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花生玉米间套种植的节水增收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北临黄河故道的轻砂壤土质地区,花生为当前秋季的主要种植作物。以节水高效为目的,1997年在新乡县古固寨镇节水试验示范区对花生、玉米间套种植的技术和效益进行了探索。结果说明,采取适宜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花生和玉米产量分别达532.1kg及3090.0kg,其产值为20268.45元/hm2,水分生产效益达4.28元/m3。充分显示出了立体间套种植的节水、高效优势。  相似文献   

2.
麦行间套播夏玉米,采用滴灌方式和适宜灌水量、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氮磷肥适宜调配等有效技术措施,全生育期追施氮(折纯N)、磷(P2O5)肥量分别保持在168~186kg/hm 2 和132~159kg/hm 2 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 2 以上产量,水分生产效益达到1.9kg/m 3 以上,显示出良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3.
麦行间套播夏玉米,采用滴灌方式和适宜灌水量,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氮磷肥适宜调配等有效技术措施,全生育期追施氮,磷肥量分别保持在168-186kg/hm^2和132-159kg/hm^2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2以上产量,水分生产效益达到1.9kg/m^3以上,显示出良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康平县分布较广的重要经济作物,全县种植面积达1.33万hm2,花生荚果产量为3000kg/hm2左右。按照当地花生价格6500元/t计算,与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相比,花生具有明显的种植效益(见表1),全县每年仅花生一项收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应用,根据全年作物连作的需水特点实施调亏灌溉使土壤水分消长过程在节水高产调控范围内,提高了水分效应,小麦和棉花水分生产效率达1.53kg/m3和0.41kg/m3的较高水平。同时还对其节水高产机理进行了探讨,为节水高产的地面灌水技术优化组合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管理技术是灌溉节水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水的利用率。由于我国节水农业的管理水平较低,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桓台县依法治水、管水、用水,使农业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0 .86 ~0 .93 ,水分生产率达1 .83~2 .02 kg/m 3,成为我国农业高效用水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应用,根据全年要物连作的需水特点实施调亏灌溉使土壤水分消长过程在节水高产调控范围内,提高了水分效应,小麦和棉花水分生产效率达1.53kg/m^3和0.14kg/m^3的较高水平。同时还对其节水高产机理进行了探讨,为节水高产的地面灌水技术优化组合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康平县分布较广的重要经济作物,全县种植面积达1.33万hm2,花生荚果产量为3 000 kg/hm2左右.按照当地花生价格6 500元/t计算,与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相比,花生具有明显的种植效益(见表1),全县每年仅花生一项收入就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桓台县吨粮田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井灌区吨粮田建设中出现的“三多一高”问题,桓台县采取多学科联合攻关,从1988年到1991年,完成了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研究──农作物生育节水和工程传输节水。应用该技术体系,促进了水、肥、气、热四大增产要素的优化匹配,试验小区3年产量平均达17040kg/hm2,耗水仅740mm,水分生产率1.537kg/mm,粮食成本下降29.8%,农民纯收入增加1.12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有限的土地上,稳粮增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已是摆在农技推广人员面前的重要新课题。为此,作者3年来在平顺县北社乡常家村对玉米、花生立体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组装配套,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玉米、花生立体间套,良好地实现了互惠互利。立体间套对玉米来说,不仅改善了其通风透光条件,发挥了边行优势,而且花生产生的根瘤菌也给玉米后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高州水库灌区建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增灌溉面积2.85万hm2,改善灌溉面积1.07万hm2,节水用于增加对工业和生活的供水,满足供水需求。工业、城市用水价格中增加农业节水补偿费用0.03元/m3,形成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城市发展,工业城市受益反哺农业的良性运行机制。结果表明,该机制使农业用水向效率高、产值高的工业用水和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合理转让,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日趋减少的现状 ,开展了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 ( 1 50mm)的情况下 ,玉米秸与小麦秸全部还田较不还田 (对照 )增产小麦 540 kg/ hm2 ,仅麦秸还田较对照增产小麦4 65kg。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 2 .3 4和 2 .3 6kg/ ( hm2 · mm) ;同时增施有机肥可增产小麦 73 5kg/ hm2 与660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2 .2 1和 2 .1 8kg/ ( hm2 · mm)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切花向日葵生产碳足迹和经济效益,通过调研切花向日葵生产企业,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露地,拱棚和日光温室3种不同生长条件下切花向日葵碳排放,核算生产成本和效益,结果表明:露地切花向日葵生产碳足迹为2174.46kg/hm2,生产成本51994元/ hm2,收入178608元/ hm2;拱棚向日葵生产碳足迹为2041.13kg/ hm2,生产成本59443元/ hm2,收入175973元/ hm2;日光温室向日葵生产碳足迹为2038.92kg/ hm2,生产成本58465元/ hm2,收入179544元/ hm2。3种不同生长条件下切花向日葵生产的主要成本均来自人工,种子,地租和肥料,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均为厩肥和氮肥。在未来切花向日葵生产中,可通过优化生产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研发专用机械降低劳动力投入,增加轮作等途径来实现减排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新型根渗管的使用技术与应用效果,在阿克苏地区红枣园开展了为期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行两管"的布置模式,本新型根渗管能够很好地满足树龄为10年左右枣树的灌水需求;并且与常规滴灌相比所需运行压力小,运行成本可降低50%~80%,每年可节省投资1 271元/hm2;比起常规漫灌其水分利用率高,就种植红枣而言,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42 640元/hm2。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 ,开展了不同培肥模式的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玉米秸、麦秸全部还田与单独麦秸还田比较 ,全生育期冬小麦夏玉米共增产 4 77.72 kg/hm2 ,增产幅度为3.6 2 %。耗水量则是冬小麦季全还耗水量高于麦还 ,夏玉米季的耗水量全还低于麦还 ,二季总耗水量则表现为全还大于麦还 ,而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是全还大于麦还。综合各种施氮水平与还田模式 ,适合当地的最佳培肥模式为 :全还 + N2 +有机肥 ,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总量为 778.34 mm,水分利用效率为 1 9.0 0kg/( hm2· mm)。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水情变化特征与引黄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凯 《灌溉排水学报》2003,22(1):45-47,66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黄河下游年径流量逐渐减少 ,年最大流量亦在减少 ,1 990~ 1 995年本区引黄水量达到 1 0 7.8亿 m3 ,实灌面积达到 2 2 2 .3万 hm2 。1 995~ 1 999年全区用水量为 1 3 0 .5亿 m3 ,其中 ,流域内占3 1 .7% ,流域外占 68.3 %。本区河南段以引黄渠系自流灌溉为主 ,井灌为辅 ;山东段则是渠系自流、河网调蓄提灌和机井提灌相结合的综合引黄模式。本区作物灌溉定额 ,小麦为 2 66~ 3 3 5 mm,玉米为 1 1 5~ 1 3 9mm,大豆为 1 75~ 2 0 3 mm,棉花为 1 96~ 2 49mm,水稻为 699~ 75 4mm。引黄灌溉的发展潜力为 1 1 5 .8亿 m3 ,冬春占3 3 .4% ,夏秋占 66.6%。通过发展工程节水 (将综合节水率提高 7.6% )、实施适水种植 (将小麦播种面积下调1 0 .1 % ) ,则可节水 1 4.8%。  相似文献   

17.
水肥供应对榆林沙土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大田滴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水肥供应对滴灌施肥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60%ETc)、W2(80%ETc)和W3(100%ETc)以及3个施肥水平(以氮、磷、钾施肥量计)F1(100-40-150 kg/hm~2)、F2(175-60-225 kg/hm~2)和F3(250-80-300 kg/hm~2),共9个处理,分析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等指标对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氮、磷、钾施用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肥量均对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肥料偏生产力(PFP)、不同块茎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马铃薯生长量、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水(W3)处理更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但W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W1和W2处理,W1处理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W2和W3处理高5.83%和13.05%;生长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产量在高水中肥(W3F2)处理获得,为59 394.98 kg/hm~2,且F2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大于F1和F3处理。通过线性拟合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具有正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适宜的灌水量和氮、磷、钾施用量不仅能维持马铃薯较好的生长特性,还能获得较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产量和节水节肥的角度考虑,W3F2处理(100%ETc,175-60-225 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8.
小麦/向日葵间作群体水盐运移机理及种间竞争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量化分析河套灌区小麦/向日葵间作群体两作物间相互利用水量、盐分运移机理,明确两作物间种间相对竞争能力,采用根系分隔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向日葵间作群体生育期内小麦条带利用向日葵侧水量为78.23~94.23 m~3/hm~2,向日葵条带利用小麦侧水量为44.96~57.97 m~3/hm~2,其中根系在土壤空间的交叉叠加效应可以多利用18.56~42.84 m~3/hm~2小麦带土壤水量,20.79~46.63 m~3/hm~2向日葵带土壤水量,降低1.32%~4.64%小麦条带土壤EC均值,2.26%~3.16%向日葵条带土壤EC均值。水分养分互补效应可以多利用15.12~26.40 m~3/hm~2小麦带土壤水量,47.60~57.44 m~3/hm~2向日葵带土壤水量,降低2.98%~4.69%小麦条带土壤EC均值,1.82%~2.44%向日葵条带土壤EC均值。种间相对竞争能力上,间作群体内小麦的竞争能力强于向日葵,限制间作群体根系的交叉叠加及水分养分互补效应有利于提升向日葵的种间相对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水分胁迫下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试验设置了1个充分灌水、3个不同水分胁迫程度间作处理及2个充分灌水单作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共生期内,各间作处理间普遍存在小麦条带水分捕获当量比高于玉米条带的现象,随水分胁迫的加剧,此趋势愈加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此趋势渐弱甚至出现反转,而带间的水分相对竞争能力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规律。在根系分布特征方面,充分灌溉下间作群体平均根系分布深度为17. 15~17. 24 cm,其根质量密度的90. 42%~90. 77%分布于耕层内,其中小麦为87. 49%~88. 70%,玉米为92. 63%~92. 81%,而水分胁迫会显著影响间作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在间作优势方面,要保持间作优势,每次灌水最少需满足80%左右的田间持水率,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间作群体土地当量比呈现先微升、后下降的规律,且间作玉米的偏土地当量比下降速率快于间作小麦。在种间相对竞争能力方面,表现出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小麦相对于玉米先微升、后快速下降,并逐渐近于消失的趋势。间作群体的特殊性造成了两作物条带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土壤水分差异,进而导致灌溉水入渗速度及入渗总量的不同,而水分胁迫增大了这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灌溉水的最佳去处,从而提高了间作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揭示了间作群体的节水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