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近65年来春季低温对娄底市早稻催芽播种、烂秧死苗、秧苗生长的影响,并且分析早稻烂秧的原因,提出防御春季低温危害的对策,为防御春季低温、培育壮秧提供农业气象科学依据,供农业技术人员与广大农民朋友早稻育秧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8—2011年东营利津日光温室试验观测资料及当地历年低温天气对蔬菜的影响程度,结合利津县气象站1971—2011年最低气温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当地低温天气的分布特点,确定了适合当地的低温危害气象等级指标,并提出了低温危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0~2009年20年的气温、降水以及小麦冻害资料分析,结合作物生育期,对盐城市小麦的低温冻害类型进行细化分型,建立了相关冻害的气温指标,并结合冻害程度确立冻害气象等级。该研究成果对盐城市小麦冻害监测预警具有相当实用的价值,并已在盐城市气象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气象灾害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灾害是影响早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长沙地区(2012~2014年)为例,结合田间试验和气象站观测数据探讨气象灾害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时段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春季返青拔节时的阴雨寡照天气;夏季抽穗—成熟阶段的高温热害和干热风。受返青拔节期阴雨寡照影响,早稻植株密度和叶面积指数都降低。抽穗—成熟期的高温热害和干热风减缓了作物灌浆速度,降低了千粒重,但这些气象灾害对植株高度没有显著影响。长沙早稻种植应特别注意营养阶段的阴雨寡照和生殖阶段的高温热害,尤其是前者对最终产量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吐鲁番市1991—2021年葡萄春季霜冻发生的经济数据、产量数据、气象资料、历史灾害等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分离法分离趋势产量,引入灾损率概念定量评估了霜冻灾害损失,将气象要素、对应的气象产量、灾损率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到最低气温和地面最低温度的双因子共同作用,构建了吐鲁番葡萄春季霜冻灾害等级。结果表明:(1)线性分离法分离趋势产量后筛选出的典型灾害年份为2001、2002、2003、2005、2011、2014年,运用灾损率分析减产从严重到不严重的年份依次为2001、2011、1990、2003、2002、2005、2000、1991、2014、2017、2016、2004年。(2)影响吐鲁番市鲜食葡萄春季霜冻的气象因子为日最低气温、地面最低温度、霜冻持续日数,葡萄霜冻受灾减产的临界值为日最低气温4.4℃,地面最低温度-0.6℃。(3)吐鲁番葡萄春季霜冻气象指标等级:轻度为0℃1≤4.4℃且-2.0℃3≤-0.6℃;中度为0℃1≤4.4℃且-4.0℃3<...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解放后40年中由于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江西省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比较分明,春多雨、夏炎热、秋干燥、冬阴冷。全年常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8级以上雷雨大风、龙卷风、每小时3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等,凡出现其中任何一种都称发生了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2年绍兴气象资料,结合早稻生育期观测结果,从频率和强度2个方面分析早稻生长期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春季低温连阴雨、“倒春寒”和“五月寒”的发生程度明显减轻;20世纪90年代起,高温热害影响程度明显增强。 20世纪70年代洪涝灾害的发生程度最轻,90年代最重,21世纪以来,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再次减少。20世纪80年代以前早稻成熟收获期连阴雨以偏轻发生为主,此期以后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在当前气候背景下,可将早稻平均播种期提前5 d左右,这样既可充分利用生育期内光热资源,又可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张印平 《农技服务》2009,26(4):62-62
阐述了阴雨低温天气的特点、育秧对气温的要求和阴雨低温对秧苗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春季霜害严重影响了淳安县春茶的产量以及品质。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标准《茶树霜冻害等级》(QX/T 410—2017),制定了淳安县春季霜害气象指标,并应用在2020年3月15日、3月29日的2次冷空气降温天气过程中,积极指导茶叶种植专业户开展茶叶防霜冻气象服务,评估了春季霜害农业气象指标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未来开展农业防灾减灾以及茶农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晚稻寒露风气象灾害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晚稻抽穗初期进行低温控制试验,通过考察晚稻的抽穗进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稻谷空壳率的变化,研究了晚稻寒露风的气象灾害指标。结果表明:15~18℃处理1~3 d或19~22℃处理2~5 d对晚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无影响;遭受15~18℃1 d的冷害为轻度,15~18℃2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19℃2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20℃2~4 d的冷害为中度,20℃5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21~22℃2~4 d的冷害为轻度,21~22℃5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66—2003年南郑春季(4—5月)低温发生情况,用<12℃的负有效积温和最低气温划分低温对水稻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南郑春季<12℃的低温都发生在4月份,39%年份无危害,21%年份有轻危害,19%年份有中危害,21%年份有重危害。倒春寒发生频率为21%,集中于5月上中旬。<12℃低温属连阴雨型的是晴冷型的2倍,倒春寒年份常伴有连阴雨型低温。分析了低温对水稻育秧的影响,4月中下旬是秧苗受<12℃低温危害的关键时期,5月上中旬是秧苗受倒春寒危害的关键时期。针对不同类型低温,提出了不同预报服务和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辽星1号和辽优5218为试材,研究孕穗期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对低温伤害的预防和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可明显改善低温对水稻株高、穗抽出度、单株草重、单株实粒数、单株结实率等性状的伤害,低温处理前7 d喷施效果要优于低温处理后喷施。"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在杂交稻上的应用效果要好于常规稻。  相似文献   

13.
苗期低温对早稻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苗期低温对23个早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苗期低温对水稻苗期株高影响较大,对少数品种的秧苗叶色有影响,对水稻单株有效穗数的影响也较大,但对后期的株高、生育历期、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建早稻多年田间观测数据与气象资料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结构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结实粒数是造成早稻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幼穗分化到乳熟期的光温水条件对早稻产量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笔者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春季低温冻害后,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春季低温冻害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分蘖到抽穗期间早稻生长与气象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稻分蘖到抽穗期地上部分生长率和净生物积累量受气象因子影响的规律。[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江西省农业气象试验站1995—2006年早稻从分蘖到抽穗期的气象环境因子与早稻生长率及净生物量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分蘖到拔节期的生长率与温度因子呈正相关,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生长率分别增加2.56g/(m^2·d)和2.73g/(m^2·d)。平均温度日较差每增加1℃,生长率就增加3.0g/(m^2·d);拔节到抽穗期生长率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每增加1%,生长率就降低0.7g/(m^2·d)。分蘖普遍期到抽穗普遍期净生物增长量与平均温度日较差呈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日较差每增加1℃,净生物量干重增加33.1g/m^2。[结论]随着气候变暖,早稻播期、移栽期发生变化,不同品种的适应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沙地区早晚稻生长气象条件及品种搭配.[方法]利用长沙市1909 ~2011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沙地区早稻播种至晚稻齐穗生育期天数和积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早稻播种移栽、晚稻抽穗开花农业气象指标,初步分析了双季稻早、晚品种的搭配方案.[结果]长沙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 80%保证率为3月3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终日80%保证率为9月10日左右,10 ~22℃持续天数80%保证率为170~179 d,10 ~22 ℃积温80%保证率为4 101 ~4 200℃·d.该地区以早稻中熟+晚稻中熟的早晚稻品种搭配为最优方案,早稻早熟+晚稻迟熟为次优方案.[结论]该研究为长沙地区早晚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菁  吕平  祁丽燕  苏永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41-15342
重点对2011年春播期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对广西早稻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长时间低温寡照天气严重影响早稻生产的进度以及秧苗长势,做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5℃的预报工作对早稻播种和秧苗移栽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年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冻害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该年型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 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年型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