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水稻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专用肥育苗伴侣进行机插秧育苗,具有营养全面、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盘根力度、秧龄弹性大等优点。该文结合在大丰市的试验示范,提出了机插秧专用肥育苗伴侣相应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为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水稻机插软盘育秧栽培技术具有栽插效率高、质量好、产量高、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它是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阐述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并详细介绍机插秧软盘育苗栽培技术,以期能够为机插秧更多地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趋完善,在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分别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育种、人工种子、筛选突变体、转基因育种和种质资源离体保存7个方面论述植物组织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武陵山区抗稻瘟病新组合长优72的推广应用价值及开发潜力。[方法]介绍长优7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制种技术要点、栽培技术要点。[结果]长优72由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培育的不育系长丰A与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院选育的恢复系R01-72配组育成,是适用于武陵山区中低海拔(500~800m)的杂交迟熟中稻新组合,表现出生长势强,耐肥抗倒,米质较优,抗稻瘟病等特点,于2012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长优72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研究了多效唑与保持剂对配方水稻草木灰和传统营养土基质育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草木灰中的多效唑有效成分大量流失,在秧苗出苗后生长初期,多效唑对秧苗高度的控制效果显著,但随着秧苗秧龄的增长,多效唑的控制效果减弱明显,在第3叶出叶后已基本失去对秧苗株高的控制作用。而与保持剂结合使用时,可以显著降低其在草木灰中的流失效应,大幅提高多效唑的控制效应和控制时效,显著降低草木灰秧苗株高,使秧苗的前3叶出叶高度分别平均降低30.5%、23.9%和17.2%,同时可增大叶龄、使其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素质增强,能更好地满足插秧机械对水稻秧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H优158是抚州市临川区绿江南农业新产品研究所用香H2A(原名D10A)与自选恢复系R158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早熟新组合。该组合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介绍了H优158的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植物激活蛋白对水稻抗性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cDNA芯片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从交链孢真菌(Alternaria spp.)中提取的新型植物激活蛋白对水稻抗病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检测了抗病防御相关酶活性和稻瘟菌抗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幼苗经 2 g·ml-1激活蛋白喷雾处理后,NPR1基因从第天时转录水平开始提高,第3天和5天时转录活性继续增强;EIN2基因的转录在第1天、3天时转录水平显著提高,第5天时又有所回复,但仍高于对照;CTR1的转录在第1天时虽无影响,但第3天和第5天转录水平明显降低,而PR4 的转录在各检测时段均未表现明显变化。5 d后叶片的稻瘟菌病情指数和平均每叶病斑数开始显著降低,14 d时对稻瘟菌的诱抗效果最为明显。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处理后1 d迅速增加,7 d和9 d时活性增加达到高峰期; -1,3-葡聚糖酶活性在处理后3 d开始增加,5 d时增幅最大,随后增幅降低,14 d时略低于对照水平;几丁质酶活性在处理后前3 d低于对照,5 d后活性平稳增加,14 d时降至略低于对照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 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 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 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