在土壤健康相关生态系统服务如调控作物生长、消减连作障碍、改善水体质量、维持人类健康、缓解气候变化影响和促进碳固存中的贡献,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土壤健康中的关键作用,归纳了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健康评价指标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旱区土壤微生物自身特征并总结其对于水分胁迫的响应,归纳了旱区土壤健康研究进展。最后对土壤微生物组与旱区土壤健康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土壤微生物资源维持和改善旱区土壤健康状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壤信息系统(SISChina)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为了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上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有关问题,就必须要建立土壤信息系统。本文首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中国土壤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源、土壤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包含土壤空间与属性数据融合的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及其应用基础,这对了解中国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升对土壤认识, 创新现代土壤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其国 《土壤学报》2008,45(5):771-777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随着现代科技和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的地位与功能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土壤与土壤学科及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关系为出发点,指出了当前对我国土壤的重要性认识正在从农业生产向环境安全、资源利用、生态健康及全球变化等方向转变与提升。同时,明确了现代土壤学的内涵和创新现代土壤学的战略思想,全面、系统、前瞻性地提出了现代土壤学的研究前沿与特点,以及现代土壤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为我国现代土壤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溴甲烷是一种优良、广谱的熏蒸剂,能有效防治土壤中的病虫草害。但是溴甲烷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而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溴甲烷被列为受控物质。缔约国将在农业生产中限制使用直至取代溴甲烷。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外溴甲烷的取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溴甲烷在国外的取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甲烷是一种优良、广谱的熏蒸剂,能有效防治土壤中的病虫草害。但是溴甲烷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而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溴甲烷被列为受控物质。缔约国将在农业生产中限制使用直至取代溴甲烷。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外溴甲烷的取代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福建变性土与广泛分布的地带性土壤-砖红壤性红壤不仅在土壤特性上有很大差别,而且在耕作、适种性、施肥效应、灌溉措施以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等农业生产特性上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在已取得土壤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从水、肥、气等土壤肥力特征方面,揭示这些农业生产特性差别的机理,并着重于与砖红壤性红壤对比,以期把这两种呈复区分布的土壤,在利用和管理上能进一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金峰  施明恒  陈永平 《土壤学报》1999,36(2):283-286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土壤就是一类最典型的多孔介质.随着农业工程化的进程,人们对土壤中水、肥、热的吸收、保持和迁移规律越来越重视,研究也越加深入.  相似文献   

16.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农田生态系统在人类控制下已逐渐演变成了提供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系统。尽管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下降, 但其在提供农产品的同时还在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生态服务。近年来, 生态系统服务稀缺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农田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文首先明确了农田生物多样性是农田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 然后回顾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化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 包括对农田产品供给、碳汇、土壤保持和养分循环、水调节等功能的评价以及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化的综合研究。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农业生产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 认识到权衡农田生态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利弊的重要性。通过对比不同农业生产模式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影响, 提出未来发展多功能农业将是实现农田对人类福祉最大化的重要方向。最后, 文章指出我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主要措施是: (1)确保18亿亩耕地在空间上的存在; (2)与森林、草地、湿地、水域等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在空间上合理配置; (3)在农业区域充分发展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的休闲农业, 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社会文化价值; (4)逐步实施农业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业和土壤保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2000多年的农业史表明:通过循环利用有机肥,可以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保持并逐渐改善土地生产力。非农肥料的最高效投入方式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但在一些地区,出现农民只偏好化肥的趋势。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问题,也会给粮食质量和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有机肥的使用应当引起特别关注,以改善土壤性状、发展可持续农业。人类创造农业,农业养育人类,为使资源环境进入正确的循环轨道,人类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自然的敌人。通过对湖南省南部山区红壤的长期试验,表明天然植被恢复对于水土保持极为重要,在阴山北部的观测数据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安康市耕地土壤有效磷现状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的重要营养元素,土壤的供磷水平是决定磷肥肥效的主要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引人注目的是速效磷,测定方法比较成熟、应用广泛。第二次土壤普查迄今已20年,为了摸清土壤磷素的变化动态,对安康市1995~2003年耕地土壤有效磷化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呈上升趋势,严重缺磷土壤减少,但中高山地区土壤缺磷依然严重。分析了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现状及其变化原因,提出了施肥对策,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确立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三废”排放量大,再加上农业自身污染,使本市农田土壤、水及农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1994年,在市财政局、市科委立项,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开发工作,选择了新民市柳河沟镇“三瓜”生产基地,基地面积666.67hm2;新民市法哈牛镇番茄、黄瓜等蔬菜生产基地,基地面积533.33hm2;新城子区石佛寺乡水稻生产基地,基地面积2666.67hm2;东陵区浑河站乡草莓生产基地,基地…  相似文献   

20.
黎积祥 《土壤》1959,(1):17-18
农民群众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中,不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生产经验,而且对当地的土壤性质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的特性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系统整理农民群众的土壤分类经验,是土壤鉴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