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0,(4):106-107
一、茶浴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所涵盖的面极广,包括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例如茶话、茶诗、茶文、茶联、茶书、茶俗、茶德、茶艺、茶具、茶馆、茶食,以及茶与名人、茶与健康、茶与贸易、茶与宗教、茶与戏剧、茶与音乐、茶与美术等。而茶浴也是诸多茶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茶浴及其重要意义。用茶汤沐浴,在我国南部山区人民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普遍。研究表明,早在殷商时期,居住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一带的闽越族就流行有一种洗岩茶浴的习俗。茶浴,说起来比较简单,就…  相似文献   

2.
故乡的茶     
故乡的茶陕西略阳舒义顺我的故乡湖北潜江是古云梦泽的遗迹。那里一马平川,多水无山。俗话说:“高山出好茶”,“名山有名茶”,故乡无山,产茶似乎更无从说起。其实不然,故乡不仅也有茶。而且还是三种很特殊的茶。一日一匹罐。顾名思义,意思是一匹叶子就能熬出一罐茶...  相似文献   

3.
四川名茶与四川茶馆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镇恒  王云 《农业考古》2000,(2):178-181
四川的名茶文化就像它的茶树资源一样,在中国茶史和茶文化史上的地位相当突出,表现之一是发展较早,有开风气的作用,影响深远。例如三千年前就曾向代纣有功的周武王献茶,它可能就是贡茶的源头。表现之二是丰富多彩,四川和云南都是茶的故乡,野生大茶树云南有,四川也有,唐代陆羽就注意到四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至今在金佛山的一株与号称活化石的银杉相伴,经解剖,依据叶细胞的组织结构,专家判定属于原始型。表现之三是四川涉茶作品较多,有的价值很高,例如西汉资中人王褒的《僮约》提到令憧烹茶,买茶的事,说明饮茶是当地居…  相似文献   

4.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云南省大理市大理报社赵锐明并撮影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形成各民族的茶文化,如藏族的酥油茶,彝族的土罐茶。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节庆时敬献宾客的饮品,同时也是一种礼仪形式。三道茶独特之处就在于,各道茶各有特...  相似文献   

5.
漫话武夷山“金佛茶”吴骥,刘峰茶与佛,因缘深长;自古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查有史以来,寺院僧家,禅多茗饮,有释门必有佛茶。佛茶作为一种物质精神,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它不但反映了佛教的禅宗,而且从佛茶的产地、茶名、培育、管理、采制、药用、品饮、吟咏及社...  相似文献   

6.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7.
成方 《当代农业》2014,(10):20-21
近日.笔者来到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靛水街道长岩村3组吴明昌的豪猪养殖场时,他正忙着冲刷圈舍.一只只身披“铠甲利箭”的豪猪.嘴里不时发出“噗噗”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茶癖(外一章)江西省上饶地区群艺馆徐立忠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有了茶癖。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茶就打不起精神。劳碌一生,没有茶就没有闲情。案头上没有茶,便不能写诗作文;闲聊中没有茶,便不去谈英雄,论古今;作客进门,喝一盎便知其味是淡是浓。茶中有饮不尽的乡思,...  相似文献   

9.
只为北方茶飘香──记北方茶痴肖翔沈阳申阮有一日,肖翔请我到他家喝茶,他刚陪一位新加坡富商吃了顿饭,谈及起来,平时很是自信的肖翔忽然惭愧起来:“跟人家比,咱这老板可就差多喽。”其实,肖翔不必自惭形秽,他至少有三笔足以自豪的财富。一是家中有几千把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10.
用茶水漱口并非现代人发明,在《红楼梦》的开场情节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寂然饭毕,各有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可见,用茶水漱口保健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1.
国饮的呼唤     
国饮的呼唤福建农业大学李瑞文张育松我国是茶的故乡,公元前三百多年以前,就有文献记载茶了。作为国饮,饮茶不仅是国民生活的需要,而且更是一种涵义丰富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华几千年古老文化在茶叶上的沉淀,它不仅具有体现社会文明的一般特征,而且有表现人们心态...  相似文献   

12.
曾经喝过一种茶,应该是绿茶吧,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了,是早春的新茶。细嫩的茶叶,泡在玻璃杯里是慢慢舒展开的,娇柔羞涩,舞姿动人,那淡雅的芬芳,那清澈的汤色,含在口里不忍咽下,真让人有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若论“从来佳茗似佳人”,我想“她”应该算是比较俏丽的佳人了。遗憾的是,因为那时候还不太懂得爱茶,并未过多在意,等到后来有些懂得茶了,就愈来愈想念那茶,可是再也没喝到过。  相似文献   

13.
近期,中茶牌乔木老树、刮风寨新品上市会在广州举办,记者在该品鉴会上看到,中茶将其珍藏多年的老茶博物馆搬到现场,十多款不同年代的珍稀老茶同时出现,引来众多关注。现场一位藏友告诉记者,现在年代这么久远的老茶很难找到了,市场上古茶树普洱价格飙升,“在今年一场春茶拍卖会上,有一款2014年冰岛春茶就曾拍出过12万元/kg的高价。”  相似文献   

14.
夏日周末,暮色四合;正是万家灯火时。酷热难耐,都市依旧充满了喧嚣与躁动,何处能觅得一方净土?我与当年的两位战友,相聚在北京五福茶艺馆。关于茶,念了小学掌握的有:中国是产茶、饮茶大国;唐代出了位“茶神”叫陆羽;茶叶乃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等等。后来的生涯中,断断续续积累了些与菜有关的轶事趣闻。大文豪苏东坡曾涌过“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也是这位老先生,用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奚落了惠他的和尚。这个典故说明,中国从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的习惯。主客之间的关系、宾容身份是否显贵,都能在茶事…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经》问世以来,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五六百部茶叶专著问世,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既有内容艰深的理论专著,又有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既有严谨实用的科技书籍,又有引人入胜的文化读物;既有系统全面的大型著作,又有某一事项的专题论述。中国先秦典籍就有关于茶的零星记载,但直到唐代中叶陆羽撰写的《茶经》问世,中国以至世界上才有了第一部茶著。《茶经》的成书时间众说纷坛,但多数学者认为刻印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全书共三卷十章,仅有7000多字,却全面系统地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中英茶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茶是风靡全世界的无酒精饮料,这一世界风靡的饮料的发源地在中国。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乔治一世时期,中国的绿茶、武夷小种红茶进入英国市场,饮茶之风便在英伦诸岛传开。(1)中英两国皆为饮茶大国,都存在茶文化现象。本文拟从茶的历史入手比较两国茶文化的异同。一、中国和英国的饮茶历史茶这一古老的饮料,在中国从发现到利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托名神农而作的《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2]古人认为茶有解毒治病的功效,便开始饮用。特别是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17.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宋代茶书考     
宋代茶书考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对古代茶书的研究。首推已故著名农史学家万国鼎先生,早在四十年前,他就发表了《茶书总目提要》。此后,王毓瑚先生、程光裕教授、朱自振先生及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教授等,在他们的论著中,对宋代茶书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也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9.
茶,是中国的重要饮料之一,现在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重要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是,远古时代的彝族先民,却把香椿芽当茶喝,谁知道?一、茶的传说彝族先民在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时代就发明了巫术文字——古彝文,从而记录了许许多多远古时代的历史资料,使我们今天能够窥见那时的社会生活习俗与文化。《物始纪略》就是其中一部专门记载各种事物的来龙去脉的巨著。类似于汉族的《物原》。《山海经》、《事物原会》、《博物志》。在《物始纪略》中,有一篇“茶的由来”,专门叙述了关于茶的来源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名泉”剖议江西婺源茶厂王广彬“名泉”分别开说:名,是出名,名冠天下。泉,是从峡谷岩隙中,长年不断、涓涓流出的活水。俗称山骨水、合二而一,就叫“名泉”。“茶为水之神、水为茶之体。”有好茶而无好水,茶难以发其香;有好水而无好茶,水难以显其灵。好茶好水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