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张海瑜  占绍文  冯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25-16729,16781
以榆林市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估算,核算出了12个区县的绿色GDP值及绿色GDP扣减指数。核算分析显示,自然资源耗减损失是环境代价的主要方面,北六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比较更严重。因此,要加强生态补偿,提升产业结构,找到县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绿色GDP评价体系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基础上,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重点是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以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就要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而且要实行问责。"对于让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突破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强调。为此,必须尽快调整当前GDP统计指标体系,引入环境、资源等统计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资源价值观主要表现形式为“资源无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理论基础是效用价值论和被曲解的劳动价值论。本文从现代经济社会的需求、环境会计学新学科的诞生、持续发展理论、资源退化原因等四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反思,认为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构建现代的可持续资源价值观。新的资源价值观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5种子体系:完善的资源价值理论体系;资源价值量化理论体系;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自然资源资产折旧理论体系;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衡量陕西省关中地区近1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在深入研究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建立了以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环境保护支出和自然灾害补偿为主体框架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并对关中地区2001~2010年的环境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该地区GDP在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成本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近两年的增幅为17%,这说明关中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处在比较高的位置,环境状况亟待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效益属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和分析自然资源核算的历史演进以及典型国家开展自然资源核算的实践经验,对自然资源核算账户、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指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两种核算体系揭示和反映的重点不同,但两者都需要以自然资源核算账户为基础进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有助于健全政府宏观会计体系,完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本文从自然资源核算进展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入手,讨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思路,阐述了自然资源实物量及价值量的核算方法,提出了主要由自然资源实物量表、价值量表及综合核算表构成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7.
许慧  徐玉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82-9184
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的耗减以及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从国民经济总值中扣除,对泰安市2006年的GDP进行了绿色修正核算,从而为泰安市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数据。核算结果表明:2006年泰安市环境生态成本58.22亿元,占GDP的5.75%,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5.75%的部分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取得,属"虚增值",绿色GDP为953.98亿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价值规律运用 ,可以说明市场在自然资源使用和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自然资源为经济开发提供一定价值服务。在自然资源使用未被约束情况下 ,自然资源提供的服务无价格 ,市场失灵意味着其市场价格机制无从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各个自然资源主体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出现了“外部不经济性”。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 ,经营一体化要求在自然资源使用上改变外部不经济性 ,使各个生产者达到社会所期望自然资源环境目标 ,调控农业龙头企业各个自然资源主体经济行为。本文对结构调整中的农业龙头企业自然资源会计核算研究 ,阐述自然资源基础和具体核算内容 ,保证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农村自然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源要素,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农村自然资源价值是激活沉睡自然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选取重庆市邓家村、山东省徐庄村与浙江省余村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社会资本的参与下,村集体与农户激活并成功实现农村自然资源价值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需要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清产核资是前提条件,明晰产权是根本动力,合理运营是重要抓手,反哺资源是基本保证。研究结果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能反映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状况。从而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这不仅削弱了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而且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建立绿色GDP核算提到日程上来。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我国绿色GDP核算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系统及其概念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系统是由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本身系统组成,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理论,从水资源系统的内涵、特征、构成及其等级体系等方面入手,分析水资源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特征与内涵,构建了水资源系统的等级体系和概念模型,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确定的评估标准及社会公共数据,以2011年新疆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对新疆天山山区天然灌木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项服务功能11个指标,分别进行了实物量、价值量的监测与核算。结果表明:天山天然灌木林年均涵养水量为7.82亿m3/a,年保育土壤的总量为271.87亿t/a,年固碳释氧的总量为13.94亿t/a,年积累营养物质的总量为21.93万t/a。天山灌木林年涵养水源功能的总价值为87.05亿元/a,其中保育土壤功能的总价值量为18.10亿元/a,固碳释氧的总价值量为27.50亿元/a,积累营养物质的价值量为2 810万元/a,物种资源保护价值为37.84亿元/a,天山天然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约为170.79亿元/a。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核算的结果表明 ,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扣除水资源价值损失 ,1994~ 1997年区域GDP平均下降 5 5 8% ,这意味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负债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林地、林木和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价值等方面 ,应用国内外常用的核算理论和方法 ,对八达岭林场森林资源的价值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了关中地区8个紫花苜蓿品种连续8年的生产性能及其利用年限,旨在筛选出适合关中地区的紫花苜蓿新品种。【方法】2002-2009年,以8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和产量等进行了测定,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苜蓿品种的适应性,并对其在关中地区的最佳利用年限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均株高较高的品种是维多利亚和中苜1号,分别为71.67和70.89 cm;鲜干比较低的品种有放牧者、德宝和维多利亚;茎叶比较高的品种是三得利和关中;不同年份各个苜蓿品种平均产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分别是放牧者、中苜1号和三得利,分别比当地品种关中高48.19%,39.16%和38.55%。根据产量的二次回归方程可知,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高峰出现在第4年。【结论】中苜1号、三得利和放牧者的生产性能均较佳,适宜在关中地区推广应用,且最佳利用年限为5~6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区域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得出中国西北与中亚干旱区绿洲的降水特点差异较大,中亚地区年均降水量313.2mm,6-9月降水24.3mm,降水系数平均8.07%,水热配合强不同期,冬春季相反;河西走廊等年均降水量110.6mm,6-9月降水79.8mm,降水系数平均72.14%,水热配合强同期,冬春季相反;新疆处于之间。另外,研究区域"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各子系统降水量差异很大,但同一季节的降水系数却很近似。上述特点深刻影响着各地的水资源利用决策及农业生产。对于新疆南疆地区而言,更需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特点选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投入,兴建绿洲农业现代节水型水利工程,结合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从"内涵"节水入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积,提高人均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大范围的科技扶贫,将有利于社会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声波式风速风向测量系统,采集了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2009年全年的风能资源数据.采用风资源评估理论对风资源进行了分析,确立了在寒冷地区进行风能资源调查的方法.通过计算年平均风速和风向、风速频率、风功率密度等参数,并估算风力机的年发电量及设备利用率,论证了风力发电的可行性.研究为地处寒冷地区的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